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事 > 奇闻趣事 > 正文

史上最悲催国宝:用7000斤名玉制成,被当成菜缸,装了300年咸菜

“蓝田日暖玉生烟”,提起中国的名玉,很多人就会因为李商隐的这句诗,立刻想到陕西西安的“蓝田玉”。比较之下,同样位列“四大名玉”之一的独山玉知道的人相对少一些,但这并不影响它的价值。

独山玉,也叫“河南玉”、“南阳玉”。顾名思义,这种玉产自河南南阳的独山,根据考古专家的分析,早在5000多年前,中国人就已经开始使用独山玉。近年来独山玉开采受到国家保护,乱采滥挖被限制,所以独山玉年产量也从5000吨降到500吨左右。

大家都知道“物以稀为贵”,产量少了,价格自然会涨。如果谁手里有几千斤独山玉,等于掌握了一笔不小的财富。可如果小编告诉你,有人把耗费7000斤独山玉制成的宝物当成菜缸,拿来装咸菜,你敢相信吗?

这样的事情还真发生过。“渎山大玉海”,曾经在2012年被9位重量级考古文博专家评为“镇国玉器”之首,是当之无愧的国宝级文物。但渎山大玉海的经历却很坎坷,用一句电影台词来形容就是:“人生大起大落来得太快实在太刺激了。”

渎山大玉海原本是元世祖忽必烈下令制造的玉器,是公元1265年打造出来的。可以这么理解,渎山大玉海是一件巨大的酒瓮,但忽必烈下令制造它时,想的是以它来展示元朝的兴盛富足,所以酒瓮也要做得很有皇家气派。

皇宫里的玉工接到忽必烈命令后,日夜赶工,用掉几千斤独山玉,在酒瓮身上雕刻出精美的海浪、龙、鹿、猪、马、犀等图案,终于交出了让忽必烈满意的作品。从那以后,渎山大玉海就被放到了广寒殿,每次忽必烈大宴群臣时,都要用上这件酒器。

作为皇家的权威象征,渎山大玉海一度地位无可比拟。而且它开了中国巨型玉雕的先河,世界上很难再找到这样的杰作。曾经有个叫鄂多立克的旅行家来到了中国,然后他写了本《东游录》专门称赞:

“宫中央有一大瓮……那样精美,以至我听说它的价值超过四座大城。”这本书一出,不少西方人都对它心向往之。万万没想到公元1368年元朝灭亡,渎山大玉海不翼而飞,皇家想找都找不见,直到康熙年间,渎山大玉海才被名臣高士奇在京城西华门外的真武庙发现。

那时候的渎山大玉海,已经安安静静做了300多年菜缸——道士们拿它装咸菜,导致渎山大玉海充斥着一股挥之不去的酸味儿。再后来,乾隆皇帝给道士送去千两黄金,将渎山大玉海带回宫中。至此,渎山大玉海才摆脱了沦为“菜缸”的命运。

如今的渎山大玉海早已名扬海内外,许多外国学者来到北京后,都争着去北京北海团城的玉瓮亭一睹它的风采。不得不说,渎山大玉海从皇家至宝变成菜缸、又变成中国镇国玉器的过程充满了戏剧性,回想起当菜缸的岁月,渎山大玉海的悲催恐怕难以言说。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薄荷糖看娱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713/1774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