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生态 > 正文

青岛白泥蚂、海星泛滥成灾 渔民损失惨重

在山东青岛,海星和“白泥蚂”泛滥,导致贝类养殖户损失惨重。而“白泥蚂”是首次成规模出现,人们对于“白泥蚂”却知之甚少。至今尚无以“白泥蚂”为篇名的知网学术论文。

新京报7月9日晚间报导,7月6日,青岛胶州营海码头渔民胡大山在自家养殖区里捕捞出1200多斤海星、“白泥蚂”等敌害生物。他家5000多亩蛤蜊苗被这些敌害生物吞噬掉三分之二,这意味着数百万元的损失。

青岛海域的“海星之患”,最早引发关注是在2006年。当时,青岛仅胶南地区因海星灾害导致的鲍鱼养殖损失就达到4000余万元。去年,青岛胶州湾海域牡蛎、蛤仔底播海区再次暴发海星,平均密度达到50个/平方米。此次,与海星一同出现的,还有一种被称为“白泥蚂”的软体动物。

43岁的胡大山自小在胶州湾长大,从事海洋水产养殖已经15年,这是他第一次见到那么多“白泥蚂”。“它们就像‘军团’一样,密密麻麻冲进养殖区,将成片的蛤蜊苗吞掉。”

胡大山说,潜水员5月底发现,养殖区里已经出现了海星,还有少许“白泥蚂”,但因为当时数量较少,大家并没过多在意。一个月后,养殖区5000余亩蛤蜊苗遭受灭顶之灾。

“白泥蚂”学名为经氏壳蛞蝓,为壳蛞蝓科壳蛞蝓属动物,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等海域,一般体长在40-42mm左右。其生长速度较快,腹腔内牙齿发达,能够捕食蛤蜊、牡蛎等养殖贝类,长相酷似蜗牛,外边有一层薄壳。

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成林称,海星已经在北方海域泛滥了十余年。

一些青岛渔民表示,“白泥蚂”一直都有,但“不像海星那么恐怖,海星会紧紧趴在蛤蜊上,能把蛤蜊闷死。”

相关数据显示,一个刚满月的小海星,6天内能吃掉50多个小海螂,一个成年海星1天内可以摄食5-6个海蛤。

相比之下,人们对于“白泥蚂”知之甚少。截至今年7月8日,尚无一篇以“白泥蚂”“经氏壳蛞蝓”为篇名的知网学术论文。青岛市海洋发展局称,“白泥蚂”为何会成规模出现在胶州湾、它们从哪里来、是否与海星存在捕食等关系,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在胶州湾红石崖海域贝类养殖区,海星占据绝对数量。当地渔民对“白泥蚂”更厌恶,因为相比海星的可食用性,“白泥蚂”不能吃也不能卖,只能将它们拉上网后放在太阳底下暴晒,让它们脱水死亡。

在胶州湾中南部部分贝类养殖区,则几乎全是“白泥蚂”。

报导说,目前中国国内对于海星、“白泥蚂”等敌害生物的研究仍不足。

在知网平台上,关于防治海星的学术文章不足5篇。而对于“白泥蚂”为何忽然大规模出现、为何今年和海星同步“亮相”,目前科学界也没有确切的答案。

责任编辑: 楚天  来源:大纪元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711/1773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