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网闻 > 正文

被封杀:永远15岁的少女:俄罗斯花滑女单崛起背后的残酷

—俄罗斯花滑女单的崛起与争议

作者:
在为俄罗斯这些小女孩惋惜的同时,或许我们更应该考虑到的是如何保护她们。默许不正当的竞争,坐视她们以不正当的手段被一批批地提早耗尽健康和运动寿命以求得“天才少女”工厂的运转并不是保护她们的方式。或者说,我们谴责图特别丽泽教练组和俄罗斯花滑畸形风潮的时候,应当想到的是所有选手的利益。
而这些能展现出优秀稳定四周跳的女孩,全都是十来岁的小孩子。

这是很多业内人士诟病的一点。花滑中的跳跃,无论起跳时用的是哪条腿,落冰时都是惯用腿落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右腿,少量旋转方向跟别人相反的选手则是左腿),也就是说同一条腿会反复受到冲击。虽然大多数高难度的跳跃动作初期是用鱼竿一样的吊杆悬挂练习,但练到后来还是需要自己来。对于发育尚未结束、骨骼发育没有完成的年轻女孩来说,四周跳这种高强度的训练会不会影响到她们今后的身体?会不会增加伤病几率?会不会影响到她们退役后的生活?新科奥运男单冠军陈巍的教练拉斐尔·阿鲁特尤扬就提出过疑问:“她们四十岁的时候会怎样?到时候她们是不是已经需要做髋关节置换术了呢?”

有些教练甚至会刻意限制自己的学生练习四周跳的次数,但是因为俄罗斯小姑娘开始成批量地生产稳定的四周跳,逼得还有竞争意识的他国选手也不得不开始练习四周。一些著名选手,例如日本的纪平梨花,本赛季就因此骨折伤病,全赛季无法比赛。

而四周跳只是故事的一部分。保持赛场上的稳定性,选手在赛场下必须勤奋苦练。图特别丽泽教练组一直以来闻名于世的成功秘诀就是“只要练不死,就往死里练”,训练量极大。很多慕名前来短训的选手,包括获得了平昌冬奥会男单银牌和本届冬奥会男单铜牌的宇野昌磨,都表示无法适应该教练组的训练量。高强度的训练可以保证选手在比赛场上的熟练度。图特别丽泽教练手下的天才少女无一不具备极高的稳定性,很少出现大失误,这也是她们的制胜法宝之一。但同样,这样的高强度训练对于还未成年的孩子来说有怎样的后果,我们至今不清楚。

永远有人十五岁

可是为什么都是十多岁的年轻少女呢?为什么一定是十五岁?

如果对一些技巧性的打分项目比较了解的话,很容易听说一个词:发育关。发育对于普通人是青春期的一部分,但是对于不少体操、跳水、花样滑冰的女性运动员来说,就像噩运的倒计时出现了一样。这些是对身体控制要求非常高的项目,而女性体格从小女孩长成成年女性时,身体的结构、肌肉的状态、重心等等都会有很大的变化,所以在发育之后,很多之前会的技术和动作都会遇到困难,有时几乎是要把所有动作全部重新学一遍。即使是少年成名的选手,很多人经过发育关之后,技术上也会变得平平无奇,甚至就此泯然众人,黯然退出竞技舞台。所以Sambo70对发育关的基本应对方式就是:趁着发育之前赶紧拿成绩,然后就赶紧退役吧。

当然,如果训练方法得当,技术基础好的话,熬过发育关仍然可以在赛场上继续叱咤风云。索契冬奥会获得女单铜牌的意大利选手卡罗琳娜·科斯特内尔生于1987年,2002年起就开始在成年组比赛。她最后一次参加冬奥会是四年前的平昌,那时她已经31岁了。女单上一代的代表人物,同龄的浅田真央和金妍儿,首次参加奥运时候都是19岁,浅田在赛场上一直活跃到26岁。竞争格外激烈的日本女单中,最励志的是24岁才从人才济济的全日锦标赛中脱颖而出,争取到奥运资格的铃木明子。她一直到28岁参加了第二次奥运会才退役,那一年她才第一次获得全国冠军。

说到花样滑冰届大器晚成的典范,就不得不说到1999年世界冠军玛丽亚·布特尔斯卡娅。这位中国冰迷昵称“大卡娅”的俄罗斯选手获得世锦赛冠军时已经27岁了,是至今最年长的花滑女单世界冠军,而她最后一次获得欧锦赛冠军时29岁,是至今欧锦赛女单冠军最年长的纪录。也就是说,和体操这样选手年龄普遍偏小的项目相比,花滑并不是一项不适合大龄选手的运动,事实上,有时候大龄选手还有一定的优势,俄罗斯前几辈的女单花滑选手也多的是“超长待机”的典范。

花滑这个项目中,年纪较长的运动员更具优势的是分数中的第二项,即节目内容分。花滑并不完全是一种纯粹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竞技项目。经历了盐湖城冬奥会丑闻之后,花滑的评分系统从原来的6.0系统转变为现在的打分制,客观上鼓励了选手追求更高技术难度,以此争取在名将云集的赛场脱颖而出。

但是,花滑中一直不可缺少的是艺术美。选手挺拔优美的姿态,肢体舞蹈动作的协调配合,与音乐的互动,对节目的阐释,这些都是花滑表演中的一部分。在这方面,虽然也有天赋异禀、从小成熟的诠释者,但整体而言,年纪较大、更富赛场经验的选手明显更具有优势。同时,因为花样滑冰最基础的滑行功底,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进步,年长的选手也经常能用冰刀做出更顺滑轻盈的动作。这当然只是普遍的规律,对于个人选手又各有不同。

当然这又牵涉到另一个问题:打分项目中一些花滑强国的选手在打分上会有优势。尽管这种趋势并不必然,没有花滑传统的小国选手异军突起并受到欣赏也是常有的事(例如韩国的金妍儿、哈萨克斯坦的丹尼斯·谭、西班牙的哈维尔·费尔南德斯等等),但我们经常能见到一些冰雪大国,例如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的选手在主观性较强的节目内容分上受到整体上更宽容的优待。

在女单项目上,最清晰的就是俄罗斯选手往往在升组第一年就能获得极高的节目内容分,而很多其他国家的著名选手,甚至是表演成熟、一向以艺术性见长、在花滑领域广受称赞的选手临退役也很难拿到同样的高分。这种打分趋势也令大量冰迷直呼看不懂。

推测起来当然有很多原因,有一些与政治有关,有一些无关,但客观上,这使得图特别丽泽的教练组成为可以稳定出产天才十五岁的工厂,而这些十五岁女孩并不需要等到表演更加成熟的一天就可以在表演的各方面都获得分数肯定。梅德韦杰娃在升组之后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内刷新了十次世界纪录。这当然是因为她拥有当时的最高难度。但同样需要注意到,她的节目内容分和同场其他选手相比,都高到令人望尘莫及的程度。近几年来的女单比赛中,我们有时甚至可以较为准确地单纯通过节目内容分判断选手是不是来自Sambo70。

随着图特别丽泽的教练组越来越受到世人关注,也随着她的学生越来越多,一些离开Sambo70的选手开始分享她们在Sambo70的经历和想法。这些零零碎碎透露的消息中揭示的景象令不少人质疑:这是不是涉嫌虐待?为了保持轻盈的身材,女孩们会受到严格的饮食限制,体重都是按克来衡量。教练组中的编舞甚至会称赞一个选手晚饭“只吃两只虾就够了”,上届奥运金银牌的两个选手在参加奥运期间为了控制体重被禁止喝水。法国媒体曾采访过以前在Sambo70练习的选手,她们说,Sambo70的学生会因为练习不够好而被罚关进有盖子的垃圾桶中,“因为垃圾只配呆在垃圾桶里。”很多选手都在采访中说过,她们在生病和受伤的时候训练都不会停止,标准也不会降低,其中也包括图特别丽泽自己的女儿。

在光鲜夺目的光环背后,我们知道的是,2014年冰迷以为未来一片大好的索契冬奥会团体金牌获得者尤利娅·利普尼茨卡娅19岁时因为伤病和厌食症退役了。

2018年遗憾只拿到银牌的叶甫根尼娅·梅德韦杰娃在平昌冬奥会后离开了原来的教练组。几年挣扎之后,因为疫情不得不回到莫斯科,很快便不再比赛。今年早些时候,她自述脊柱伤病已经让她无法做出向左旋转的动作。她今年22岁。

责任编辑: 李韵  来源:澎湃思想市场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220/1711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