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惊人之语 > 正文

陈铭尧:中国脑筋为什么转不动?日本和邓小平为例

作者:
日本人自始至终,都没有大国天朝,或日本人最聪明的傲慢心态。他们转弯转得快。很快就追上西方国家的水准。军事科技自不待言,政府管理、司法制度、媒体传播、商业准则、邮政交通、都市建设、卫生保健、学校教育、思想文化乃至居住饮食衣着,都全面学习。所以西方人到日本一看,发现日本是一个在东方的欧洲国家。日本并没有丧失尊严,也没有贬低自己的传统。他们不但得到尊敬,而且自己的传统也在西方文明的砥砺之下,变得更加鲜明而纯粹。

人类之所以成为地球的主宰,不是因为四肢发达,或牙尖爪利,而是因为他们的头脑会不断进化,不断转弯。如果说,人类和野兽的竞争,是头脑的竞争,一点也不为过。那么进一步说,人和人,国家和国家的竞争,也可以说是脑袋的竞争。竞争并不一定非得我赢你输,或我输你赢。我们不以别人为敌。我们和天争、和天道争、和人道争、和自己争,争自身的进化、争国家的进化。这样的心胸和眼界是不是要开阔得多。

十九世纪中叶,中日两国几乎同时面对西方文明的挑战。这两个国家对西方国家所采取的态度和国策,就完全不同。而这两国的兴衰命运,也因而不可同日而语。一千年前向唐国学习而奠定儒家传统文化的日本,面对西方,很快就认知自己的落伍。不只是船坚炮利技不如人,连政府管理甚至思想、文化都不如西方人。于是打开国门,并派遣大批官员学者到欧洲考察。而民间有识之士和学者,更是努力介绍西方文明。

日本人自始至终,都没有大国天朝,或日本人最聪明的傲慢心态。他们转弯转得快。很快就追上西方国家的水准。军事科技自不待言,政府管理、司法制度、媒体传播、商业准则、邮政交通、都市建设、卫生保健、学校教育、思想文化乃至居住饮食衣着,都全面学习。所以西方人到日本一看,发现日本是一个在东方的欧洲国家。日本并没有丧失尊严,也没有贬低自己的传统。他们不但得到尊敬,而且自己的传统也在西方文明的砥砺之下,变得更加鲜明而纯粹。他们也因而对自己传统的精神内涵,有更深刻的认知,更加懂得珍惜。

反观满清的中国,他们也派出一些小留学生,去学人家的船坚炮利。他们自以为中国人最聪明,什么都不输给西方,只输在军武科技。小留学生长大了,也毕业了,最大最好的军舰也买回来了。结果甲午战争,硬是败给船舰比较小的日本。什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说穿了就是一个傲慢自大的中国沙文主义心理在作祟。他们败得口不服、心更不服。

这三十几年来,因为邓小平的脑筋转了一个弯,开放改革,硬是让共产中国接受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国也因为台商西进而得到绝佳的发展机会,赚到盆满钵满。

习近平一反韬光养晦的政策,毫不避讳地大肆扩张,不但挑战美国,也威胁到欧洲和邻近国家。如果你要说这是习近平脑筋会转弯,那也没错,但是他转错弯了。他的心态和甲午战争时清廷的心态一样。他以为中国现在有钱了,武力也强大了。不只是习近平,恐怕还有很多中国人的心态也一样。他们恐怕到现在,对一百多年前自己输在什么地方都还没看清楚呢。他应该转的弯有四:中国沙文主义的傲慢心态、一党独裁专制体制、已经证明失败的共产主义和大一统的意识型态。

苏联瓦解引发中共高度戒心

苏联的瓦解让中共看得胆颤心惊。他们认为这是美国让苏联和平演变的结果。但我不认为是这样。苏联的瓦解,是自由民主和民族独立的潮流所趋。如果那些国家不想离开苏联,不想自由民主化,美国有什么能耐去‘演变’这些国家?如果照邓小平的路线发展下去,中国就一定会像苏联一样瓦解吗?或许不会。

如果中国实行彻底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改革,而不是花费巨额国防预算,去挑战美日欧澳印,弄出个天下围中。平等人道对待少数民族,和自己的百姓,就不需花费比国防预算还多的维稳经费,以巩固共产党的独裁大一统统治。它的经济可能会变成世界第一富,国力也会成为世界第一强。新疆西藏蒙古等少数民族可能会更加仰赖中国,并因为享受自由民主平等而自愿参加以汉族为主导的联邦或邦联体制。

大一统的意识形态对国家不一定有利。中国脑袋应该转弯的是这些地方。政府成立的目的,不是为了共产党或少数统治阶级的利益,而是为人民谋福利。共产党不是一直对人民宣传这样一个口号吗?美国和中共交往,看到中国往自由民主和市场经济走,其实应该是替中国高兴而充满祝福的。这不能看成是美国的胜利,或中国的失败。这应该是中国转变成一个成功的现代化国家的契机。

可惜六四天安门事件,证明中共要转变成民主国家,有根本上的困难。就算是邓小平也没有办法做民主化的政治改革。那么这是中国人的共业吗?或像有人说的,中国是被诅咒的民族?一个人脑筋不转弯也就罢了,一个民族脑筋不转弯,那就太可悲了。个别的中国人都很聪明,脑筋动得很快,但是为什么整个国家的脑筋就转不动了呢?有没有哪一个聪明的中国人可以给个答案。

责任编辑: 江一  来源:民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1122/1674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