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痛风的治疗诊断临床表现(值得收藏)

嘌呤代谢障碍所导致的代谢性疾病。

多见于男>30岁,表现:急慢性关节炎、痛风石、间质性肾炎。

(一)临床表现——4个时期:

1.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

2.急性关节炎期

3.慢性期

4.肾脏并发症

1.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血尿酸>420μmol/L)

□可为间歇性或持续性;

□从血尿酸增高至症状出现的时间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

□有些可终生不出现症状;但血尿酸水平越高,发生关节炎的可能性越大。

2.急性关节炎期,特点:

①多在午夜或凌晨突然起病,数小时内受累关节出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疼痛剧烈。

◆最常见——单侧第一跖趾关节。

其余依次:足背、踝、膝、腕、手指、肘关节。

诱因:受寒、劳累、饮酒、高嘌呤饮食,以及外伤、手术、感染、运动。

②秋水仙碱治疗后,关节症状可以迅速缓解;

③特有表现——初次发作常呈自限性,数日内可自行缓解;

④常伴高尿酸血症,但部分正常;

⑤确诊最确切的依据——在偏振光显微镜下,关节滑液内发现呈双折光的针形尿酸盐结晶。

3.慢性期——痛风石及慢性关节炎。

痛风石——痛风的特征性表现——常见于耳廓、关节周围,破溃则有豆渣样的白色物质排出。

4.肾脏并发症

(1)痛风性肾病:

起病隐匿,早期仅有间歇性蛋白尿,继而呈持续性蛋白尿,肾浓缩功能受损时可出现夜尿增多,晚期可发生肾功能不全,表现为水肿、高血压等,少数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

(2)尿酸性肾病:

少数患者可发生肾结石,尿酸结石呈泥沙样,常无症状,较大者可发生肾绞痛、血尿。

当结石引起梗阻时导致肾积水、肾盂肾炎、肾积脓或肾周围炎,感染可加速结石增长和肾实质损害。

(二)诊断

◆血尿酸>420μmol/L——诊断为高尿酸血症。

◆同时存在特征性的关节炎表现时——考虑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诊断金标准——关节腔穿刺获得的滑液或关节镜下获得的滑膜组织或痛风石标本,经偏振光显微镜发现呈针形的尿酸盐结晶。

(三)预防和治疗

1.预防和一般性干预手段

①限制饮酒和高嘌呤食物(如海鲜、动物内脏等);

②控制饮食总热量;

③每天饮水至少2000ml——增加尿酸排泄;

④慎用抑制尿酸排泄的药物,如噻嗪类利尿药。

2.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抗炎镇痛,起效快。但可能有不良反应,症状缓解应减量至停用。

(2)糖皮质激素:起效快、缓解率高。关节炎急性发作期可以关节腔内注射或肌注长效激素;也可口服或静脉用激素,如泼尼松。

(3)秋水仙碱

——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药物。

小剂量(1.5mg/d)——有效且不良反应少。

痛风关节炎急性期——望穿秋水(TANG)

3.高尿酸血症的降尿酸治疗

(1)促尿酸排泄药:苯溴马隆

(2)抑制尿酸生成药物:别嘌呤醇和非布司他。

(3)碱性药物:碳酸氢钠。

(1)促尿酸排泄药:苯溴马隆

机制——抑制近端肾小管对尿酸盐的重吸收,增加尿酸排泄。

√适用于肾功能良好者。用药期间应多饮水,并服用碳酸氢钠。

□急性发作期——避免使用。

□有尿酸性结石者——不宜使用。

(2)抑制尿酸生成药物:别嘌呤醇和非布司他。

机制——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使尿酸生成减少,适用于尿酸生成过多,或不适合使用促尿酸排泄药物者。

非布司他——不完全依赖肾脏排泄,可用于轻-中度肾损害患者。

【不良反应】

①非布司他——肝功能异常和腹泻。

①别嘌呤醇——胃肠道不适和皮肤过敏(亚裔人群用药前可行HLA-B5801检测)

为什么?

HLA-B5801阳性者,使用别嘌呤醇可能会——严重过敏性药疹,甚至死亡。

(3)碱性药物:碳酸氢钠。

碱化尿液,使尿酸不易在尿中形成结晶,增加尿酸由尿液中排出。

4.发作间歇期和慢性期的处理

仍需持续使用降尿酸药物。

痛风石较大或已经破溃者——手术剔除。

5.其他综合治疗

治疗痛风患者伴有的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及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综合征。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中西曹医生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0/0802/1484322.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