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好文 > 正文

宋国诚:“眯眯眼”不是辱华,而是网络民粹主义

作者:
当一个怀著民族自卑的“观视之眼”对应一个资本牟利的“眯眯之眼”,观视者的意识型态恶感-受害意识、仇富心态、厌女情结、反帝思想等等-便油然而生。

Vogue以“非主流”样貌的上海模特儿高其蓁为封面,中国网民定性为“辱华”。(图片撷取自voguemagazine IG)

一位女性眼睛的大小,在民族心理的扭曲性与过敏性观视之中,在网络乡民的集体鼓噪之下,竟然上升为一桩“辱华”和“丑化亚裔”事件;在商业广告与庶民政治的交集处,激荡出民族主义与商品行销的意识形态对决;在观看与被观看之间,引发了民族自卑与女性身体的文化内战;女性身体不仅被商业消费,还被政治消费!

中国一家零食品牌“三只松鼠”两年前(2019年10月)推出的一部“酸辣粉”的系列广告,由于平面广告中的模特儿(微博帐号“菜娘娘”)长著一双眯眯眼,被认为长相丑陋、妆容浮夸,是对中国人的外貌歧视,因而遭到中国网友疯狂出征,认为广告涉及“辱华”(以下称“眯眯眼辱华”),一时之间,“眯眯眼”成为一个歧视与羞辱的代码,成为一种心理挫折与文化创伤的隐喻;然而,这不只是一桩单纯的新闻热议事件,而是当前中国民族心理与网络文化的反射;但是,什么才叫“辱华”?仅仅“一双眯眯眼”是否构成辱华?这场网络论战究竟是一件严肃的“反抗歧视”?还是一场情绪宣泄的“网络霸凌”,究竟是“眯眼之人”刻意辱华?还是被辱之人自己“眯眼看人”而自取其辱?深入探索即明察秋毫。

中国零食品牌“三只松鼠”曾推出一支广告上面模特儿因眼睛小引来中国网民大加挞伐“辱华”。(图片摘自网络)

“眯眯眼辱华”事件的本质,显示如下几个特点:

・不是严肃的拥华,而是一场网络民粹主义的激情表演。

・不是理性的批判,而是一种审美绑架和文化自闭的发作。

・不是客观的评论,而是一桩消费女性身体的“辱女”戏码。

・不是励志的行动,而是一次民族卑贱意识的暴露。

・不是民族的图强,而是一种复仇民族主义的锄奸行动。

・不是爱国的表现,而是文化苍白与审美的极权化。

什么是“辱华”?一场捕捉内敌的文化内战

所谓“辱华”,简单的说就是“污辱华人”。确实,历史上的“辱华”-对中国人刻板化、丑陋化、贬抑性的塑造,可谓不胜枚举。黄祸(Yellow Peril)、病夫(Sick Man)、睡狮(sleeping lion);支那(cina)等等字词,以“傅满州”(Fu Manchu)为刻板人物的系列小说和电影,皆是描述中国人的愚昧、昏迷和可怕。然而,这些“辱华”主要来自西方,是一种以“西方之眼”(western eyes)斜视中国、贬低中国的文化成见。对此,后殖民理论家法农(Franz Fanon)和萨依德(Edward Said)以“殖民主义”(colonialism)和“东方主义”(orientalism)等观点,已做出系统的知识建构和论述。依据萨依德的“东方主义”观点,“东方”被设定为一个“幽黯之域”,以衬托“西方”这一“日照之源”,在这种“本体论的等级制”之下,东方(包括中国)被贬斥为不见天日的灰暗世界。据此而言,“辱华”就是来自西方并以西方中心主义为视角,将东方世界定型化、拙劣化与歧视化。然而,综观整个事件过程,我并不认为掀起辱华论战的中国网民,具有这种“后殖民批判”的知识含量与文化高度,其本质反而是一种以“中国视角”在网络平台上进行的“民族锄奸运动”。

因为中国网络上激烈的辱华论战,不是单一、个别事件,从华人主演的超级英雄电影《尚气》,因为男主角刘思慕颧骨太大,被批判为“辱华”,2021年6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一场学生时装秀,因为“丹凤眼妆容”,被质疑迎合西方、自我丑化,到2012年世界知名时尚品牌Dior展出中国摄影师陈漫的系列作品,因为模特儿满脸青春痘和黑眼圈,面容阴黑憔悴,被嘲讽以“来自阴曹地府的女人”丑化中国人,再到中国自制的动画电影《雄狮少年》,也因为剧中人物眼睛太小而被抗议“辱华”,这一波波的辱华论战,不是针对西方反华势力,也不是反击西方敌对国家,而是剑指中国大陆或海外中国人。因此,这场辱华事件与其说是针对西方有色眼镜进行反歧视对抗,不如说是一场在中国内部寻找汉奸、捕捉内敌、清除异己、铲除败类的文化内战。

超级英雄电影《尚气》因为男主角刘思慕颧骨太大,被批判为“辱华”。(图片摘自网络)

实际上,中国知名导演张艺谋最擅长于制作中国民族的黑暗与苦难,以西方精神分析的官能症状来解读中国的民族心理,自行生产一种“民族自虐文化”以供西方社会消费和品尝,那么,张艺谋是否也辱华?中国历史纪录片《河殇》,以“黄色的/蓝色的、大陆的/海洋的、停滞的/发展的”二元对立来区分中西文明,不也证明中国知识分子就是以西方“优劣二元”的殖民论述来书写自己的文化?这种“自我辱华”和“文化自戕”,又岂是一个商业广告和小眼模特儿所能比拟?

眯眯眼辱华:中国社会的“自我东方化”

吊诡的是,“丹凤眼”向来被视为中国传统美女的特征(男性则是“卧蚕眉”),其细长、外斜、上挑的造型,貌似一种珍禽“丹凤”,故以丹凤眼命名,具有美丽聪慧、才能出众的意涵。中国有句古谚:“龙眼识珠,凤眼识宝,牛眼识青草”,就是对“丹凤眼”的肯定。被中国视为忠孝两全的“爱国英雌”花木兰,在动画电影中就是一个丹凤眼的小姑娘,中国义侠关羽,也是以“卧蚕眉”知名,中国人对此义薄云天的伟人千年膜拜。

许多西方艺术家因为认定这种眼型为中国人所喜爱,是“中国美女”的象征,所以多半以“丹凤眼”塑造中国女性,本意是投中国人所好,其实是一种“媚华”;不料,当代中国的美女意象早已被西方美女意象所同化,当今中国人不能接受“丹凤眼”成为中国女性的审美标记,反而认为浓眉大眼、鼻梁高挑、肤色白晳、金色染发才是中国美女的特征。如果中国网民对于“被西方定义的东方形象”觉得反感,那么中国网民不也是以“西方美女”来否定“中国美女”?实际上,中国人的审美标准早已被西方殖民改造和置换,许多人认为中国女性必须长得像珊卓・布拉克(Sandra Bullock)、娜奥米・沃茨(Naomi Watts)、查理兹・塞隆(Charlize Theron)才是美女,殊不知,今日的“眯眯眼辱华”恰恰是以西方的美女观批判中国的美女观,这是一种自己戴上西方有色眼镜之后再来观看中国女性的“审美倒错”,是一种自己的审美意识被西方殖民之后再来批判中国女性美感的“文化自闭”,这与其说是“辱华”,不如说是“自辱”,也就是自取其辱。

如果萨依德的“东方主义”(orientalism)旨在指控西方对东方的刻板化、定型化与妖魔化,那么“眯眯眼辱华”事件就是中国社会的“自我东方化”,自跳西方挖井设陷的“殖民内在化”,以及自投罗网、暗自附合西方国家厌中、恐中、仇中的“中国主义”。

中国网络民粹主义有如洪水氾滥

自“眯眯眼辱华”爆发以来,网络上拥入成千上万所谓“爱国网民”,对“三只松鼠”的广告与模特儿进行了粗鲁的攻击,甚至有大量网友涌入“三只松鼠淘宝直播间”,对主播进行言语攻击。过于不雅的言论在此不列,比较温和的包括指责模特儿眼睛贼眉鼠眼、阴郁、不大气、丑陋,指责这部广告崇洋媚外、居心叵测等等。事实上,这种给模特儿扣帽子、打标签、喷脏水的行为,早已构成网络霸凌、名誉损害和人身攻击,反映的是在“反辱华”洪水氾滥之下,一种网络私刑的审美绑架、堆柴烧火的民粹攻击、恶言跟随的义和团行径。尽管“微博管理员”封锁了恶言相向的帐号,声明网络发言应该理性客观、文明友善,不应引战对立;中国官媒也出面调停缓颊,认为每人长相各有特点,看见小眼睛模特儿一律就是辱华,太过敏感,但这些封号和打圆场,恐怕也无法掩盖中国社会能量巨大的“网络民粹主义”,无法浇熄“网络霸凌兵团”心中的黑火。

视觉政治的自卑效应

从“视觉政治”(politics of vision)的角度来看,一个“观视行动”是由作者(writer)、物件(object)、观视者(viewer)三方所组成,一个形成于观视行动中的意识形态产出,也是由这三者共同酝酿而成,在这种构成中,不一定都能产生“共鸣”,有时候反而是“冲突”,甚至不忍卒睹。

实际上,“眯眯眼辱华”事件与艺术审美毫无关联,但却是一种大众媚俗的观视与资本主义广告行销之间的认知落差。这位名为“菜娘娘”的模特儿,本人根本没有能力也不可能故意辱华,若不是有人刻意挑明,其本人也不知自己在辱华;她只是资本主义商品设计下的一个模型(model),一个摄影机前的一个“物件”,一个被形塑的拟真物象;中国网民对这一模特儿进行人身攻击,咬定模特儿刻意辱华,实在大可不必,只能显示观视者的愚昧与低俗。

在作者方面,作者是一个广告摄影师,不是博物馆艺术家,也不是政治煽动家;对于一个行销工作者,纯粹美学不是设计重点,刺激消费、促销商品才是卖点,顶多,设计者会运用一些专业技巧和风格塑造,抓住人们的眼球,吸引消费者购买商品。对于作者而言,他是在执行一种“身体消费体系”(system of body-consumption),一个模特儿代言的商品行销;法国社会学家布希亚(Jean Baudrillard)在《消费社会》一书中指出,身体与消费的关系,是一种以身体为对象而将特定的价值观念凝结在消费行为的社会体系;在这种体系中,身体是消费的买点,消费则是身体的铸模,也就是以身体的塑造诱发商品购买的欲望。今日,身体已成为一种“符号消费”,资本主义必须赋予女性身体最大的消费价值,才能实现产品热销和利润增值。所以,除非作者准备辞职回家种田,否则刻意辱华以至于妨碍商品消费,绝不可能作者的本意。

“眯眯眼辱华”正是网络乡民世俗审美下对其自身民族自卑感的诱发,这种世俗审美看到的是视觉政治中的负面元素,而不是作品中的美学成分。(图片摘自网络)

在观视者方面,其观视效应必然与自身的文化意识相联结,“辱华”的产生必然是一种与其民族情感相冲突的反射对应。网络乡民与艺术鉴赏家的观视效应当然不同,必然产生专业鉴赏与大众媚俗的落差,而“眯眯眼辱华”正是网络乡民世俗审美下对其自身民族自卑感的诱发,这种世俗审美看到的是视觉政治中的负面元素,而不是作品中的美学成分;换言之,观视者在观看他人时也被他人观看,当一个怀著民族自卑的“观视之眼”对应一个资本牟利的“眯眯之眼”,观视者的意识型态恶感-受害意识、仇富心态、厌女情结、反帝思想等等-便油然而生。(待续)

责任编辑: 江一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107/1692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