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科教 > 正文

颠覆百年认知:癌细胞没那么爱“吃糖”

约一百年前,德国生理学家Otto Warburg提出了著名的理论: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会消耗大量的葡萄糖,并产生大量乳酸,这个说法因此延伸出大量的像是“饿死癌细胞”的偏方。

这个现象后来被称为瓦博格(Warburg)效应,并成为很多癌症理论的基础,比如现在常用的影像学技术正子电脑断层扫瞄(PET),就可以利用癌细胞对糖的摄取来成像;比如学界普遍认为癌细胞对糖资源的大肆掠夺挤压了免疫细胞的营养来源,一定程度上导致身体没有力气与抗肿瘤细胞做抗衡。

《HEHO健康》报道,我们对肿瘤代谢的理解就要被更新了!4月7日美国范德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带来的一项报告颠覆了百年来被人们奉为圭臬的理论。他们发现,癌细胞实际上是背上了败家的黑锅,真正大量消耗葡萄糖的其实是肿瘤微环境中的非癌细胞,“谷氨酰胺”才是癌细胞摄入最高的营养来源。这项报告以发表在《Nature》期刊上。

研究认为,肿瘤细胞并非此前认为的高代谢葡萄糖的罪魁祸首,而是被称为巨噬细胞的免疫细胞,存在较高葡萄糖代谢水平。这一发现颠覆了过去百年来的肿瘤微环境中新陈代谢竞争的普遍观点,有助开发新的抗癌疗法和用于癌症诊断与检测成像新策略。

了解癌症细胞的“饮食偏好”有助追踪癌细胞

在这项试验中,研究人员首先使用PET探测了结直肠癌、肾癌和乳癌等不同肿瘤小鼠模型中的葡萄糖消耗情况,从而量化肿瘤微环境中,不同细胞群对葡萄糖的摄入。结果令人惊讶,葡萄糖优先被分配给了浸润性免疫细胞,而非癌细胞。分析显示,癌细胞其实更偏爱谷氨酰胺,而且对谷氨酰胺的摄取和代谢能够显著抑制葡萄糖代谢和免疫细胞的肿瘤浸润。

研究人员Matthew Madden博士表示:“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各种癌症类型中的普遍现象。”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导致葡萄糖和谷氨酰胺摄取存在差异的并非营养物质不足,而是特定的细胞讯号通路。

这与肿瘤微环境中癌细胞与免疫细胞之间存在代谢竞争的主流观点,形成了鲜明对比。Madden指出:“人们一直认为是癌细胞消耗了所有的葡萄糖,因此导致免疫细胞无法获得足够的葡萄糖,从而无法发挥作用。”数据表明,营养供给并没有受限。相反,细胞按程序消耗某些营养物质,且存在营养分配机制:癌细胞吸收谷氨酰胺和脂肪酸;免疫细胞吸收葡萄糖。

Bradley Reinfeld博士说,了解到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使用不同的营养物质后,可能会推动靶向特定类型细胞的新型癌症疗法诞生,对肿瘤组织进行更精准的成像也可能实现。 Kimryn Rathmell博士补充道:“我们现在有了更先进的PET放射性追踪,有望透过这些特定物质追踪癌细胞。”

责任编辑: 夏雨荷  来源:希望之声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415/1581113.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