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大陆 > 正文

失独家庭成政策悲剧 养老仍是最大忧虑

所谓失独家庭,是指那些在一胎化政策下,因各种原因失去唯一孩子的家庭,如果子女在成年后才离世,父母大多没有再生育的可能,这不只是心理打击,更对现实的养老问题造成冲击。

从“只能生一胎”到“鼓励生三孩”,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在近几年已经有很大的改变。随着政策清理,数百万名官方认证的“失独父母”,也将成为历史的记忆。

所谓失独家庭,是指那些在一胎化政策下,因各种原因失去唯一孩子的家庭,如果子女在成年后才离世,父母大多没有再生育的可能,这不只是心理打击,更对现实的养老问题造成冲击。

过去几年,中国媒体上总有关于失独家庭群体到地方政府部门静坐、抗议的报导,他们不只要求政府负责养老,还要求赔偿。但在当局管控下,近年这类报导已经不见于媒体,“失独”更成为敏感词。

走进顾女士在上海郊区的家,她领着中央社记者到阁楼上,那里的房间终年都开着灯,是女儿生前的书房,陈设都没有动过。她和先生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对女儿的思念。

顾女士的女儿2016年1月病逝,当时女儿29岁,从诊断出胃癌到离世,仅2个月又13天,过世时孩子才一岁多。这过程短促得令顾女士很难接受。她经常想起女儿过世前说的:“妈妈,你要是想我,就多看看宝宝。”

因为独生女过世,顾女士和先生在2020年每个月都各有一笔人民币670元(约新台币2948元)的“失独子女费”,这个费用今年又有所调升。据了解,因为顾家的户籍设在上海,所以这样的“补偿金”水准在全国算是排名前列的,不同地区的补偿金并不同。

据顾女士所知,她居住的上海松江区佘山镇,当地政府关怀的共有30几个失独家庭。官方有时候会办一些活动,邀请这些夫妻参加,或是来电提醒健康检查。这些当然不能取代失去子女的痛楚,但她认为接受相关服务是理所当然。

“你们台湾,政府不照顾失独父母吗?”记者解释,台湾虽然也会有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但政府并未强制计划生育。顾女士恍然大悟,直说:“对嘛,我们当初是配合国家政策才生一个,它们当然要‘负责’。”

她在失去女儿后知道,这类儿女成年后死亡的例子其实不少。顾女士表妹的女儿也是20几岁时在国外留学被男友杀死,双亲都有拿到补助;但其邻居两个儿子死了一个,就没有拿到补助。如果再生育或领养子女,补助也会取消。

中国究竟有多少失独家庭,并没有公开的统计数字。不过,人口学者易富贤曾指出,中国从1975年到2010年共产生了2.18亿个独生子女家庭;此外,2000年的普查数据显示,每出生1万人,有360人在10岁前死亡,463人在25岁前死亡,760人在44岁之前死亡。

易富贤以此推断,现有2.18亿个独生子女中,将会有1009万人在25岁之前死亡。即使用更保守的估算来看,中国的失独家庭也在数百万之谱。

在网络上的“星星港贴吧(讨论区)”,满是这些伤心父母的留言。拣取几段贴文:“儿子,妈妈没有办法了,妈妈来星星港给你说话,这里有很多已经在天上的弟弟妹妹哥哥姐姐,如果他们看到了,也许会帮妈妈带个口讯给你,帮妈妈把思念传达给你。”

“儿子,妈妈和你说一声,明天我和你爸爸就去办离婚手续了。没有你,感情都没了。”

“儿子,好想你啊,看到了别人结婚的视频,还是忍不住流了泪水,曾经,妈妈也盼望有一天你能娶妻,妈妈一定要做一个优秀的婆婆,如今,这一切都成了幻想,你走了,这一生妈妈都再没有儿子了,余生就这样熬吧。”

正当中国最早一批独生子女迈入40岁、成为上有老下有小的“三明治世代”之际,也有许多家庭因为独生子女过世而黯然痛苦。不少当事人认为,这种痛苦外人无法体会,难以言说,也不想接受邻里亲戚的关心;这个情况,大约要到2003年“星星港”成立才有了转变。

“星星港”最初是由几个失去独生子女的父母共同发起组成,彼此关心和分享心情。后来一家殡葬企业提供支持,有越来越多人陆续加入。2008年,星星港的一些家长前往汶川慰问大地震后的灾民,回响很好,这个团体还获得当年的“中华慈善大奖”。

小蕾(化名)曾有几年时间在“星星港”担任志愿者。她告诉中央社记者,自己所接触到的失独家庭团体,如果夫妻还能生育,都会被鼓励再生;如果超过生育年龄的,都是在谈养老问题。

到了2012年前后,“星星港”的发展有了分歧,有些成员的重点转向陈情抗议,被官方点名;这让原本支持此团体的殡葬企业变得谨慎;另一方面,当时中国的网络QQ群组发展很快,许多失独家庭打破地域限制、各自组成联系平台,也不一定要依赖星星港做发声管道。“星星港”项目于是暂停。

接触失独家庭的这些年,小蕾看到两性差异,也感受到时代变化。

有些家庭,女方超过40岁,因为失去独生孩子而夫妻离婚。男方离开星星港,再婚、再生育,展开新的人生;女性继续留在团体中,且需要安慰。但她也遇过,女方超过40岁意外又怀孕,考虑自己体力衰退中,决定不要孩子。

观念变化方面,尤其在大城市,越来越多人不再觉得一定要“传宗接代”,这可以从失独家庭不一定积极询问领养看出。

失独家庭面临的养老问题和“政策剥夺感”该如何解?各种补偿都不可能弥补所有遗憾,而这一切或许只能让时间来解决。

责任编辑: 时方  来源:三立新闻网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1224/1687361.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