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儿 > 正文

李玫瑾:孩子不听话,问题不在于孩子,而在于父母

很多父母会抱怨孩子不听话,总是有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话当成耳边风。有些偏激的孩子甚至会做出违法犯罪行为。

在父母看来,孩子的叛逆、抑郁仿佛莫名其妙,他们在抱怨着孩子不体谅自己的苦心的时候,孩子也抱怨着父母不理解自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告诉你,孩子不听话,问题不在于孩子,而在于父母。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李玫瑾教授首先提到: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成的。十岁以前的孩子,活动范围被自然地限制在家庭之中。他接触到最多的人是自己的父母,他对世界的理解依靠父母来实现,他要学会成为社会上的人,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就是自己的父母。

所以,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反映了父母的一切特质,包括问题。父母的问题会直接而明显地反射到孩子身上。

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一对夫妇对自己的老年痴呆父亲态度很差,每次吃饭时都只给他一个木碗,让老人家蹲到墙边吃饭,而对待自己的孩子却像捧了个宝。一天吃饭时,孩子开心地说:"等我长大之后,也要给爸爸一个木碗,让他去墙边吃饭。"

孩子并不能辨别是非,在幼小的孩子心中,父母的做法永远是正确的,模仿父母是自己最好的选择。李玫瑾教授提到,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成的。

父母虐待自己的父母会在孩子心中留下印象,他会认为这是"孝",是对待父母的正确方式,从而在他长大之后,他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父母。

有一句话说:"每一个熊孩子背后都有熊家长。"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蛮横无理的熊孩子背后的家长,往往也无赖、蛮横,令人头疼。

当你发现孩子蛮横无理、暴躁易怒、不尊重父母时,在责怪孩子之前,首先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做好榜样。首先应该改正自己的问题,把错误的源头扼杀在家庭中,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解决孩子的问题实际上是解决父母的问题。在孩子面前家长应该做到尊重他人,包括同龄人、父母以及孩子,学会倾听他人,父母之间应该至少做到友爱不吵架甚至打架,避免暴力,避免怨天尤人。当家长成为了一个模范家长的时候,孩子的问题就水到渠成地解决了。

注意关键期

李玫瑾教授提到的第二个问题是,孩子的心理发展具有一个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孩子开始走出家庭,面临着学业、人际等各个方面的压力,在与外界的摩擦碰撞中负面情绪的产生是必然的。

在这个时候,你是觉得孩子矫情多事从而漠不关心,还是积极疏导,引导他建立正确的三观,呵护他的心灵,就很关键了。

在这个孩子三观、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三观、良好的习惯、优秀的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的人格往往是最稳定的,是伴随孩子一生的。

这个关键时期的处理十分微妙,既不能过于放纵,也不能过于压抑。圣堤布福曾说过:"青年时代太放纵就会失去心灵的滋润,太节制就会变成死脑筋。"太过放纵,孩子会变得桀骜难驯;太过压抑,可能导致各种心理问题。

在这个时期,孩子开始慢慢进入真实的世界,因此需要把他当作一个平等的人来对待。用引导而不是训诫的方式对待他,用平等的商量的语气和他说话。尊重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尽量减轻降落在青少年身上的家庭压力。

同时,在这个时期要给予青少年更多的关注。朋友、学校的影响不可忽视。要注意到孩子情绪、语言、行为上的微小变化,防微杜渐,积极引导,把孩子与不好的事物隔离。多与孩子谈心,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把孩子放于与自己同等的位置,而不是作为一个家长的"拷问"。

青春期孩子的不听话,是他们想要得到关注的表现,由于不知道怎样正确地宣泄,或者此前无数次"不开心"的想法流露被忽视,他们只能选择"不听话"这种方式来引起父母的注意,这是他们在走投无路的时候的求救。

因此,家长更应该引起重视,及时与孩子沟通,做一个优秀的倾听者,帮助孩子疏导内心的心理问题。

孩子的心理发展有滞后期

李玫瑾教授提到的第三点是,孩子的心理发展有滞后期。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问题孩子"的产生亦如此。自私、孤僻、执拗、易怒这些负面情绪的背后,是父母关爱的缺位,是疏导的缺位。

心理问题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青少年抑郁率的不断上升,今年以来青少年、大学生自杀案件屡屡挂上热搜,反映出当下中国家庭中,疏导与关心的缺位。

每一个有过自杀念头的或是行为不良的青少年背后,是心理问题长期被漠视,长期得不到疏导的结果。经济迅速发展的年代,家长忙着赚钱养家、还房贷还车贷,有时候会忙到来不及关心孩子。但比一间大房子、丰富的物质财产更重要的是孩子健康的心理与健全的人格。

孩子的行为相对心理发展有滞后性的特点。在矛盾累积到爆发之前,家长应该给予孩子特别是青春期敏感的孩子多一点心理方面的关心,多与孩子平等地坐下来谈谈心,多问一问孩子最近是不是有不开心的事情。

不要把孩子一切不开心的原因归于孩子个人,不要责备,要的是倾听,是积极地引导,是鼓励。让孩子能够感受到你的关爱,得以有一个疏导的通道,从而不至于走向极端。

近年来原生家庭的问题一点点被摆到台面上讲,家庭是孩子年幼时接触社会的窗口,是他们对人、世界、社会的全部认知。孩子的问题,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父母的问题。

要想解决孩子的问题,关键在于平等地对待孩子,不把"愚孝"当孝道,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让家成为避风港,而不是孩子急于逃离的监狱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故里梦长安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530/1755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