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言论 > 正文

范畴:台湾必须告别蒋经国的棋盘

作者:
由蒋经国过世至今,台湾政治的绝大部分进步,都是由世代力量推动的。当然,推动改革的新世代,一旦进入权力圈后,也很容易就落入“经线”的惯性,十年之内成为老世代也是常态。简单说,在权力的既有框架中,“出污泥而不染”是很困难的,若能做到“进污泥而不全染”就已经不容易了。

别看错了。本文主题不是“告别蒋经国”,而是告别他的“棋盘”。蒋经国是历史人物,功过将来自有历史评断。然而,台湾今日的政情、政局,依然停留在蒋经国设定的棋盘上;许多五十、六十岁的人都看不到这点,四十岁以下的人就更别说了。许多人感到台湾今天的政情荒谬,主要原因就是没看到还在这棋盘上游走的遗爱、遗恨和游魂。台湾倘若不从蒋经国的棋盘中走出来,政局是不会稳定的。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我们都知道一个不稳定的政局对台湾的伤害。尤其,在这2022选举即将到来,2024大选亦不远的时刻。

为了说明这个“蒋经国棋盘”,我们先来看看台湾政局之面貌。台湾之政局,可以用“竖切”及“横切”观之;直观上,形容为“经线”和“纬线”亦可。

“竖切”之下,可切为民进党、国民党,以及两党之外、含所有其他政党的第三势力。这里未采用“蓝、绿、非蓝绿”的概念,因为颜色的概念下包含了太多的感情、情绪因素,不如用政党的归属更为明确。竖切可视为经线;当然,经线下也有经度之差,例如民进党内有许多派系,国民党内也有不同的利益集团,差异程度不下于南半球和北半球。

“横切”,指的是世代的切法。例如,1970年的424纽约刺杀蒋经国事件、1971年R.O.C.被迫离开联合国、1977年的中坜事件、1979年R.O.C.被美国断交、1979年的美丽岛事件、1990年的野百合学运、1996年的直选总统、2006年的红衫军倒扁事件、2014年的太阳花学运;这些事件的发生点都反映了不同世代的政治感和政治诉求。横切,就是台湾政治发展史的纬度,反映的是世代。同样,世代差异的程度不下于南半球和北半球

政治党派的经线,加上世代遭遇的纬线,就构成了台湾的政治地图。今天,每一个政治人物,大到最大的,小到最小的,其政治历史,都可以在这张地图上画出足迹。而今日台湾政坛的乱象,反映的正是这些足迹的交叉状态。足迹的经纬线交叉度越频繁,产生的现象就越乱。

视角回到蒋经国的棋盘。蒋经国在政治上是转折期的人物,无论他对台湾建设的功过如何,他行事的底色是列宁式刚性政党与宫廷情治统御术的综合,这点应是无疑义的。他在1975至1988年之间,在“我也是台湾人”的领悟下,他的台湾棋盘设置与其父蒋介石有何不同?又如何影响了他过世后至今2021的台湾政局?讲得再直白具体一点:如果你是一位30岁出头的新世代地方议员,你知道你的行为、立场和蒋经国棋盘的关系吗?你认清了自己若不跳出这个棋盘,你的政治前途很快会撞到玻璃天花板这命运吗?

这些都是大哉问。我们先来看看蒋经国专政时期的一些结构要素,了解了之后,对蒋经国晚年所设置的棋盘就更能感知。这些结构要素大者如:

*列宁式刚性政党,政府领导人兼党主席,以党领政;

*宫廷情治统御,永远培养一股反对势力以平衡已经成形的建制势力(早年实施于国民党内,晚年实施于党内/党外之间);

*经济上以国营企业为主,但是不忘那些只有依赖建制势力才能生存的民营企业;

*中国遗绪下的财税制度,强中央弱地方;

*行政上,采用皇朝遗绪的中央/地方体制;

*“民主”概念上,倾向解释为由上往下的“为人民做主”,而非由下往上的“人民当家作主”;

*司法不独立,反之特务情治独立运作;

*军队讲究恩庇伺从体制;

*政党控制媒体宣传;

以上的结构要素,在蒋经国晚年领悟到“我也是台湾人”之后,开始全面吸纳或统战“党外”势力,大小不拘,但严格区隔“亲生者、私生者、领养者”身份。随后党外决定放弃社会运动路线而走上议会路线,经过民进党成立、国会改革、以及一人一票制度实施之后,以上结构出现了或多或少的变化及改革,然而体制的惯性,使得种种遗绪至今未泯。分析至此,就不得不再提上文所描述的“经纬度”模型了。我们今天可以很清楚的观察到,如果用“竖切”的经线来看,体制的惯性是强大的。仅举其中一个例子就知道了:台湾当下的政党,不分颜色,都还是列宁式刚性政党的文化。地理小小的台湾,竟然还分出“中央党部”和“地方党部”,选上总统也必定兼任党主席。从“竖切”看,台湾其实还很中国。

但是,如果从“横切”的世代纬线观来看,景象就大大不同了。由蒋经国过世至今,台湾政治的绝大部分进步,都是由世代力量推动的。当然,推动改革的新世代,一旦进入权力圈后,也很容易就落入“经线”的惯性,十年之内成为老世代也是常态。简单说,在权力的既有框架中,“出污泥而不染”是很困难的,若能做到“进污泥而不全染”就已经不容易了。

由此达到一个重要结论:在台湾,由“竖切面”去寻求改革是错误的方向,正确的方向必须由“横切面”下手,而且横切的世代间隔不能超过十年,最好以五年一世代为单位。十年,就足以令一个改革派变成建制派。

建制派就是改革派的反面。什么叫建制派?就是不强求既有制度的改变,顺着现有制度谋求最大利益和好处,即使有改革的想法和念头,也是由现有制度的框架中寻找缝隙来推动。我们要记住一个事实:既有制度就是分配机制(或寻租机制);加入既有制度就是享受既有的利益分配。这个诱惑是极大的,能够抗拒这种诱惑的人永远是少数的。另一方面,曾经寻求加入建制体系而未获成果者的哀怨与心理扭曲也是很自然的。

走笔至此,就不难理解文首用上“(蒋经国)棋盘上游走的遗爱、遗恨和游魂”这段话。例如,近来喧腾一时的“谁是抓耙仔”话题,如果用“竖切”的观点看,肯定会成为2022、2024选举的政治斗争操作点。但是,如果用“横切”的世代观点看,那其实只是蒋经国棋盘(宫廷情治统御,永远培养一股反对势力以平衡已经成形的建制势力)下的当时世代常态,不见容于今日世代的价值观罢了。

再举一例。“转型正义”的范围和时间的尺度,用“竖切”的逻辑和“横切”的逻辑,会得到相当不同的结论。竖切,没完没了,无边无际。横切,达到切断世代的目的、走上正途就可以了。

总的来说,不论是看过去还是看今天,台湾的政党及不少政治人物,身上多少都背负着蒋经国棋盘的共业。若一定要深究,恐怕就是“要死大家一起死”的结局。顺便说一句不能不提的话:台湾今天的大敌,不是内部的政党,而是外部的共产党;要反,就反共产党以及它的同路人。内部自我斗死,正是台湾敌人当前的战略至高点。台湾若有一天死,不会是弱死的,而是笨死的。

台湾该做的,不是追究谁或谁在蒋经国棋盘上的经纬度,而是向这个棋盘告别,跳开这个棋盘制造出来的旧情绵绵及旧恨绵绵,更重要的,切断这个棋盘格局下的旧利绵绵。如此,一个真正的新台湾才有望。

责任编辑: 江一  来源:原刊苹果论坛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1115/1671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