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事 > 万花筒 > 正文

四大皆空,到底空的什么

你看出家人四大皆空,

青灯伴古佛!

看看我自己,酒,色,财,气。

空了那还叫生活?

等等,

四大皆空,到底空的是什么?

佛教“四大皆空”的内涵

许多人往往拿“出家人四大皆空”来比喻出家人看破红尘名利、看破世事,但“四大皆空”的内涵究竟是什么?简单来说,佛教讲的“四大”是指“地、水、火、风”这四种组成物质世界的元素。

佛教把一切物质现象归纳为四种基本要素,即坚性的“地”、湿性的“水”、暖性的“火”、动性的“风”,谓之“四大”。四大可分为内、外两大类:同心识和合而形成众生肉体的为“内四大”;不同心识和合而形成山河大地等的为“外四大”。通常从前者的意义引申,称人身为“四大”,后常称看破红尘、身无牵挂的超脱态度为“四大皆空”。

“四大皆空”讲的是空性,四大的本性是空的,四大的作用是不会空的。从有生命体的人来说,比如人的身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岁月的变换,发毛、爪齿有脱落,体重有增减;而血液、痰泪等都在不断新陈代谢,也不实在;人的体温随着春暖秋凉不断变化,从来不恒实不变;而人随着呼吸不断更换身体中的气息,没有一样属于实在的“我”。

佛教讲“空”不是消极的空无

很多人都把佛教讲的“空性”理解错了,要么以为“一切皆空”,认为四大、万法都是空的、虚假的,什么事都不必做,生活也没有意义,也不用取舍善恶、取舍因果,然后随便杀生、吃肉喝酒、轻视戒律、诽谤因果;要么以为“一切不空”,对什么都去拼命执著而产生无量无边的痛苦。

佛教讲的“空性”不是“没有”,虽然“空”是“没有”的意思,但这个“空”与“有”是一体的。四大是“空”的,缘起的作用却“不空”,这个“空”与“不空”是一个意思。“空”不是什么也不存在,“不空”也不是实有的有。

学佛要从离恶行善、转迷启悟中去证得空性,很多人一听到佛法讲“空”,好像条件反射一样认为什么都没有,是消极、是悲观,这都是由于不了解佛法所引起的误会,必须纠正过来。

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

佛说一切皆空,即说一切因缘皆有,不但要体悟一切皆空,还要知道有因有果、有善有恶。大乘佛法,皆说“空”及“不空”两方面。虽有专说“空”时,其实亦含有“不空”之义。《中论》云:“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

弘一大师也讲:“何谓空及不空。空者是无我,不空者是救世之事业。虽知无我,而能努力作救世之事业,故空而不空。虽努力作救世之事业,而决不执著有我,故不空而空。如是真实了解,乃能以无我之伟大精神,而作种种之事业无有障碍也。”

所以了知空性,是破除常人所执著之我见,以无我的精神,努力切实作种种事业,在此之上能建立一切。就像在世间行事,先将不良习惯等一一推翻,然后良好的建设才能得以实现。

如果说什么都没有,生活也没有意义,那我们何必要学佛呢?

假设“四大不空”,生活就有意义了吗

还有一个问题,也有必要理清楚。觉得生活有没有意义,真的是“四大皆空”的原因吗?假设佛教讲“四大不空”,是否就觉得生活有意义了呢?这个锅,佛教的“四大皆空”可不背。

佛教虽讲“四大皆空”,可佛教也讲“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好好传承大乘“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精神不也很有意义吗?地藏王菩萨在久远劫以来就不断发愿要救度一切罪苦众生,尤其是地狱众生,那环境那现状,不比“四大皆空”更恶劣?地藏菩萨都没说人生没有意义呢!

我们若是嘴巴上、心里面一天到晚找意义,行动上无动于衷,精心思考一个小时,最终发现浪费了六十分钟,有什么用呢?

不要太执着于生活的意义

人类有个永恒的问题,那就是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每个人对生活的意义或多或少皆有不同的思考。

但也不要过度地去找意义。生活就像一杯白开水,我们每天都在喝,不要去羡慕别人喝的饮料有各种颜色,其实未必有你的白开水解渴。也不要走进了生活的两大误区:一是生活给别人看,二是看别人生活。没必要向别人证明什么,我们都很平凡,没那么多观众,不要把自己过得那么累,更不要钻牛角尖出不来。

今天的大事,到了明天就是小事;今年的大事,到了明年就是故事;今生的大事,到了来世就是传说。当生活把人压得透不过气来的时候,停下来,闻一闻身边的一缕花香。

了知“四大皆空”的真理,开启幸福生活

现代人最普遍的焦虑来自于对成功的渴望,总把金钱与成功划等号,认为谁有钱,谁最成功;没钱的人则一无是处。殊不知有时候喝一杯茶,看一本书,清闲地度过一天,就是人生的一种快乐。这种快乐,跟金钱的刺激不可同日而语。

有的人,为了房子与钱财而奔波,一辈子乐此不疲。而有的人,尽管物质条件不是很丰富,住的环境也简朴寂静,但他们内心的宁静愉悦,远远超过很多人。

我们看似是在追寻幸福的路上,但其实却与幸福越来越远了。仔细想想我们的一生曾得到过什么?我们总是追求自己未曾拥有过的东西,却不小心忽视了当下最珍贵的瞬间。也许只有真正接近死亡时,才会明白精神上的富足远远要比物质上的堆砌来得更加宝贵吧。

所以,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确实需要反思!尤其是盲目攀比、随意透支身体、思绪非常复杂等问题,此时佛教“四大皆空”的理念犹如甘露,无疑是消除内心烦躁的一剂清凉。即便过世俗生活,若能对空性的道理有所了解,那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都不会看得太实有而痛苦不堪,对行持善法也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般人因为不认识佛教,经常对佛教的思想义理,乃至名相用语等,产生许多误解,就比如说起“四大皆空”,可能很多人就以为空了酒、色、财、气,就是“四大皆空”。

佛陀告诉我们“四大皆空”的真理,目的就是要我们了知物质世界的虚幻不实,从而返观自照,在心灵上开发无尽的财宝,在精神上寻得永恒的幸福,要知道断恶行善才是快乐之本。真正理解佛教空性的义理,扩大自己的心量,以智慧的利他之心去成就别人,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得到质的飞跃与成长,这本身就是一件快乐且有意义的事了!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佛尘禅心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401/1728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