新鲜事 > 万花筒 > 正文

老祖宗的话“斗米养恩 担米养仇” 道尽世间人性

话说很久以前(这是故事的一贯性开头,具体年代不可考),有两户人家是邻居,平时和睦相处,没有任何纠纷,但是其中一家相对较穷,另一家相对较富裕些,尽管贫富存在差距,但两家各过各的日子,两家没有利益冲突,倒也相安无事。

那一年,天下大旱,地里颗粒无收,富的一家,因为家里柜有余钱,囤有余粮,倒也不甚惊慌,仍然过平常的日子。而穷的一家全靠地里收成,这一天灾,地里完全绝收,吃饭的都成了问题,只有坐着等死。

大家乡里乡亲,富的一家看到邻居这样,总不能见死不救,于是就安排儿子给穷的一家送去了一升大米,所谓难时一口,这升米救了穷人家的大急,米虽只有一升,但救命之恩,当然是大恩,此所谓“升米恩”

穷人一家,因为这一升米,总算挨过了最难的时候,一家人也都得以存活,于是举家前往富人家里去感谢富人的救命之恩。说话之际,双方谈起来年的种子,穷的一家吃饭米才刚解决,当然还没有着落,于是富人家当家的说,这样吧,我们家里的粮食还有不少,咱们是邻居,再给你一斗吧。

穷人当然高兴,于是又拿了富人一斗米高高兴兴地回家了,要知道,古时一石等于10斗,一斗等于10升,那一升救命的米,这次又来了10倍,当然高兴。

穷人回家后,穷人一家商量,米太少了,如果吃了,就还是没有种子,如果当种子,立马就又没了吃的,一家人难过啊,纷纷开始埋怨富人家,说富人家太抠门了,你那么有钱,为啥不多给我们一些米,或者干脆给我们一些钱,让我们去买米买种子,就给一斗米,能干啥?!真是为富不仁,太坏了!此所谓“斗米仇”。

没有不透风的墙,穷人一家的话还是传到了富人家耳朵里,富人家当然生气,我明明是白白送了你们家那么多粮食,你们却在背后骂我,真是救不得的穷鬼,坏透了。

于是,本来和睦相处的两家邻居从此就成了仇人,老死不相往来。

这个故事意思很明白:当人快被饿死的时候,你给他一升米,他会把你当作恩人;但如果给他一斗米,他可能会想,既然你出得起一斗米,就能给我更多,你竟然不给我,你就成了坏人了。

中华文化中常说的“斗米养恩,担米养仇”是指如果别人在危难的时候你给他很小的帮助,他会感激你。如果你一直这样做下去,让其形成了依赖,突然某次因为什么原因没有给人相应的帮忙,对方就会记恨你,埋怨你没有再帮助他,帮助他成了你的义务,成了天经地义。

说的通俗点就是一斗米养恩人、一担米养仇人。感觉就是好人不能做的过,做过了,别人就觉得你帮我是应该的,不帮我是不应该!做好人。也要掌握分寸!所以就有了这么一句话是:斗米养恩人,担米养仇人,把酒言欢,识人很难。真的是知人知面难知心啊!

正所谓善良要有限度,不加原则的善良就是软弱。你在困难时候给别人帮助,他会感激你;但你总是给他帮助,他就会把这当做理所当然,你一次不帮他,他就会生气。

做人要心怀感恩,这个世界没有人有义务帮你。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你也是本分。不要认为天底下自己最惨,别人就应该围着你转。

斗米养恩,担米养仇”这种现象的根源,应该是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你也滋长了对方的软弱、懒惰、依赖和贪婪的心理。人的自立和自利能力不仅没有得到增长,反而削弱了。那么一直以来他的满足与舒适都来自于你的付出与帮助,突然你的付出减少了,对方的快乐与满足也随之减少,自然会产生怨恨心理。

结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来分析,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说的就是凡事都有两面,只有处理好中间的度,才能两不侵害,各方都相安无事。帮助别人的是传统美德,但是一旦让其形成了依赖,由感激变成了理所当然,以至于最后成仇。

除此之外,人要有感恩之心,秉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记住别人的帮助,不要有太多的贪欲,知足常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来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责任编辑: 赵丽  来源:南海孤帆/珣玗琪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0/0422/1440325.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