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事 > 万花筒 > 正文

一个人成功的智慧:熬

俗话说:“熬过去,出彩;熬不过,出局。”

任何人,都可以成功,关键看你能否坚持住。

哪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不过是比同行的人,坚持得更久而已。

要相信,熬吧,你总会出人头地的。

01

熬过人生的至暗时刻,就会看到曙光。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日本江户时代,有一家布店的女儿,未婚先孕,父母非常生气,苦苦逼问,到底是谁的孩子?

女儿说,就是那个“白隐禅师”。

因此,白隐独自抚养孩子,到处讨要白米粥,听着刺耳的闲话。

再后来,这户人家,终于弄清楚了,女儿找了一个穷小子,怕父母不同意,才出此下策。

孩子回到了布店,白隐的名声,变得越来越好了,很多人歌颂他的功德。

古人说:“罪恶莫过嗔,难行莫胜忍受。”

忍字头上一把刀,如果被人浇了污水,还能忍受,不怕在黑暗中前行,那么他终究会迎来曙光。

再长的夜,也不能阻止白天的到来,不是么?

面对无端的羞辱、恶意的诽谤、被人碾压的磨难,其实是一场修行。熬过去,修行就成功了。

如果你以牙还牙,怒目圆瞪,就一定熬不过去,内心会特别慌乱,被别人左右。

02

熬过“举目无亲”的日子,转身就会有人点赞。

有一句很扎心的话:“如果你特别穷,连父母都瞧不起你。”

网友“讨厌生姜”分享了这样一件事:他刚刚进入社会的时候,工资很低。过年回家,因为种种原因,直到四月份才出门,另找工作。

他打算去杭州谋生,想要父母给5000元,作为路费和前两个月的房租。父母拒绝了,还说,他在家里白吃白喝,也不拿钱给家里,看样子,以后也不会有出息。

结局,有点意外。

父母也是要面子的人,如果儿女衣锦还乡,他们会放鞭炮迎接,希望左邻右舍都知道。如果儿女回来的时候,灰头土脸,估计父母的脸色不太好看。

当然,并非所有的父母,都那么好面子,毕竟骨肉之情,总是抹不开的。

除了父母之外,其他的人,那就更不靠谱了。兄弟姐妹,也会嫌贫爱富。或者,你太有出息了,他们会嫉妒你,说一些恶毒的话,诅咒你。

说白了,人与人交往的初衷,不可避免地存在“利益交换”。

你有梧桐树,自有凤凰来;你是金凤凰,处处都有梧桐树。

人穷志不短,找到自己的方向,多折腾几次。等你有了起色,走到哪里,都会听到掌声。

“人穷莫入众,言轻莫劝人”,这是人之常情,别怨恨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吧。

03

熬过了寂寞难耐的无奈,就学会了享受孤独。

歌手李宗盛唱道:“只有自己为自己喝彩,只有自己为自己悲哀,虽然曾经有过很多感情的债,对于未来的爱还是非常期待......”

李宗盛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也是一个孤独的人。他和林忆莲的爱情,曾经轰轰烈烈,后来非常安静地分手。

他说:“我们的爱,若是错误,愿你我没有白白受苦。”

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李宗盛仍旧走在歌唱的路上,保持低调,坚持创作。

和李宗盛同台演出的男星品冠表示,那么大年纪了,还能把歌词背得滚瓜烂熟,真的了不起。

能够想象到,很多经典的句子,需要一个人静下心来,把人生的感悟,揉入到文字之中,才能那么沧桑,总能说到人的心坎上。

哪有什么寂寞,不过是你的内心不够强大而已;哪有什么孤独,孤独是可以享受的。

你能熬过无数的日夜,却难以熬过自己的内心。如果能,你已经抵达了至高的境界,再也没有什么事情,能够让你难受到哭泣,也没有了绝望。

04

熬过了寒窗苦读的岁月,人就会雍容华贵。

大学教授靳佩芬说过:“对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来说,读书是一种休息。对用脑力处理事务的人来说,读书是一种解脱。当我们烦闷的时候,读书固然可以解闷;当我们愁苦的时候,读书也可以便我们忘忧。”

读书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但是智慧却可以。

得到智慧的重要方法,就是读书。把生活、社会、爱情的体验、学校、工作当成书,日积月累,你就会超越很多的人。

读书的苦,终究会变成生活的甜蜜。那些不读书的人,注定要苦一辈子。

孔子以及弟子子贡、曾子等,都颇有成就,后人敬仰他们,说了一句歇后语——孔夫子搬家,尽书。

一个人的身体,本就是一副皮囊,唯有读书,才能让灵魂变得高贵,从而皮囊也变得更有价值。

05

结束语。

白隐禅师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还不是看你们过不了这道坎儿吗?”

人生一路走来,并不是一直走在康庄大道上,常常要披荆斩棘,要渡过危险的大河,翻越看不到尽头的高山。

如果你畏惧,那就只能停滞不前;如果你勇敢,总能比预期的效果更好一些。

鬼谷子的弟子孙膑,遭到同僚的伤害,还被割掉了膝盖骨,但是他依靠装疯卖傻,躲过劫难,终于成为著名军事家。

三国时期的庞统,因为外貌丑陋,被人笑话,也得不到重用。长时间坐在冷板凳上,后来因为断案迅速,治理地方有功,逐渐成名。

很赞同一句话——什么是伟大?不过是一个熬字罢了。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 布衣粗食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312/1719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