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军政 > 正文

自由亚洲:又运动了?习近平担忧粮食危机 各地全面强推复耕运动 民众动辄牢狱加身

作者: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下令各地政府推行复耕运动,大量收益良好的种养殖基地被官方强制填平,连已建成多年的公共设施也被重新覆盖上土地表演种地,而试图反抗这种运动的受害民众则遭官方强力镇压。目前,各省至少已有数十人被各地官方抓走。

在压力下,各地基层官员被迫作假应对上级的检查。

因担忧中国出现大规模粮食危机,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下令各地政府推行复耕运动,大量收益良好的种养殖基地被官方强制填平,连已建成多年的公共设施也被重新覆盖上土地表演种地,而试图反抗这种运动的受害民众则遭官方强力镇压。

本台记者近期收到多宗举报,显示近年中国政府力推退林还田、退塘还田、退园还地,而这场复耕运动的强度自俄罗斯入侵全球产粮大国乌克兰后陡然升级。

运动式暴力复耕

一个江苏的养殖户在微信朋友圈维权称,他承包的一千亩的鱼塘,被强行填平,造成了上百万的直接损失。但他的申诉很快被封杀。

据报料人称,因政府强制推进复耕,并且拒绝赔偿民众的基本损失,受害人叫苦连天,结果反而遭到当局打压。迄今为止,仅在浙江、福建、山东、广东等地,至少已有数十人被各地官方抓走。

北京一家传媒的主编曾多次接到相关举报。他指各地政府用一刀切的方式,直接将种养殖户的经济作物种植园和鱼塘、养殖场推平或填平,直接导致这些原本产出良好的产业,遭灭顶之灾。养殖户则被以“破坏耕地罪”抓捕。他认为,这种匪夷所思的暴力手段,却是以保障食品来源的名义进行,本身就很荒诞,各地官员却以“大跃进”方式大力推进。他从去年开始接到相关的投诉,但现在情况更加严重。

北京传媒主编说:种地现在都不太赚钱了,那么你把这个地挖成那个鱼塘去养,肯定收入是更高的,早就搞了很多年了他(政府)不管,他现在开始管了,他直接抓人的,这叫“破坏耕地罪”。从去年开始,我就接到了无数广东、福建那边爆料过来,很多都是这种事,很要命的。我和地方政府也再三交涉,我说你们起码先不要抓人。

本台记者亦试图和多名被官方打压的当事人联络,但他们因种种顾虑,不敢接受外媒采访。

习近平令保粮压力下作假成风

湖北省体制内一位官员向本台记者证实,中央下令严管土地复耕,现在各地确实都接到了通知。他指这场运动背后的原因是中国粮食自足能力严重不足,加上现在进口管道可能出现问题。

这名官员表示,因为复耕是习近平本人的要求,所以各地政府在巨大的考核压力下,只有硬上。在这场复耕运动中,原来工业和房地产开发最多的珠三角、长三角、以及东南沿海面临的压力最大。以广东为例,政府要求他们一年内必须复耕约80万亩。民众和官员都很无奈,一些地方就直接在水泥地上盖上一层薄土,种上一些所谓的农作物以应付检查。

他说:就是耕地一直都在减少。俄罗斯跟乌克兰打仗,国家领导层也有点耐心吧,害怕到时候人家不出口粮食说这个,总书记说了,那个下面那个他们怕不怕?山东、就是江浙一带,还有东莞,他们那块儿有点儿严重,反正政府现在管得很紧。上面压下来了,他们搞那种弄虚作假的,把那个石头那种荒山,用那种绿色那种东西,假装是青山,有的甚至在篮球场、公园儿里面铺上土,然后种点甚么东西,就是应付检查,因为这都是有任务的,就像当年的计划生育那种。

此外,他还指出,比如山东郓城一些废弃工厂用地也被要求复耕,然后当地官方直接在被严重污染的地面、甚至是有毒的工业废渣上盖上一层土,就算完成了所谓的复耕修复。

本台记者为此致电山东郓城国土局,但该局官员没有直接回应此事,而是称需要先向领导汇报,然后由他们决定是否接受采访。

郓城国土局:这个我会让那个咱们专门负责这一块的那个业务人员,或者是业务业务科长或者业务分管领导,给您打电话回复好吧。

从2020年开始,习近平表示要复耕,各地官方纷纷高调作秀表示紧跟。(北京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布/2021年8月)

官方承认现象避谈危机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在回应本台记者的采访时,承认他们的修复处确实在牵头做土地复垦方面的工作,但具体的事由,需要业务部门解释,他们对具体的事务并不了解。

资源厅:对我们这边就有关复耕复垦提问吗,我们现在有这个,他就复垦这一块的,现在就复,你是想问甚么呀?不太清楚。

在近30多年来,伴随著中国各地大规模的商业地产和工业开发、中共官方围绕了非工业用地进行了多次重大的政策性调整。比如,从早期的退耕还林,到推进种养殖业,观光农业,再到此次复耕,每一次一刀切式的激烈变动,都导致了普通民众的严重损失。

与此同时,随著土地资源被政府大量出售用于商业开发和严重的工业污染,中国的可用耕地持续减少,食物自给率持续下降,仅2021年,中国进口粮食就高达16453.9万吨,粮食对外依存度为19.4%。

 

责任编辑: 刘诗雨  来源:RFA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328/1727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