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北京这公司成立时间太“精准” 中共防疫标配造就亿万富豪

作者:
在两年多的疫情期间,生产检测剂的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创办人梁耀铭成为了亿万富豪;华大基因创办人汪建的持股价值则已从2019年的逾3亿美元暴涨至20亿美元,该公司市值涨至40亿美元;“迪安诊断”董事长陈海斌持股26%,价值已逼近10亿美元。

2022年5月1日,北京一个COVID-19病毒核酸检测采样点的工作人员,正从一名妇女身上采集拭子样本。(NOEL CELIS/AFP via Getty Images)

中共病毒(COVID-19)疫情复燃之下,大规模核酸检测常态化已成为中国防疫政策的标配,相关企业大发横财。有经济学家警告,当心公共防疫政策被特殊利益团体“绑架”。北京近日有一家新成立的核酸检测公司遭到质疑,被称“为北京大规模核酸而生的公司”。

中国大陆一批大小城市近期相继爆发新一轮严重疫情,中共当局坚持实施“动态清零”政策,除了大范围封锁以外,反复进行大规模核酸检测已经常态化。这种防疫方式虽然重创了大批中国企业和在中国设厂的外企,但同时也使得与防疫政策紧密相关的一些产业得以大发横财,核酸检测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行业之一。

频繁大规模核酸检测造就中国新型暴发户

今年5月9日,中共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正式要求各大城市建立起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以拓宽监测范围和渠道。

而据公开的资讯,截至5月5日,已经因疫情封城一个多月的上海市,已在全市布局设置常态化核酸采样点9021个,其中4500多个核酸采样点已经布设完成开放;杭州也宣布将设立1万个免费核酸采样点,全市日均配置采样人员达到8000人以上。而这样的操作,对核酸检测企业而言真可谓一大利好。

据《经济学人》的报导,在5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矢言坚持清零,坚决与一切质疑、“歪曲”清零政策的行为作斗争以后,生产核酸检测剂的浙江迪安诊断技术集团(简称“迪安诊断”)的股价随即暴涨逾10%;另一家检测剂制造商广州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以及连花清瘟胶囊生产商以岭药业的股价也大涨。

《中国的清零产业复合群》一文中引述东吴证券一名分析师推估,以此步调,今年中国核酸检测的开支将达1.7兆人民币,约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5%。该文还指出,今年第一季,“迪安诊断”的净利比去年同期增长超过120%,而广东普凯生物科技更是增加近200%。

文中更披露,在两年多的疫情期间,生产检测剂的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创办人梁耀铭成为了亿万富豪;华大基因创办人汪建的持股价值则已从2019年的逾3亿美元暴涨至20亿美元,该公司市值涨至40亿美元;“迪安诊断”董事长陈海斌持股26%,价值已逼近10亿美元。

北京新瑞学院经济学家管清友近日也在中国社群媒体发文警告:要当心特殊利益团体“误导与绑架”中国的公共防疫政策,而这些殊利益集团的企业最终恐会创造出某种类型的“军工复合体”。这篇文章发表后不久即遭删除。

核酸检测常态化催生新公司北京朝安医学检验所遭质疑

中国核酸检测常态化工作全面铺开后,不少地区开始紧急招募核酸采样人员,与此同时,一批新建核酸检测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北京市一家名为北京朝安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简称“北京朝安”)因成立的时间点太过“精准”,而且启动运作时间超短,引发舆论质疑。

“天眼查”发布的资料显示,“北京朝安”成立于2022年4月26日,注册资本1000万元,经营范围包括:检验检测服务、医疗服务、第三类医疗器械租赁、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中药饮片代煎服务、药品生产、药品批发、药品委托生产、药品进出口、药品零售等。

这家公司仅有两名股东,3位高管。其中,大股东徐野持股90%并兼任执行董事和经理;二股东李景财持股10%,任公司监事;剩下的一位高管便是财务负责人王斯微。资料显示,这3个人均只任职这一家企业。

外界注意到,北京市刚刚于4月25日发布通告,宣布“朝阳区部分区域提升管控措施”后的第二天,“北京朝安”公司就工商注册被批准了,这样的“精准”度令众网友大为惊叹。更蹊跷的是,有网友在微博晒出一张核酸检测的图片,显示该公司于5月9日便已参与北京核酸检测工作,这意味着“北京朝安”被批准成立后,只用了8个工作日就拿到了前置审批。

据中国财经类媒体《国际金融报》5月13日报导,由于COVID-19病毒具有高传染性,相关的核酸检测实验室一般需要拥有P2级别的相关资质,通常是牌照准入;而“北京朝安”这类企业,需要有关部门的前置审批通过后才能开展相关业务,而这种审批承诺的办结时间为20个工作日。

“北京朝安”竟然能在短短的8个工作日内,就顺利通过审批取得相关的资质许可,引发了外界的质疑。

中国网络社交平台上,针对“北京朝安”的质疑之声此起彼伏:“北京朝安”审批走的是绿色通道吗?这个公司是怎么加入到卫健委的名单里的呢?该公司的检验资质值得信赖吗?这家公司是从什么渠道获得业务的?承接政府防疫的核酸检测项目,难道不应通过政府采购招标并进行公示吗?

事实上,最近两三年,像“北京朝安”这样新成立的核酸检测企业并不在少数。

据《国际金融报》的报导,自疫情爆发之后,中国的医学检验相关企业(或机构)的数量不断增长:2021年,全年新增437家;2022年从1月1日至5月11日,新增220家。截至目前,中国共有2400家医学检验相关机构,其中有近40%成立于最近3年内。

(记者何雅婷综合报导/责任编辑:范铭)

责任编辑: zhongkang  来源:新唐人电视台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515/1748805.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