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事 > 万花筒 > 正文

一个人最了不起的能力:知而不言

有人说:“说话的最高境界,是知而不言。”

有人说:“说话的最高境界,是知而不言。”

那些脱口而出的话,有时就像一支无形的箭,无意间中伤他人。

人活一世,会说是本能,不说才是本事。

看破不拆穿别人的伪装,是尊重;

逢人不评论他人的不是,是修养;

遇事不争辩事情的对错,是智慧。

懂得知而不言的人,才是高手。

01看破不说破,是尊重

王阳明曾说:“大凡朋友,须箴规指摘处少,诱掖奖劝意多,方是。”

王阳明曾说:“大凡朋友,须箴规指摘处少,诱掖奖劝意多,方是。”

诚然,朋友相处时,减少指责,多些宽容,才是正确的社交之道。

把握分寸,点到为止,最是尊重。

国画大师张大千,曾画过一副《绿柳鸣蝉图》,画中一只大蝉在柳枝俯头鸣叫,甚是逼真。

刚好那天张大千带画拜访徐鼐林时,齐白石也在。

看到这副画后,齐白石对作品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动静结合,颇为传神。

张大千点点头,表达了对这幅画的用心。

随之,齐白石表示自己也曾画过蝉。

碰巧那时遇到一位老农,告诉齐白石蝉鸣叫时的姿态是“头朝上,极少朝下”。

为避免误会,齐白石补充道:“其实,我也没亲眼见过,很可能老农说得也不对。”

事后许久,张大千一直惦记着此事。

直到一次外出写生时,他在乡间看到柳树枝上的蝉,才发现原来蝉在鸣叫时头真的朝上。

而齐白石早就知道,不过是为了避免自己感到尴尬,没有说破而已。

沉稳,是看破不说破的尊重,也是将心比心的善良。

《弟子规》里,有这样一句话:“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弟子规》里,有这样一句话:“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做人,乐在随和,苦于计较。

与人交往,点到为止的智慧,才是一段关系得以长久的基石。

孔子家语》中记载过这么一个故事。

孔子与一行弟子外出,不巧途中遇到大雨,没有带伞。

路过子夏家门,便有弟子提议跟子夏借。

孔子表示拒绝,对弟子说说:“子夏平时吝啬,如若他不借给我,大家会觉得他不尊重师长;借给我,他定会心疼。”

在孔子看来,知道他人短处,而不在人前点破,避免让其陷入两难之地,才是为人智慧。

古人云:“明人何必细说。”

古人云:“明人何必细说。”

看破一件事容易,不说破才最难得。

懂得知而不言的人,都是聪明人。

02知人不评人,是修养

有句古训说:“知人不必言尽,言尽则无友。”

有句古训说:“知人不必言尽,言尽则无友。”

我们无从干涉他人的生活,但我们可以管住自己的言行。

知人不言,方为挚友。

《庄子·天道》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个叫士成琦的人,自视甚高,却又习惯于四处求师访友,想有所成就。

某日,他慕名拜访老子,看到对方其貌不扬,住所混乱,便开始对老子评头论足,说对方配不上“圣人”的称号。

他把自己不远千里求学的姿态,与眼前鼠窝夹杂着粮食米票的破败作对比,表达了自己的失望之情。

走时,还不忘嘲讽老子就像老鼠一样,为富不仁。

对此,老子并无多言,只是以沉默应对。

多年后,士成琦有所成就,再想起自己曾经对老子的态度,羞愧不已。

他登门道歉,老子淡定回应说:“你骂我是猪、狗、老鼠又有何关系,并不能影响我,也不能改变我。”

老话说:“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

为人处世,少用自己的评判标准去看待他人,管好自己的嘴,才能赢得他人尊重。

相传叔孙武叔曾在拜访颜回时,数落他人的不是,颜回并未与之谈论,而是委婉地劝诫对方:“言人之枉,非所以正己。”

相传叔孙武叔曾在拜访颜回时,数落他人的不是,颜回并未与之谈论,而是委婉地劝诫对方:“言人之枉,非所以正己。”

评他人不足,亦不能端正自己。

未经他人事,莫论他人非。

眼见未必为实,但是,话多必伤人心。

知人不评人,才是一个人最顶级的修养。

03知理不辩理,是智慧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以前,有个著名棋手名扬在外,有拜访者慕名来到棋手家中,以请教之名探讨棋艺。

棋手点头应下。

对方指着棋盒说:“您能看出,这里面有多少棋子吗?”

棋手笑着说:“黑子181枚,白字180枚,供361枚。”

拜访者随之大笑,拿出藏在自己手心的一枚棋子,扬言棋手答错了,不如自己。

棋手的学生见老师被人侮辱,便和对方争论起来。

而棋手在沉默片刻后,礼貌地承认自己能力不足,拜访者才得意离开。

弟子抱怨说这人明显就是故意为之,棋手以此教导弟子说:“既然你知道他不讲理,为何还要和他争论呢?如他所愿,反而是在节省时间。”

道德经》有言:“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道德经》有言:“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甚觉有理。

言行善良的人不喜辩,喜辩的人不善良。

道理大家都懂,但能如此做到的人却寥寥无几。

我们总是抱怨他人不可理喻,可在你与人争得面红耳赤时,你也会成为自己抱怨的那种人。

庄子曰:“大辩不辩。”

庄子曰:“大辩不辩。”

此言不虚,争论的最高境界就是不争论。

和比你强的人争论,没有结果;与比你弱的人争论,没有意义。

克制与人争辩对错的欲望,是一个人最好的能力。

古时有一位秀才,因为一道算术题和一个商贩在大街上争吵。

秀才说3乘8等于24,商贩却说等于21。

两人闹到衙门,请求县官评理。

两人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县官听完后,二话不说就让人把秀才拖出去,打了20大板,而商贩却满意地离开。

秀才不服便问县官缘由,对方回答说:“你一个秀才,和一个算术都不会的商贩争论,你不蠢吗?不打你打谁?”

认知不同,争辩是消耗。

吵赢了,对方没面子;争输了,自己不服气。

于人于己,百无一利。

能说会道是一种能力,知而不争却是一种智慧。

真正厉害的人,早就学会了知而不言。

04

有句话说:“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

有句话说:“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

为人处世,该说的话,有选择地说;不该说的话,不必言语。

智慧地说话方式应是:勿多言,少评人,不辩理。

看破不说破,知事不声张,才能相处舒适;

知人不评人,敬人不卑尽,才能赢得尊重;

知理不辩理,得理也饶人,才能活得自在;

少言为贵,恰到好处,对外是尊重,对内是修养。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 遇见小媛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617/1763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