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儿 > 正文

家长常做的三件事,易在孩子面前丧失自己的权威,看看有没有你

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家长的权威感”这个话题。

网络上曾经曝光过“妈妈被亲生儿子当街殴打”的视频,引起众网友气愤,直问这样的孩子如何教育?

那名孩子也不过十岁左右,但挥向妈妈的拳头却非常暴力。

类似的视频还有很多,一名十五岁的女孩,就因为母亲不给她买手机,当街对母亲拳打脚踢。

对父母动武动粗,其实这样的孩子并不少见。

孩子如此表现,除了反映出孩子缺乏教养,性格不好外,父母对孩子没权威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在孩子面前有权威感的家长,孩子纵然有很大的不满,也不至于顶撞,甚至对家长动粗。

所谓家长的权威,并不是简单指孩子惧怕家长,而是孩子对家长的尊重。

网上有一句被高度认可的话:父母的“权威”不是在立规矩,强迫孩子的基础上建立的,而是在长期有效陪伴孩子,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中建立起来的。

权威感,不是孩子对你的惧怕感,而是孩子对你的信任感。

要让孩子信任你,家长应“正人先正已”,下面这三种做法,家长一旦中枪,要树立权威还真的很难做到。

言行不一,家长说的和做得完全不一致。

任何家长都想把孩子培养成德才兼备,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于是从孩子很小起,就把各种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灌输给孩子,并要求孩子遵照执行,然而恰恰疏忽了身教。

一位母亲带孩子出门时,总对孩子说:“对人要有礼貌。”也总要求孩子主动跟人打招呼。

但她自己在家里,进进出出却没有跟长辈打招呼,甚至不尊重长辈,一有问题就大呼小叫,根本没有“礼貌”可言。不知不觉中,她让孩子跟外人主动打招呼时,孩子也爱理不理,完全凭自己的心情和兴致。

她的礼貌教育完全失效。

一位父亲为了孩子好好学习,无数次对孩子说:“有空要多看书,不能把时间浪费在看电视和刷手机上。”

而他自己手机不离手,还痴迷手机上的游戏。甚至在吼叫孩子去学习时,自己还刷着手机。

孩子曾经问他:“你说刷手机不好,可你为什么成天抱着手机?”他无法给孩子一个正面的回应,只粗暴对孩子嚷嚷:“我是大人,你是小孩。”

但不看书、玩手机只对小孩不好吗?大人就可以随意玩吗?孩子无法理解,当然也无法按家长的要求做到。

家长对孩子说的话,一旦跟行为或事实不相一致,孩子肯定很难对家长“听话”。

孩子不睡觉时,为哄孩子睡觉,糊弄孩子:“你再不睡觉,警察会来抓你。”当孩子确实睡不着,警察没有来,孩子下一次会相信吗?

孩子不想吃饭,为让孩子好好吃饭,对孩子说:“你再不吃,大灰狼要进来,连你一起吃掉。”孩子还真没吃饭,可大灰狼来了吗?孩子以后可能相信吗?

如此等等,像这样的场景随处可见,但这样的家长,怎么可能让孩子信任?既然不信任,孩子怎么可能听家长的?家长又怎么可能在孩子面前有权威?

不守承诺,家长总有意无意欺骗孩子。

生活中家长不守承诺几乎到处存在,有时是为了应付孩子、让事情容易处理;有时是因为各种客观原因导致,可家长没有给孩子解释和道歉。

认识一位母亲,她被孩子的同学背地里叫“骗子”,而给她这个不好的别称的,正是她的孩子。

从孩子开始粘她,为摆脱孩子,她每次出门前都会给孩子一个承诺,如对孩子说:“你乖乖在家,我出去办个事,回来带你去游乐场。”结果晚上很晚才回来。

孩子有时忘记,有时会继续纠缠。面对不甘心的孩子,这位母亲又对孩子说:“现在天黑了,游乐场关门了,你乖乖睡,明早我带你去。”

可明天孩子还没醒来,母亲已溜之大吉。

这位母亲对待孩子的方式,习惯于给孩子“虚言”,让孩子暂时安静,自己获取轻松。然而一次又一次,孩子渐渐不再相信,并疏离了她。当孩子进入小学后,孩子爱对同学说:“我妈是个骗子,总骗我。”说多了,“骗子”的别称就出现了。

有些时候,家长给孩子的承诺,确实不是自己主观不去兑现,而是客观原因造成。

如本来安排好周末带孩子去郊游,但单位突然来了紧急任务需要加班,郊游事项只能泡汤。这时候家长一定要做好解释工作,而不能因孩子小而简单处理,一句“没办法”就应付了事,一定要对孩子说明为什么没办法去,并给孩子一定的心理弥补,或者重新安排时间,或者给出其它可以让孩子高兴的。

不守承诺,在孩子眼里就是欺骗。家长偶尔发声并给予合理解释或许没有问题,但不守承诺的事件一旦多起来,家长在孩子心中就会成了不可信任之人。而一个不可信的家长,又怎么可能在孩子面前拥有权威感?

家长乱变规矩,让孩子无从把握。

一位父亲原本跟孩子约定不再购买玩具,因为家里玩具太多,而且孩子准备上小学,但当孩子看见一件心仪的玩具,要求购买,还在众人面前不顾一切哭闹时,父亲为了面子,没办法给孩子购买了。自此,他跟孩子的各种“约定”,都轻而易举成了“废话”。

像他这样的家长,生活中很多。家长总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乱变规矩,还以为孩子小,不太放在心上。

一些家长对孩子定的规矩,完全是依照自己的心情随意改变的。

一位母亲,原来跟孩子定好每天只看半小时电视,但孩子有时想再看一会儿,这位母亲的操作,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情来。自己心情好时,欣然应允;自己心情不好时,则对孩子吼上一顿。

孩子摸不着规矩,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什么时候不可以,只能通过对母亲观颜察色行事,如此母亲,何来权威感?

既然对孩子定下规矩,原则上就应按照规矩要求孩子。

当然生活难免会有特殊情况或变化,但纵然有改变,也应有改变的理由,并且这个理由应该让孩子理解和接纳。

按照自己的心境,随意改变规矩,并且简单粗暴的家长,一定得不到孩子的信任和尊重。家长的权威也势必会在自己的“胡乱改变”中丧失。孩子还可能依样学样,没有规矩,随心所欲。

生活多变而又复杂,要在孩子面前树立起权威确实不容易,但只要家长不抱一种“孩子小可以糊弄”的态度,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对孩子充满爱心,敢于正视自己的“做不好”和“做不到”,并勇于改正,家长在孩子眼里依然可以具有权威感,因为孩子看到家长的努力和改变,而且这种不完美的权威往往更加具有意义。

说到底,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做一个有权威的父母,不是让孩子惧怕,而是给孩子更有爱、更有效的教育和引领。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 陪宝宝写日记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810/1787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