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饮食文化 > 正文

这碗粥 可扶正健脾 又可利湿消肿(减肥必备) 还能除心烦

白茯苓是生活常见的一味药材,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现代营养学则认为白茯苓含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茯苓粥、茯苓饼也深受大家喜爱。

土茯苓和白茯苓的区别

茯苓有赤白之分,选用白茯苓,意在健脾渗湿,利水消肿,白茯苓性味甘淡平,与粳米为粥,甘则能补,淡则能渗,性平和缓,功在益气养胃,培土制水。既可扶正健脾,又可利湿消肿。

土茯苓

味偏苦,入肝经和胃经,具有清热降火、抑菌止痒等作用,尤其对于治疗因湿热引起的湿疹等皮肤疾病以及梅毒等有非常好的效果。

平民补药——白茯苓

利水消肿

白茯苓最突出的作用就是利水消肿,老年人、小孩,寒症、热症只要是水肿都可消,比如,眼睛肿可能跟肺有关系,腰以下的水肿可能跟脾、肾有关系,其他地方的腿肿、脚肿都可以用茯苓消肿。

减肥瘦身

此外,还有人用茯苓来减肥!只是,茯苓只对因体内湿气引起的肥胖有效,对于其他证型的肥胖无效,所以,用茯苓减肥前,一定要辨明体质。

健脾补中

脾喜燥恶湿,如果长期湿气重,湿邪困于脾,时间久了脾会被拖累成脾虚,茯苓补脾的同时,还能去湿,有助于脾胃健运,这点很难得。

宁心安神

白茯苓,能利窍去湿,利窍则开心益智,脾气大、烦躁不安、睡不安稳时,可以用来安神养心。

久负盛名的白茯苓粥

凡属脾虚及水湿内停之症,均可食用,尤其对脾虚湿盛之症,更为适宜,其性质平和,补而不峻,利而不猛,所以既可扶正,亦可祛邪,为脾虚湿盛之水肿及老年性浮肿,肥胖症的良好药粥。

三苏长寿秘方:“茯苓粥”此药粥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弟弟苏辙发现的。苏辙少时多病,夏则脾不胜食,秋则肺不胜寒,久服药不愈。一次,他在和朋友交谈中得知,练气功、食茯苓可治此病。于是他按照朋友所说的做了一年,果然痊愈了。此后,他认真研究《神农本草经》等医学著作,并制作了“茯苓粥”。后把此方告诉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全家服用。

杨仁斋《直指方》记载:“白茯苓粥治心虚梦泄或白浊。”《本草纲日》亦说:“茯苓粉粥清上实下。”足已证明,茯苓粥既是一种营养强壮剂,又是一种治疗疾病,促进健康的药物疗法。

白茯苓粥

主料:粳米100克

辅料:茯苓15克

调料:味精1克,盐2克,胡椒粉1克

做法

1、先将淘洗干净的粳米入锅,加入白茯苓粉和水1000毫升,用旺火烧开。

2、再转用文炎熬煮成稀粥,加入味精、精盐和胡椒粉即成。

也可根据需要加:闪耀、枸杞红枣、芡实、炒薏米等。

白茯苓药膳

滋润皮肤——红枣茯苓粥

脾胃功能健运,则气血旺盛,面色红润;反之,脾失健运,气血津液不足,人必精神萎靡,面色淡白。

红枣茯苓粥

大枣20枚,白茯苓30克,粳米100克。红枣洗净去核,茯苓捣碎,与粳米共煮成粥,代早餐食。可滋润皮肤,增加弹性光泽。

慢性胃炎——温中健胃饼

温中健胃饼对脾胃虚寒的患者有很好的疗效,此类人常表现为:胃脘胀满疼痛,食后加重,或呕吐清涎,面色无华,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山药、白术、白茯苓各60克,干姜30克,陈皮15克,共为细末,加胡椒面3克,混匀,与面粉1000克一起加水和面,做成饼干样的小饼,置烘箱内烘熟。

黄褐斑——五白糕

五白糕对有如下表现的黄褐斑有很好的缓解作用:皮损为灰黑色斑片,状如蝴蝶,对称分布于鼻翼、前额、口周,边缘模糊,自边缘向中央逐渐加深,伴短气乏力,腹胀纳差,或素有痰饮内停,舌质淡,舌苔腻,脉弦滑。

白扁豆50克,白莲子50克,白茯苓50克,白菊花15克,白山药50克,面粉100克,白糖100克。将前5味洗净,烘干,磨成细面,与面粉调匀,加水和面,或加鲜酵母令其发酵,发好后揉入白糖,上笼武火蒸30分钟,出笼后切成块状。

小儿贫血——茯苓芝麻

小儿常因脾胃虚弱而出现贫血,证见:面色㿠白,食欲不振,困倦嗜卧,四肢乏力,或见腹泻,唇舌色淡,舌苔薄白,脉细弱。有上述症状的小儿,不妨试试茯苓芝麻饼。

白茯苓200克,粳米500克,黑芝麻100克,白糖适量。将茯苓、粳米碾成细粉;黑芝麻炒熟,打碎。加水将以上诸品加白糖调成稠糊状,以文火烙成薄饼。

慢性肾小球肾炎——茯苓包子

临床表现:面色白或萎黄,高度水肿,腹部膨胀,腰部酸痛,食欲不佳,大便溏,小便少,舌质淡而胖大,舌苔薄白,脉沉细或沉缓。

茯苓包子

将50克白茯苓用水润透,蒸软切片,每次加水约25毫升,加热煎煮取汁3次,合并药汁再滤净,将滤出的茯苓汁晾晾后和面,再蒸制成包子即可。

注意:茯苓虽好,但是孕妇慎用!因为,茯苓利水渗湿,它是下行的,容易引起滑胎。

责任编辑: 宋云  来源:仰望岐黄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0/0427/1442936.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