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民生 > 正文

50多岁的自来水管!河南官方胡乱辟谣置群众健康于不顾

作者:
其实我完全理解郑州官方的动机,大灾当前,社会稳定很重要,但是,也请相关单位理解一下科普博主善意的动机。我们真的是想帮助避免灾后流行病的发生,我们做科普也想为抗灾出一份力,我们没有瞎说,更不是造谣。

暴雨之后,自来水会不会被污染?原以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清楚明白,没想到居然被官方的辟谣打脸。

这我可不能服气!

是科普博主别有用心传播谣言制造混乱,还是官方胡乱辟谣置群众健康于不顾?涉及千万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这事可不应该是本糊涂账,咱得把事实和道理讲清楚。

科普博主几乎一网打尽

昨天,我和很多关注河南洪水的科普博主一样,提醒灾区的朋友要注意洪水之后防范传染病,避免用自来水洗菜洗碗,尽量喝包装水。实在没条件的,也要把自来水彻底烧开放凉后再用。简而言之:

城市内涝之后,自来水有可能被洪水污染。

不止是我的基本常识这么说,我所关注的科学公园、丁香医生、果壳、欧茜医生这些科普博主都用不同方式介绍了这个知识点。

然而今天,郑州、洛阳等地政府和自来水公司发布公告,直斥这种说法为谣言。

还有辟谣文章一本正经地分析,说自来水厂会加强消毒处理确保出厂的水质合格,说自来水管网都是密闭的不会被污染,说管道破裂后会及时停止供水。简而言之:

正常供应的自来水都是合格的。

如果官方辟谣是对的,那这回科普博主们可是被一网打尽。大灾之后传播谣言引发恐慌,这罪名可轻不了,足够大家在牢里开一场中国科普高峰论坛了。

然而,哪怕是冒着坐牢的风险,我也要再说一次:

自来水是会被洪水污染的,郑州的自来水有可能已经被污染了。

自来水被暴雨污染有很多案例

2016年6月,江苏沭阳,暴雨过后多个社区居民反映自来水味道刺鼻,疑似被污染。沭阳县水利局局长时训柳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暴雨带来的面源污染最终导致了自来水氨、氮含量超标。

江苏沭阳自来水被暴雨污染的报道

2021年6月,深圳,荟芳园小区居民反映自来水发臭,使用后出现多种不适症状。南山区水务局现场勘察后表示,原因是暴雨导致污水倒灌进入自来水地下水池,与该小区管网设计不合理有关。

水务局工作人员接受媒体采访

事实上,暴雨、城市内涝导致自来水被污染并非只是个案,据河南信阳市供水集团陈应远的论文介绍:

暴雨引发的自来水污染事故频频发生。一些中小型自来水企业更是这类事故的高发区。

中国一些中小城市居民饮用水水源地和输水管道基本没有防护措施或是防护措施不到位,是造成暴雨之后饮用水污染最直接原因。

分析暴雨污染供水管网的论文

论文中介绍了湖北襄樊、内蒙古赤峰、上海、广东、济南等地在汛期爆发自来水污染的案例,并且提示了信阳市的用水安全风险。

注意哦,这可是河南的自来水厂员工发表的论文,可不是我们外地人要黑河南老乡。

郑州的供水管网并不保险

暴雨、洪水污染自来水主要是在供水管网中发生,那郑州市的供水管网可靠吗?真的如辟谣所说是全程密闭的吗?现实只怕没有那么乐观。

2015年7月,郑州市公布了城市地下管网地图。据地图显示:

在郑州市三大涉水管网中,使用年限超过50年或材质不符合现行标准的老旧“问题”管线超过600公里,占全市管网总长度的10%以上。

新华网对郑州老旧管线的报道

有人可能要说,这是2015年的旧闻了,郑州发展这么快,早都改造好了。真的是这么厉害吗?新闻里可不是这么说的。

据大河网报道,2021年5月30日,郑州300多个小区、单位因老旧管网改造而停水。

大河网2021年5月31日的报道

2个月前还在做老旧管网改造,请问郑州市地下这些50多岁的自来水管什么时候能全部办完退休?现在还剩多少存在污染风险的老旧管网,郑州官方心里应该有数吧。

可别光说自来水了,河南只怕现在还有小区没通自来水,要靠自己打井取水呢。

一篇发表在《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的论文显示:

2016年7月13日,新乡某铁路生活区发生一起饮水污染事件。经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确定为一起因暴雨倒灌水井引起的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

这可不是什么农村地区,而是铁路局的生活区。该生活区始建于1985年,现在大约有300多户常住居民。从建成至今,因没有条件引接自来水,水源一直取自地下水,到2016年也没有得到解决。也不知道2021年他们是否还是喝的井水。

请注意,这是郑州铁路局劳动和卫生处职工发表的论文,可不是我们科普博主非要黑河南的水质。

最讽刺的是,就在郑州发布辟谣说自来水不会被污染,水质检测合格的微博下面,有郑州市民晒出当天接的自来水图片:

这……还需要检测吗?

基本常识写在后面

其实我完全理解郑州官方的动机,大灾当前,社会稳定很重要,但是,也请相关单位理解一下科普博主善意的动机。

我们真的是想帮助避免灾后流行病的发生,我们做科普也想为抗灾出一份力,我们没有瞎说,更不是造谣。

违背科学与事实的辟谣,不仅有可能带来当下危害群众健康的风险,更有长远的伤害政府公信力的风险。

责任编辑: 李韵  来源:基本常识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728/1624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