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生态 > 正文

绿色情报员:“刺客”围攻南海 崩解的珊瑚海灾难

棘冠海星被封为“珊瑚杀手”,南海局部海域出现大爆发,珊瑚礁难逃劫难。(法新社

“潜水下去,南沙太平岛海域90%珊瑚都死掉了。”台湾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研究员郑明修难过看着眼前的珊瑚残骸,“一年半前珊瑚礁还非常健康。”潜水40多年的他难掩惊讶口吻,“后来仔细一看,珊瑚里面有非常多的棘冠海星。”

今年4月郑明修研究团队前往太平岛海域进行珊瑚礁监测,6个测站都出现珊瑚礁大规模死亡,尤其是石珊瑚几乎全灭,这一幕大不同于2019年9月研究团队的调查结果,“当时平均珊瑚覆盖率大约是50%,最好的区域有82%、最差是24%,大多数覆盖率是60%、70%。”郑明修对照上一次的调查数据,“50%定义是健康的珊瑚礁海域。”

一般认为,珊瑚覆盖率超过50%的海域,每1万平方米可以供养20至30只棘冠海星,郑明修分析,“这次在太平岛记录到的数量,换算下来,每1万平方米将近有760只,等于是2、30倍,已经达到大爆发等级,棘冠海星是造成这次珊瑚死亡的元凶。”

棘冠海星突袭南海

棘冠海星入侵太平岛海域,密集处可见20只同框(黄色箭头所指)。(郑明修提供)

这群“刺客”不但大肆突袭太平岛,魔手也伸向南沙群岛的其他岛礁。“我们在太平岛也看到棘冠海星在水深30米的沙地爬行,它应该在珊瑚爬行,所以它还在四处搜寻、到处觅食,像是蝗虫过境般吃完就换下一个地方。”郑明修推测太平岛的珊瑚去年应该就被吃得差不多了,5月回台后,他联系中国科学院研究珊瑚礁的学者,得到的答案是“南沙非常严重,棘冠海星大爆发。”

“去年他们要研究人员停下工作,停工一天移除棘冠海星,移除的数量高达4、5000只。”郑明修提到中国科学院学者的回应,“他们还花了超过1000万人民币,请当地渔民在西沙群岛移除约10万只棘冠海星。”

事实上,棘冠海星爆发的引线在南海陆续现踪,2020年夏天,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发现中沙群岛的大环礁海域出现棘冠海星大爆发,导致大环礁北部区域大量珊瑚白化,最近3年西沙、南沙、中沙不断发现局部海域棘冠海星大量增生,而2007至2009年,西沙有些海域的珊瑚礁甚至几乎被棘冠海星吃光了。

台湾中山大学海洋科学系教授、东沙国际海洋研究站主持人宋克义认为,棘冠海星爆发现象需要长期实地调查和相关监测数据,而南海海域的追踪研究并不容易执行。“日本研究团队曾在东沙环礁某些海域一下子看到很多棘冠海星,可是其他地方却没有。”他说明,“东沙环礁的范围很大,大概有500平方公里,有些地方多、有些地方少,目前看起来是蛮正常的。”

郑明修表示,2019年4月他的助理随同研究团队到东沙环礁南边潜水,在水深15至18米处看到桌形轴孔珊瑚出现白色,发现有30几只棘冠海星,而日本科学家投稿在国际期刊《海洋生物多样性》(Marine Biodiversity)的文章也指出,东沙环礁棘冠海星区域性爆发,2019年6月他们在东沙外环礁同样的地方潜水调查,两天潜水每一次都看到蛮多只棘冠海星,而且都是出现在轴孔珊瑚。

“今年东沙珊瑚礁总体检必需针对那个区域进行监测。”郑明修向海洋国家公园管理处提出建议,“因为东沙环礁现在算是整个南海珊瑚礁状况最好的。”

海星幼苗随海流扩散

棘冠海星横扫太平岛珊瑚礁,工作人员以醋酸注射海星,试图降低危害。(郑明修提供)

随着棘冠海星在南海出现点状增生现象,海星大军是否会往其他岛群扩散、迁徙?宋克义指出,以西沙群岛来说,西沙有八大环礁,礁和礁之间都是深海,而海星成年之后没有本事迁徙,它们只可能在同一块礁盘上移动,因为水深很浅,目前南海很多岛礁都出现棘冠海星,可能是在幼苗期随着海流漂游、扩散到各个地方去,所以地区性珊瑚可能被吃光,全面性应该是不会。

郑明修认为,棘冠海星会不会跳岛是一个问号,由于珊瑚有味道,当海流有这个气味,邻近的岛礁水深又浅,它们就爬过去了,从这个岛吃过那个岛,不过要从西沙跳岛到东沙、南沙,横越几千米深的海域,理论上不太可能。

棘冠海星被封为“珊瑚杀手”,宋克义表示,棘冠海星会吃珊瑚,它把整个胃翻出来、包覆珊瑚,分泌消化酵素,珊瑚表面的组织就被消化、吃掉了,起初呈现白色的珊瑚骨头颜色,没多久就长出各种藻类;以繁殖特性来看,海星为体外受精,每年春夏季进入繁殖期,一只海星可以产下几千万个卵,采取的策略是“多多益善”,所以一但很多受精卵都存活下来,就会出现地方性的爆发。

棘冠海星的“胃口”视不同条件而有差异,郑明修说明,一般来说,一只成体的棘冠海星每年可以啃食掉4至6平方米的珊瑚,但每个报告有不同说法,因为环境背景、海星大小、珊瑚种类而有不同,教科书上说棘冠海星不吃软珊瑚,不过这次在太平岛却看到它们吃完石珊瑚后,一些柔软度比较高的珊瑚也吃。

从1960年代起,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在大堡礁记录到多次棘冠海星大爆发,严重危害当地珊瑚礁。郑明修指出,根据大堡礁的监测资料,珊瑚死亡42%是因为棘冠海星吃掉的,白化死亡的占比是22%,其他还有飓风大浪侵袭、地震等因素造成。

难解的大爆发谜团

大法螺是棘冠海星的天敌,却面临过度捕捞命运。(郑明修提供)

虽然珊瑚死亡的成因很多,以太平岛的现况来看,郑明修排除水温上升造成珊瑚白化,“如果是白化的话,珊瑚在浅水区死亡的最严重,因为水温较高,这次太平岛是愈浅的地方,珊瑚活存率愈高,尤其是潮间带的珊瑚都还活着,而棘冠海星不喜欢潮间带。”他推敲个中原因,“我们也看到海里有几株鹿角珊瑚还活着,这种珊瑚里头住着梯形蟹和枪虾,国外研究发现,梯形蟹会咬棘冠海星的管足,保护自己的家,所以鹿角珊瑚还活着,其他没有梯形蟹的珊瑚就被吃光了。”

不过,棘冠海星大爆发的原因现今仍是谜团,科学家依然无法做出确凿的解释。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曾提出海洋污染的说法,由于农业开垦或人类活动,肥料等营养盐透过雨水冲刷至海洋,造成微细藻类大量增生,提供棘冠海星幼生时期足够的食物来源,也有一说是渔业过度捞捕,很多珊瑚礁鱼类会吃幼生期的棘冠海星,大法螺则会捕食成年的棘冠海星,因为生态失衡、天敌消失,导致棘冠海星大量增生。

宋克义认为,这些属于若A则B的推理方式,各种推论看似合理,却无法证实是否为真相,举例来说,温度升高和海星幼虫存活率的观点,赞成者提出因为温度升高、胚胎发育快,这样的说法合理,但并不代表真正原因,因为并非每年夏天都会有很多海星,自然界的因素往往很复杂,不容易追踪、找到真正的成因。

“太平岛的居住人口很少,几乎没有大量人为污染,而台湾很多海域的大法螺也几乎灭绝,也不见得出现棘冠海星大爆发。”郑明修认为南海大爆发不能简单归纳原因,他也试图推测各种因素,“海星的浮游期会随着海流输送,刚好停留在太平岛或其他岛礁,天时地利各方面提供有利条件,造成棘冠海星大发生。”

不过,南海渔场过度捕捞是不争的事实,郑明修指出,目前在南海采捕大法螺的大多是大陆和越南渔船,大法螺常被拿去做观赏用贝壳,大陆一颗大概要价人民币2000元,台湾海巡署曾在东沙环礁查缉到海南岛渔船,光是一条船上就有6颗大法螺,而那天有20几艘渔船。

渔船大军挟带的污染问题也不容小觑,美国一家专门从事卫星图像分析的科技公司Simularity最近调查发现,停泊在南沙群岛九章群礁的大批中国船只向海里倾倒排泄物和污水,导致藻类生长,而过去5年的卫星图像也显示中国渔船聚集的南沙群岛海域,藻类植物正在占据珊瑚礁。

南海被推上生态火线,以国外处理棘冠海星大爆发的经验来看,郑明修表示,澳大利亚曾试图复育大法螺为珊瑚礁“解危”,不过迄今养殖并未成功,人工移除、注射醋酸也是常用的控制方式,近年澳大利亚还发展出AI影像辨识系统,自动搜寻棘冠海星,再利用机械手臂注射醋酸来毒杀它,台湾最近也订购了新一代的注针,尽管晚了一步,希望能尽速处置太平岛的棘冠海星问题。

谁是头号珊瑚杀手?

太平岛紧邻珊瑚大三角,过去丰富的珊瑚生态已不复见。(郑明修提供)

这一场棘手的南海珊瑚礁危机,威胁不只来自棘冠海星,也来自人类的直接破坏。美国迈阿密大学海洋生态学家约翰・麦克马努斯(John McManus)曾指出,南海大约半数的岛礁面临严重衰退,抽砂造岛、过度捕捞是幕后凶手,而中国是罪魁祸首。

“抽砂造岛对当地的珊瑚造成全面性破坏,因为它把海里的砂抽出来,覆盖在珊瑚礁上,变成是人都可以住的地方。”宋克义点出严重性,“另外,南海有很多非法捕捞的渔船,东沙环礁不时看到大陆和越南渔船,因为政府补贴油料,他们真正的目的不见得是渔获,而是伸张主权,所以不顾成本,这也意味着对自然界的破坏就更大了。”

宋克义以在东沙查获非法越界的中国渔船为例,“船上有大量的红色骨头的珊瑚,它们不是红珊瑚,我上维基百科查询,中国有些地方认为它有医疗的效果,连治什么都不知道,渔民在东沙大肆搜刮、采了一大堆。”他语重心长说,“他们是精挑细选要那一类的珊瑚,所以可以把某个种类消灭殆尽。”

南海珊瑚礁涌入四面八方的“刺客”,从海星到人类各个不怀好意,崩解的珊瑚海灾难一触即发了。

责任编辑: 楚天  来源:RFA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715/1619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