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世界文化 > 正文

为什么佛菩萨眉心都有一个点?很少人知道答案 并不是随意为之

作者:

佛教造像十分讲究法度,不仅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规定,甚至还有《造像度量经》这样的经典对身体的比例、尺度进行细致的解说。如果不符合这些法度和规定,那一尊佛像就会有「不如法」的嫌疑。例如,藏传佛教中的唐卡,就需要严格遵循《度量经》的尺度来进行绘制,否则就会被认为缺乏经典的根据。

我们常常可以见到,却又往往不知所谓的佛像眉心的那一个小点,就是佛教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法相,即第三十二相中的「眉间白毫相」。

佛菩萨为何眉心都有一个点?

根据佛经记载,白毫相是指佛的眉间有白毛,柔软如兜罗绵,其色雪白,光洁清净,长一丈五尺,右旋卷收。

这是佛在因位时,见众生修三学,称赞其美而不毁訾,有谤者则遮制守护而感得的妙相。

能见到此相者,可除去百亿那由他恒河沙劫的生死之罪。

正是由于白毫相如此重要,观想白毫也就成为了佛教修行的一种法门。

净土宗的观相法门尤为重视《阿弥陀经》中的「白毫宛转五须弥」,实际上也就是希望通过正确地观想白毫来达到真实不虚的境地,通过正观的方式来改变修行者的意念与思想。

在佛教造像中,白毫相虽然看似简单,实际上却不能随意为之。

绘制白毫相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绘制出其中的「右旋」特征。

佛教讲究右旋与右绕,这种动态的旋与绕,实际上体现着佛教的特定的宇宙观与时空观。

而「旋相」就是这一观念在佛像上的具体表征,佛经中记载白毫相「引长一寻,右旋螺如真珠,大放光明」,这里特别强调右旋,就是意图强调一种宇宙在生灭之间的动态。

与佛像形制的历史变化及地区差异相同,白毫相也并非存在于所有时期和地域的佛像中。

在一些早期的佛像或者特定地域的佛像里,白毫就不是一种一定会出现的相好。有些佛像中,即使有白毫,也未必会表现得极为明显。

但由于白毫丰富的宗教意涵,这一相好在佛教艺术的后期逐渐成为了一种相对固定的造像样式,没有白毫的佛像,往往都会被视为逾矩。

当然,无论是白毫的光明,还是白毫的旋转,最终意图表现的都是佛法的光明与伟大。

责任编辑: 李韵  来源:toutiao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0/1123/1526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