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外媒看中国 > 正文

福斯知名主播:中国人把拜登叫“白左”…

作者:
“白左”之为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强制。 他们不忍心水煮龙虾,就推动国家通过法令,将个人审美和道德偏好强制给他人,推广一套可笑的烹饪方式。他们认定“人类活动造成地球变暖”,于是在国家间推动法令,强制人们采用低效率的能源方式。同样的,他们对弱势群体也体现为对他人的强制。 这种强制有时不是国家法令,而是舆论声势和道德绑架,以软硬兼施的手段迫使人们接受新规则。

最近,“白左”这个地道的中国网络词汇,重新进入美国媒体视野。

福克斯新闻主持人塔克·卡尔森(Tucker Carlson)向观众介绍称,中国人很了解欧美的领导人,从默克尔奥巴马再到拜登,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标签——白左(Baizuo)。用拼音念出来,就是一个新的英语单词。

这已是“白左”这个词汇第二次涌进欧美媒体。上次是2017年,一个英语在线词典收录了“白左”这个词,引发美国媒体讨论。当时也是塔克·卡尔森在电视上发起讨论。作为川普的支持者,他用这个词来攻击美国的民主党人。他是这样形容“白左”的。

“(白左)只关心诸如移民、少数族裔、性少数群体(LGBT)和环境话题,而感知不到现实世界里现实问题的人。(白左)提倡和平,平权只为满足自己的道德优越感,极其痴迷于政治正确。”

关心移民、少数族裔和弱势群体、关注环境,提倡和平,有道德优越感……听起来人畜无害,没什么大不了呀。为何这样一个群体,最近几年饱受讨伐。举几个典型的“白左”例子吧。

1

第一个例子。2018年1月,瑞士政府部门宣布,烹饪龙虾时将其活煮将属违法行为,杀死龙虾前需先将其电晕。

因为据科学家研究,包括龙虾、螯虾和螃蟹在内的无脊椎动物也可能感受到痛苦,将它们活活抛进热锅里,实在太残忍了。因此瑞士“白左”政府部门出台了这项政策,并赢得一大拨“白左”支持。

一只蓝龙虾,静静着等待着生命的终结。Richard Wood, Flickr

第二个例子。最近几年,瑞士少女格蕾塔·通贝里被认为是欧洲“白左”的典范。通贝里在读中学时,就因抗议全球气候变暖而声名大噪。她从欧洲前往纽约参加“青年气候峰会”,选择全程无污染无排放的“零排放游艇”。

此举在中国传为笑谈,但在欧美青少年眼中,她是真正为阻止气候变化而做大事的青年偶像。

网友质疑怎么可能“零碳”。原本只要通贝里和她父亲两个人坐飞机,现在负责来回运送游艇的一拨人都要坐飞机,完全是个噱头……

第三个例子。在美国,LGBT(性少数群体)如何上厕所的问题,争论了好几年。

2016年,奥巴马签署法令,要求全美公立学校允许LGBT自由选择厕所——这意味着,生理性别为男者若是自认为女性,就可以进女厕——否则联邦学校将取消公校补助。此举被川普政府推翻。随着拜登上台,“男女同厕令”又恢复了。

三个完全不同议题的例子,请读者找出“白左”的共同特点在哪里?

同情心泛滥、傲慢、自以为是、道德优越感……恭喜你们,全部答对,这些确是“白左”的表现。怜爱小龙虾(保护动物)、关心地球(环保主义)、关爱少数性别人群(关爱弱势群体)时,表面看起来卑微善良,其实是将自己居于道德高地。谁不和他们同样行事,抱歉,那就是你不够善良。

但是,这些并非“白左”的本质。很多人在郊野散步,见蚂蚁搬家都不忍心踩踏;我生活了三十多年,从不曾动手宰杀过一只鸡一条鱼,因为实在“不忍其觳觫”。这算不算“同情心泛滥”呢?

很多朋友的道德修养非常好,对弱势群体一直非常宽厚……这些不能算作“白左”的证据。“白左”之为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强制。

他们不忍心水煮龙虾,就推动国家通过法令,将个人审美和道德偏好强制给他人,推广一套可笑的烹饪方式。他们认定“人类活动造成地球变暖”,于是在国家间推动法令,强制人们采用低效率的能源方式。同样的,他们对弱势群体也体现为对他人的强制。

这种强制有时不是国家法令,而是舆论声势和道德绑架,以软硬兼施的手段迫使人们接受新规则。美国BLM运动期间,白人似乎一夜间披上原罪,人人需要做点什么表明态度。

运动场上,白人运动员在比赛开始前要下跪,以表忏悔(虽然那个名叫弗洛伊德的黑人被杀和他们没一点关系)。如果有人不愿跟随,立刻被打上种族主义的标签,约等于社会性死亡。

没有什么能表达我的忏悔,除了亲手给你们洗脚……

借助国家和媒体力量,“白左”所向披靡,正常讨论也变得不可能。如果不是有所倚仗、软硬恫吓,“白左”那套道德优越感有什么了不起呢?关爱众生和慈悲为怀方面,佛教徒比他们走得远多了。“白左”掀起风浪,完全是借助现代社会的体制性力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易也;己之所欲,勿施于人,难哉。一旦“己之所欲”借助强制性力量施之于人,原本很难的事情,也就变得理直气壮。“白左”正是现代社会的一股强制性力量,它的风潮往哪里吹,哪里就噤若寒蝉,自由表达的空间大大受限。

2

“白左”大行其道,批评者噤不敢言。很多常识性讨论消失了,社会问题得不到解决,是非曲直的价值判断也被扭曲。

2015年法国遭受一连串恐怖袭击,所有人都知道恐怖分子是穆斯林移民。媒体普遍装聋作哑,不敢直言其事。这让法国遭受的恐怖主义之害,迟迟得不到解决。

直到2020年,马克龙总统顶住压力,对国内穆斯林团体采取一些措施,遏制恐怖主义温床,情况才有所好转。

法国媒体谈到穆斯林问题,通常避而不谈。多元化是政治正确,从上至下只有一种“包容少数族裔”的声音。长期的自欺欺人,使得法国民众对社会危机缺乏了解:规模庞大的移民并没有融入法国社会;一种有别于法国共和传统的文化正在潜滋暗长。

在欧洲这种情况非常普遍,默克尔大规模引进中东难民,将对欧洲安全造成长期影响。

2016年,德国一位24岁的青年政客遭难民性侵和抢劫。事后她向警察报警时,居然隐瞒被性侵的情节,还误导警察称:这伙人说的是德语(事实上说的是库尔德语或波斯语)。

她撒谎的原因仅仅是,不希望人们对难民有偏见。类似的情节在德国发生了多起,遇害者对袭击者的民族特征也是三缄其口,原因也是“不希望煽动对难民的仇恨”。

可笑又可怜的“博爱”,说明白左观念盛行,已经使很多德国人放弃价法治思维,对社会问题全凭道德快感。掩耳盗铃式的包庇,并不能消弭人们对难民的恐惧,而且还会纵容犯罪,从而造成真正的社会撕裂。

法治思维沦丧,也出现在美国“白左”圣地西雅图。2020年,西雅图的一位议员提出“因穷困无着而入室偷盗抢劫无罪”的议案,希望诉诸法律。虽然这项议案通过的可能性不大,但可见“白左”们思想的跨越,已经到了非常远的地步。

“白左”流行,让人们沉迷于道德快感,而不是了解社会真相,解决实质问题。这也是白左被称作“社会癌症”的原因,因为它在破坏社会的免疫系统,让社会失去自净和修复能力。

3

打着道德名义,无视财产权利,大慨他人之慷,践踏法治原则。这就是白左最基本的特征。

白左的真正含义,不应是欧美媒体所称的“白人的自由主义”,而是“白人的左派”。它起源于白人欧美国家,在发达国家中盛行。相比于铁血的民粹左派,这种流行于富人和小中产阶级的左派思想,又显得格外幼稚可笑,称作“白痴的左派”似无不妥。

很多知识分子对“白左”有好感,是惑于他们表面上的态度:白左提倡善良包容、多元文化、尊重女性、保护弱者、爱护地球等主张,看起来多么美好。然而,这些杂糅了各种善良愿望的思想,并什么高明之处。

“白左”提倡的正确部分,多是古典自由主义的遗产,早被现代法律所吸收。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白左思潮盛行之前早已有之。要赞美这些珍贵美好的东西,不如向上溯源;“白左”大喊这些口号,却吸收了许多糟糕内容,暗地却在摧毁。

在欧洲,宗教和言论所享有的自由,原则上在各自轨道并行不悖,前者往往凌驾于后者之上;在美国,法律规定大学和公务员考试“人人平等”,但黑人往往比亚裔“更加平等”。打着“自由主义”的名义,“白左”施行反自由主张,一路狂奔在左派道路上。

“白左”是怎么出现呢?其中的社会心理学和观念历史非常复杂。大致来说,越是物质发达的社会,优厚的社会福利总能养出一群缺乏现实感的“巨婴”。

“白左”从小生活在优渥的社会环境,对复杂生产合作的根基缺乏认知,仅凭愿望看待世事。“白左”将世事不足归咎于人类道德缺陷;他们热衷于道德叙述,却对个体自由嗤之以鼻。他们想要建构理想国,却对乌托邦的残酷代价一无所知。

中国将走向发达国家,不可避免迎来“白左”盛行。中国的情况又很特殊:传统落后的权力思想还存在,文明社会的思想根基还需扎稳。反“白左”的同时,又要防止文明社会的根基被拔起。不要传统的愚昧,也不要现代的僭妄,自由与法治不可或缺。这需要很漫长的普及。

责任编辑: zhongkang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326/1573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