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军政 > 正文

王岐山罕见深夜露面 疑向拜登阵营喊话

16日深夜,王岐山罕见以视讯的方式现身彭博创新经济论坛。他的讲话被解读为针对美中经贸向拜登阵营喊话。不过外界分析,美国大选至今悬而未决,拜登陷入舞弊丑闻,面对川普阵营的法律起诉,拜登下场难料。中共一厢情愿的与拜登阵营勾兑,可能会“押错宝”。

图为2019年12月5日,王岐山北京大会堂发表讲话。

16日深夜,王岐山罕见以视讯的方式现身彭博创新经济论坛。他的讲话被解读为针对美中经贸向拜登阵营喊话。不过外界分析,美国大选至今悬而未决,拜登陷入舞弊丑闻,面对川普阵营的法律起诉,拜登下场难料。中共一厢情愿的与拜登阵营勾兑,可能会“押错宝”。

2020彭博创新经济论坛于11月16日晚间以视讯方式登场,中共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当天深夜演讲。

王岐山说,中共将“直面变局”,更加注重内需导向、创新驱动、协调发展、自力更生。各国应摒弃零和博弈思维,减少创新要素流动障碍;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反对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等。

这是王岐山自10月24日在上海外滩金融峰会视讯致词后,又一次在财经领域发表谈话。而王岐山此次讲话,则被解读为中共官方在向拜登阵营喊话。

参加这场论坛的、亲北京的美国前财政部长鲍尔森(Hank Paulson)称,拜登阵营应与中共进行新一轮的双边贸易谈判,协议应该分阶段进行,从更容易解决的问题开始,藉解决棘手问题。

言外之意,鲍尔森要求拜登推翻川普的对华贸易战,从新制定贸易政策,实际上是变相的向中共妥协。

不过,有分析认为,中共可能会在拜登身上押错宝。原因是美国总统大选结果至今仍未出炉,虽然拜登自行宣布当选,迫不及待的要入主白宫,但川普总统的法律团队正采取法律行动,针对拜登阵营涉嫌大选舞弊,提出一连串的法律诉讼。拜登最终入主白宫,还是进入监狱,还很难说。

美国大选舞弊,左派媒体噤声。图为11月6日,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川普总统的支持者抗议大选舞弊。(Courtney Pedroza/Getty Images)

在此背景下,据传中共已经悄悄展开与拜登阵营的接触。

据港媒《南华早报》报导,在各大媒体宣布拜登胜选后,中美半官方联系正在恢复。这种半官方交流主要是通过前官员、智库学者和商界领袖来实现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王湘穗10月份在闭门讨论会上透露了这一消息,他说,恢复联系的主要是民主党这边的相关人士。他的这种说法最近才传到坊间。

报导引述一名中共政府的顾问表示,他曾与拜登阵营的坎贝尔(Kurt Campbell)和沙利文(Jake Sullivan)会面,拜登方表达了改善两国关系的愿望。

上述报导披露的消息,或证实中共当局与拜登一方在美国大选前已经暗地沟通。

图为2012年2月14日,习近平在华盛顿美国国务院的午餐会上,与时任副总统拜登(右)和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左)敬酒。(Jim Watson/AFP via Getty Images)

拜登被视为中共的棋子,1979年拜登在担任美国特拉华州(Delaware)参议员期间首访中国后,与中共三任党魁交好。首访中国,他与中共最高实权人物邓小平会面。

2001年8月拜登与江泽民北戴河会见后,拜登之子亨特开始在中国发大财。

胡锦涛时代,亨特开始进入国际商界,以其创办的“Seneca Global Advisors”咨询公司大举在中国获利。随后拜登与胡锦涛多次会面。

拜登与后来登顶中共最高层的习近平的关系更为紧密。

据美媒报导,仅自2011年年初开始的18个月里,拜登和时任中共副主席的习近平至少见过8次面,私下共同进餐时间超过25个小时。

美国大选前,拜登家族与中共的多年利益输送关系被媒体大量曝光。

天主教前任驻美国大主教卡洛.玛丽亚.维格诺(Carlo Maria Viganò),10月25日给川普总统发出的第二封公开信中说,拜登有把柄被人捏在手里,将让非法势力既干涉国内政治,又干涉国际事务。

外界分析,握有拜登把柄的非法势力,幕后可能指向中共。

“美国当前危机委员会”成员林晓旭对《新闻大家谈》节目主持人说,中共非常清楚拜登在选举中舞弊,“中共是深深介入选举之中的。”

他说,现在有些爆料,比如一些假的身份证从中国运来,在芝加哥被扣押;还有被中共控制的很多机构到处拉亚裔的选票,全部都是支持拜登的。

川普律师团队知名大律师林肯‧伍德12日连续发10多条推文表示,2020年大选是有预谋的窃取总统职位的大欺诈:这与政治无关,这是严重的罪行长达多年。

伍德律师说,大选前,中共在美国部署Dominion投票系统,计算机欺诈。释放生物武器中共病毒,邮件投票欺诈。拜登、前国务卿希拉里、前总统奥巴马、克林顿等人以及主流媒体都将受到法律制裁。

责任编辑: 楚天  来源:NTDTV记者李韵综合报导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0/1118/1524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