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儿 > 正文

孩子的讨好,到底在讨好什么?一位妈妈的泣诉,让我心疼

昨天,给一家孕婴店做“依恋关系”方向的授课,课后一位妈妈痛哭流涕,甚至一度失声痛哭。我尽可能保持平和地询问原因,妈妈说:“我感觉我的儿子在讨好我,他怎么就没有一点脾气呢?难道在外面也是这样吗?”

等妈妈略微平复了一下情绪,说起了事情的始末。

家里有两个孩子,老大是男孩,今年上初二,老二是女孩,今年才一岁多。前天,妈妈和儿子拌嘴,发生了几句争吵,妈妈以为孩子在上学时会负气出门,没想到的是,儿子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出门前一样和妈妈打招呼。妈妈说:“他一个大小伙子怎么就没有一点脾气呢?我很担心他是在刻意讨好我。”

“那么,您有什么证据吗?还是您的猜测?如果孩子真的摔门而出,或者和您大吵大闹,恐怕您更担心了!”我以为这是妈妈自己无端的焦虑,所以反问了几句,然而妈妈接下来的回答令我大吃一惊:“孩子曾经向老师说过:我努力学习就是为了不让他们俩(爸爸妈妈)因为我吵架。”

我的天呐!一个没有一丝叛逆、躁动的青春期,是应该有的样子吗?青春期所应表现出的旺盛的生命力,在某些方面被压制了。妈妈说,有了妹妹之后,肯定或多或少对大宝有所忽略,另外对大宝的学习、培养方面的问题和爸爸的沟通一直也不顺畅,经常是吵架的形式体现。但是夫妻二人觉得没有什么问题,反而是孩子觉得有了问题:因为我不够好,所以你们才吵架,所以我要更加努力表现,让你们少吵架,甚至不吵架。

针对这个家庭的现状而言,我想你应该明白了:孩子在讨好什么?笼统地来说:孩子讨好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获得更多、更好的生存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例如:吃的、穿的、用的、微笑、鼓励、拥抱、和蔼的语气等。

重点是在于:如何避免孩子形成讨好的习惯,甚至是讨好型人格呢?当发现孩子有讨好的行为存在时,作为父母该如何做?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案例中的家庭状况,应该能给你一些启示:

第一,妈妈和爸爸的沟通方式可能是存在说话声音大、语气急躁等表现,夫妻双方不觉得这是问题,却给孩子造成了假象:因为我的学习问题,他们才吵架,所以是我不好,我应该要更努力。对于这个问题,我建议妈妈向孩子做一个澄清,澄清夫妻间的关系和沟通方式,以及消除给孩子带来的错觉。

第二,既然已经意识到对孩子存在情感忽略,就应该及时给予弥补。我的建议是:如果不会用语言表达,就多抱抱孩子,用肢体语言的魅力代替语言的匮乏和羞涩。

有一个小案例非常想分享给你:曾经有一位公务员爸爸,做单位一把手,常常会把在单位的工作作风带回家,令孩子和自己的关系渐行渐远。爸爸因此感觉到苦恼,当时给爸爸的建议很简单,就是多拥抱孩子。

孩子已经差不多和他一样高了,加上之前的情感距离,让爸爸感到为难。第一次爸爸想表示出抱一抱儿子的时候,儿子拒绝了,但是爸爸没有放弃,直接拉着儿子的胳膊,一把拽到自己怀里:“来吧!儿子,让爸爸抱抱你。”

当爸爸描述起这段场景的时候,我忍不住笑了,画面感实在是太强了。就是在爸爸这样“强行拥抱”的坚持下,爸爸能感受到孩子和自己距离越来越近了。孩子已经开始主动拥抱爸爸,并尝试父子俩坐在沙发里手拉手地谈心,爸爸对这样的变化十分满意。

其实,要避免将孩子培养成讨好型人格也非常简单,只要遵循一条原则就好:无条件积极关注。这么说,可能有些抽象,不够具体生动,我来举个例子说明。

如果孩子考试成绩不好,父母知道后,训斥、打骂……这是有条件的关注,谈不上积极二字。如果孩子考试成绩不好,父母知道后,通过试卷分析,帮助孩子找出改进办法,并发现孩子在这次考试中做得好的方面,在以后继续保持。那么,这是有条件地积极关注。

如果自己爱,可以不附加任何条件给予孩子,并且善于看到事物的两面性,愿意从积极的视角看待孩子,这是无条件积极关注。

要做到这一点难吗?其实,挺难的!因为严格来说,我们每个人都走在人格完善的路上。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获得的也是有条件的关注,已经潜移默化成为我们自己“无意识的内部工作模式”。

要改变自己的无意识、有条件,甚至是消极的关注,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第一,放下自己固有的标准,不用自己的标准衡量孩子,尤其是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孩子。不拿“别人家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做对比,因为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没有可比性,成绩好,不代表所有。

第二,积极倾听孩子的感受,而不是将自己的感受投射给孩子。通俗来说,不是我认为怎么样,别人也会认为怎么样。做到积极倾听,有三个步骤:

1、重复—重复孩子说的话,以表示我的确在认真地听你说。

2、重组---将孩子话语中的重点信息提炼、重组、复述,以核实我听到的确实是你在表达的,避免产生理解性的差异。

3、指明感受---将孩子的感受用情绪词表明,让孩子理解自己当下的感受是愤怒、委屈、恐惧、喜悦。让孩子能够理解情绪的力量以及情绪来临时的感受,为以后能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奠定情绪概念的基础。千万不要忽视概念的作用,人类的所有学习,都是基于对概念的掌握。

结语:当父母表示出有条件关注的状态,孩子为了获取更多、更好的生存资源,自然而然会表现出讨好的姿态。更加可怕的是,一旦这种讨好的姿态变成了孩子的“无意识的内部工作模式”,讨好型人格也就形成了。

@37度暖爸心理所婚姻家庭与亲子关系在职研,每天分享心理向育儿知识。据不完全统计:关注暖爸的人,99.99%的家庭婚姻更美满,孩子更乖巧。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37度暖爸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518/1749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