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俗语:“晨不吐口水,午不泄精水,晚不流汗水”,有哪些含义呢?

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其中民俗文化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所谓民俗文化,其实就是古代劳动人民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中总结出的生活经验。

这些民俗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发展成为俗语,多数俗语将其朗朗上口,也正因为如此,因此俗语文化更贴近人们的生活,也从侧面反映了古代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其中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我们国家有大量的俗语文化,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晨不吐痰,午不泄精,晚不流汗”,如果只看字面意思,其实很好理解。

这其中到底蕴涵了什么道理呢?又有什么养生知识可以由老一辈人总结而来?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有什么意思呢?俗语说:“晨不吐痰,午不泄精,晚不出汗”。

--早晨不吐口水

“晨不吐口水”,指早晨起床后,最好不要立刻吐口水。

由于古代人认为,到了夜晚,正是人体内聚集阳气的时候,等到早晨起床后,体内就会积聚大量的阳气,此时就会感到精力旺盛,肾气足。

晨起后若立即吐口水,就不利于人体内阳气的积聚,口水就是人们的唾液,古人认为:唾液有杀菌、消炎的功效,不能随便吐出来。

特别是早晨起床后,吐口水对肾气的维持有一定的影响,所以一般都会建议直接咽下,这样有助于养肾

也许许多人都很难理解这一行为,但这种说法也并非完全没有根据。有研究表明,唾液中的成分大多是水,其中含有少量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唾液也可以作为食物的消化功能,所以,大家早上起床后,不要把口水吐出来。

-午后不泄精水

按字面意思来理解,正午就是阳气旺盛的时候,此时应储存阳气给身体,不要消耗。

因此,古代人一般认为中午不能做房事,因为正午时人们刚吃过饭,体内的血液就会加速运转,为完成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大量的血液就会进入消化系统。

假如这个时候有性生活,会使身体受到更多的伤害,影响肠胃的消化和吸收能力,还会使大脑出现缺血、缺氧的情况,午后容易感到疲劳,这对工作和学习都不利。

当科技和经济水平还不发达的古代社会,人们对血液循环的正常途径还不熟悉,所以才有“午不泄精水”这种说法,尽管听上去很无厘头,但仔细想一想,还是有一种科学依据。

-晚上不流汗

事实上,这种说法很好理解,指夜间出汗,入夜后,体内的肾气会慢慢地被隐藏起来,古人讲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到了晚上,要卧床休息,只有保证充足的睡眠,身体各器官都能得到修复,使其正常工作。

夜间睡觉时,一定要注意控制好温度,不要流过多的汗,否则容易导致肾气随汗液一起排出,不利于肾阳的积聚,假如夜间经常流汗,会使身体素质变得越来越差。提高了各种疾病的发病机率。

假如在天气较冷的时候,夜间过多的汗液就会进入体内,就会引起一系列疾病,这对身体健康不利。

结语:

今日健康小知识在此分享,相信大家对“晨不吐口水,午不泄精,晚不流汗”有更多的了解。

俗语文化博大精深,尽管有些词语听起来似乎毫无意义,但细细地想,也有一定道理,对于一些养生方面的先人,我们应该遵从。

责任编辑: 宋云  来源:奈奈米小喵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1120/1674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