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大陆 > 正文

动态清零2年疫情急升民怨激增 中国防疫面临挑战

中国COVID-19疫情近来急速升温,官方20日表态“毫不动摇运行动态清零”,但除民间出现质疑声音外,媒体也直指中国的防疫手段需要调整,并指这波疫情为中国的防疫带来新挑战。

央视20日报导,中国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长梁万年在接受专访时强调,“我们到底是学西方的那种‘躺平’,还是坚持中国的‘动态清零’,这一点国家主席习近平作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应该毫不动摇地去运行它”。

梁万年针对公卫学者指Omicron变种病毒等同于“大号流感”说,下此结论“为时尚早”。并指由于中国大众产生“大流行已经结束”等误解,加上中国一直以来“整体防疫效果较好”等原因,一些地方政府和公众难免产生麻痹松懈情绪。

然而,中国民间对这波疫情来势之迅猛感到惊讶外,也不无“清零了两年,为何疫情反而来得更猛”的疑问,在网络上不乏私下或半公开的贴文讨论。前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也在这波疫情期间,委婉地批评这1、2年来部分城市大规模的封城作法。

胡锡进说,一个百万人以上大城市施行“全域静态管理”─也就是“封城”,要非常非常谨慎,不到万不得已不应实施,要那样做,应该得到国家的批准。对大型街道社区施行居民足不出户的静态封控,“必要时可以,但时间应该受到限制”。

他提到,更长时间的封控,应针对具体居民楼和单元(单栋楼)进行。各种情况最多允许封控多少天,中国国家须“制定指导性标准”。各地官员则应在这些标准的架构内,实施危机管理。

多维新闻网今天发表文章直指,“中共正在遭遇抗疫中期关键考验”。内容指出,这波疫情不同于2020年武汉首先爆发初期,当时病毒是未知的,为稳控疫情可不惜一切代价举全国之力。如今疫情进入第3个年头,稳控疫情之外,更迫切需要“平衡经济民生”,要“用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效果”。

文章提到,当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入群体免疫,开始不得不“与病毒共存”后,中国一直坚持的“动态清零”政策正遭遇外部世界的持续质疑。而在中国内部,在清零政策指引下动辄封城封区等严厉管控手段,开始积累民怨。

这篇文章说,这是中共防疫的“中期考验”,经由过去2年多的经验积累,中国虽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符合自身国情”的防疫模式与路径,但同时也暴露出不得不引起重视的问题。首先就是严厉问责制下,地方政府的“层层加码”与“一刀切”。

文章提到,严厉问责初期,虽然扭转了防疫局面及发挥威慑作用,但2年来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在不少地方官员看来,先用“顶格”(最高规格)防疫手段证明“自己在做事情”,一有本土确诊病例的第一反应便是封区乃至封城,由此造成的悲剧还是不断发生。

责任编辑: 楚天  来源:中央社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322/1723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