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一年时间,十万亿就这么没了

2021年,几乎每一天,中概股都是头条。

这一年,是中概股的“高光”时刻,因为他们时刻处于焦点之中。

这一年,中概股总市值跌了近十万亿人民币,这与前几年全球共颂中国互联网行业的辉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一年河东,另一年就是河西了。

2012年,中国互联网企业扎堆赴美上市之后,媒体质问:为什么中国没有Facebook?

时至今日,“40家本土巨头,为何不敌一个亚马逊”的标题再次引爆舆论。

讲到惨,这一年中概股的惨只能用三个字来形容:

那就是惨!惨!惨!

这三个惨字,分别代表着中概股这一年遭遇的三大冲击。

第一重:国内监管。

这一年,中概股被划定了三道红线,分别是:“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共同富裕”和“数据安全”。

在这三道红线下,阿里被罚,美团被整顿,滴滴被调查……更为惨烈的,是双减之下的中概股教育股,因为他们遭受的是“灭顶之灾”。

第二重:美国监管。

当地时间2021年12月2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外国公司问责法》——外界普遍认为,这份法案的出台,旨在限制中概股在美国上市。

川普在2020年针对中概股加强审计后,拜登政府接力,对中概股采取歧视性政策。

又一轮惨跌让中概股的老板们面如土色。

第三重:国内舆论。

说到底,股价还是得由业绩说了算。

之所以全球投资者对中概股一片悲观,还与中国国内的舆论密切相关。

过去一年,一众互联网大佬,从昔日台前的激情澎湃转为现在隐入江湖默不做声。

民众不仅不再视他们为创业英雄,甚至将鄙夷的目光投向他们:

“瞧瞧马斯克,再看看中国二马,你们怎么好意思抢菜贩子的生意?”

而近期多起舆论事件,更是将这种反资本情绪推向高潮。

不得不说,很多人在对待国内互联网巨头上是持有双重标准的。

“中国企业缺少原创,只是商业模式或商业渠道的整合”“你如果买苹果、谷歌、亚马逊,你买的是科技发展趋势。但如果你买中概股,你买的是人口红利。”

我们一方面享受着互联网公司带来的巨大便利,一方面却否定这些公司是科技创新公司。

仅仅在几年前,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以及网络购物,还一度是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呢,一转眼,美国人马斯克居然成了我们的“全民偶像”,而新四大发明中的三个发明者都成了躺在地上的“狗熊”,人人喊打,人人上锤。

此情此景之下,面对中概股,我不禁产生了两个疑问:其一,中概股业绩保持高速增长的基础是否还存在?其二,现在是不是中概股的历史低点?

解答这两个疑问前,我也跟风聊聊最近火爆的元宇宙概念。这个概念代表什么呢?

代表着全球互联网公司都进入了高速发展的瓶颈了,手机互联网的普及几乎将所有的人口卷入,各大互联网公司几乎找不到新的规模增量。

进入元宇宙,是进入第三代互联网创新,是要将更多的社会活动纳入到互联网之中,但,这还是一个刚刚启动的时代,离现实的商业还有很长的距离。

中概股当然可以追元宇宙这个热点,并为之做准备,但在眼下,他们真正的前途却是另一条路,那就是在中国市场基础上向全球进发,直接与美国的互联网公司在全球市场竞争。

腾讯、阿里和字节,几乎无一例外,都将新的增量市场寄希望于海外市场。

以字节为例,他们就颇有心计地将抖音和TIKTOK进行分品牌运作,按一般定义,抖音是一家中国公司,而在字节看来,TIKTOK则是一家全球性的公司。

从这种选择中,你也不难看到中国互联网公司出海的艰难以及满满的求生欲。

要知道就在去年,TIKTOK还曾遭遇川普的阻击,差一点就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其实同样的遭遇,各家中概股公司出海时都有遇到,不管是印度,还是欧洲,抑或美国,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总是会在某一时刻碰到“大事件”,不可避免地成为博弈的牺牲品。

应该说,中概股最大的市场瓶颈既不是技术能力,又不是营销手段,而是极其难以预测的双边以及多边博弈风险。

如果你认真了解过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你便会发现,其实他们在世界的科技巨头中,是有着超强的科技竞争力的。

得益于中国统一的大规模市场,得益于互联网行业赢者通吃的特点,中国很多头部互联网企业已经成为研发支出巨大的科技巨头,而不是简单的商业模式的组合。

在这个研发排行榜中,中国互联网企业有数家排名靠前。

只不过很多人并不认为那些可以更高效率为普通人服务的研发叫研发,他们认定与自己甚至毫无关系的登上火星的火箭才叫研发。

三面夹击之下,我认为中概股这些龙头企业的业绩在短时间内很难重现辉煌,曾经中国人引为为豪的唯一一个全球性领先的互联网行业,不可避免地将在民众的口水中逐步下沉。

这是由互联网这一行业特性决定的,他要成为最强,就必然是一家通吃,而一家通吃在眼下显然已经行不通,因为疯狂推广占领市场最终形成超大规模的模式已然被否决。

但与此同时,我也认为,中概股也大概率走到了最低点。

作为近二十年来有效提升经济效率,降低民众支出,提升生活工作效率的第一行业,中国互联网企业的生存根基是非常稳健的。

民众或许会痛骂互联网大佬,但绝不会退回以前用现金购买商品的时代。

中国民众已经适应了互联网企业带来的全新的互联网生活。

更为重要的是,高层决策者也开始意识到各项政策的收缩效应。

而最新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出来的信号更是显示,稳将成为2022最重要的经济工作名词。

疫情之下,全球互联网企业都在高歌猛进,中国互联网企业的价值依旧存在,他们所构建的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是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发展基础之一。

公司基本面没有问题的中概股,简直就是掉在马路上的人民币。

毕竟,公司自身发展才是根本,商业模式和盈利前景立得住,市值的回归只是时间问题。

尽管改革开放已然走过四十多年,但经济发展依然是当下中国的“政治正确”,因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

若不能把饼做大,则分饼势必会成为大问题。

我们常说,当下中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但在我看来,能不能跨过这一风险,中概股的命运就是一个关键指标。

责任编辑: 夏雨荷  来源:功夫财经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1217/1684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