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事 > 万花筒 > 正文

为什么越是大富大贵之人越容易敬畏“天意”?

在实践中,人们普遍基于“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去行事,但经常会发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很多时候,在获取了某项利益或是享用了某项福祉之后会深深懊悔——因为为此付出了更高昂的代价。

当类似事件一再发生时,部分人就会开始对这个世界产生敬畏,进而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调整,开始选择性而非完全按照“利益最大化”原则来行事。

这些零碎的迹象表明,在利益福祉世界中存在一种无形的约束条框,使得人们并不能肆意追求利益和兑付福祉——即使不违反法律甚至也不违背道德。

相反,人们需要“驯化”掉“利益驱动一切”的动物本性,对那些在获取利益的同时会付出更大代价的行为进行规避。一个人的“驯化”程度越高,就越能避免碰触到利益福祉世界中的约束条框。

这种感觉可以通过一篇小学课文去体会: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的避开。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科学家经过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既然客观世界中存在一个令人无法肆意追求利益的约束体系,那么如何应对这只无形之手才会真正使自己“利益最大化”呢?

这或许是一个最具价值的问题,但同时也是最难解的题目。本文并不旨在完全解构这道难题,而仅限于分享几条认同度高、相对明确的原则和框架。

首先,对于利益福祉世界保持敬畏之心,充分认识到利益和福祉是不能肆意追求和兑付的——因为还存在法律和道德以外的更深层约束。

追求利益的过程如同穿越一片雷区,需时刻保持谨慎,否则随时可能触雷。具备以上意识并谨慎而行就已经胜过绝大多数人了。

其次,对于利益的追求保持分寸、适度而为。这一点是很多领域中的共同教条,在本领域也没有理由例外。

对这一点最好的诠释也许要算李嘉诚那句“不赚最后一个铜板”。作为李嘉诚一生的投资原则,这句话蕴含着极为深刻的世间道理,也是典型的背离“利益最大化”原则的逆人性的精英思维。

如果不懂得适度而为,坚持追求最后一个铜板,那么很有可能不仅无法获得这个铜板,而且还要回吐更多铜板。

很多人或许会觉得问题的关键在于判断不准哪一个铜板是最后一个铜板,对此最好的回应就是套用一句流行语“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此处与“努力”相对应的就是贪婪。

每一个人都可以扪心自问,在人生大大小小的事件中能做到戒除贪婪吗?如果做不到,那么你的首要任务就是克服这一人类与生俱来的品性,然后才轮到去判断哪一个才是最后一个铜板。

再次,“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都已经明码标价”。古人有“德不配位,必有灾殃”的说法,表达的也是相同的意思(这里的“德”不能理解为道德、私德,就如同“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险”中的“德”也不能以字面意思来理解)。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配享”的利益也不会相同,即面对同等利益所需接受的约束是不同的。简单说就是一份能力/潜质对应一份应得利益,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就会受到拖累遭到反噬。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如果自身“资质”不足,那么即便因为各种机缘获取了超额利益,也很难守住,正所谓“凭运气得到的东西最终都会凭实力失去”。显然,一个人如果没有驾驭和守护“宝物”的足够能量,轻者会失去“宝物”,重者会招致灾祸。

最后,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已经获取的利益就是永固的,很多时候需要勇敢地放弃已经得到的东西。

忍痛放弃已得利益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智慧,这同样是极少数精英才具备的品质。一旦情况需要,就应壮士断腕般舍弃利益。否则就会失去更多利益,甚至遭遇灾难。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析微录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108/1543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