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中报出炉 陆房企再喊活下去 分析:泡沫破了

2022年1月6日,中国北京,一名工人在中国恒大集团一个项目的施工现场。(Andrea Verdelli/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在债务爆雷、断贷风暴阴影下,销售额又直线下滑,2022年上半年的财报数据公布,中国房地产业界再现“活下去”的呼号。除了卖地求生、不拿地、裁员,业界没有招?要等政府救吗?专家认为,中国房地产处于泡沫破掉的收缩过程中,问题的根源在于中共的制度劣势。

中报出炉房企再喊“活下去”

“目前中南最大的成绩就是能活下来,能抗风险、能防风险,把经营生产正常化”,在2022年的中期业绩会上,60岁的江苏房企中南建设公司董事长陈锦石表态称。这句本是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在2018年的万科秋季内部例会上首次喊出来的口号。

“中南建设”2021年销售额达到1973亿元,陈锦石身家一度超过70亿元。但2022年上半年,公司销售额却直线下滑至330亿元,净亏损达33.8亿元。为维系公开债务的按时偿还,中南被迫卖出了14个项目股权。

腾讯新闻“棱镜”9月6日发表的文章写道,“中南建设”只是行业整体暗淡失色的一个典型缩影,“活下去”已然成为房地产行业眼下最为真实的写照甚至目标。

国金证券研报统计称,64家样本房企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11.5%,这是自2017年来首次为负,归母净利润降幅高达47%,这一降幅已与去年全年相当。

据乐居财经统计,169家上市房企披露的2022年半年报业绩中,归母净利润呈现同比下降的有129家,占比高达76.3%;有55家房企归母净利润为亏损状态,合计亏损超595亿元。仍保持盈利正向增长的仅有40家房企。

值得注意的是,恒大、融创、世茂、奥园、佳兆业等多家债务违约房企,财报至今难产。

“棱镜”分析称,背后原因是,前些年买的高价地进入结算周期,房企们试图降价促销换取销售规模,或低价卖资产项目,这就导致资产可回收金额明显低于账面价值,运营等销售成本却相对提高,缩表出清后,净利润水平无疑被拉低。这一趋势已从去年下半年延续至今。

克而瑞统计称,2022年上半年,百强房企全口径销售额为34706亿元,同比降幅50.3%。TOP30强房企中整体同比降幅达42.64%。仅有广州市属国企越秀地产一家的销售额维持正增长(+3.2%)。其中,世茂、中南的降幅皆超70%。

纵向对比售价涨跌幅来看,“三四线之王”的碧桂园楼盘单价从2021年上半年的7994元降至今年上半年的7458元;聚焦一二线的龙湖,则从17272元降至16549元;艰难还债的雅居乐则直接从15539元降至12848元;爆雷的阳光城从15067元降至14332元……

专家:泡沫破掉之后一路收缩

台湾总体经济学家吴嘉隆9月9日对大纪元表示,中国房地产现况类似泡沫破掉之后的一路收缩。

“在泡沫破掉的收缩过程里面,资产在收缩,所以大家会等更便宜再来买。观望的结果就是价格继续跌,因为买方不来,卖方只好再杀价,恶性循环。结果就让降价的预期变成自我实现的预言。”

据“棱镜”报导,陈锦石的女儿、中南总经理陈昱含诉苦称,在“救行业、不救企业,救项目、不救企业”的导向下,企业获得的有效支持还不够。比如增量融资的口号喊得很响,但很难落地,要以牺牲更多的资产或者流动性来实现“饮鸩止渴式”的融资。

中海董事局主席颜建国则表示,问题的解决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宏观经济的整体走势,二是出险房企遇到困难的解决进度。

另外,停贷潮后,相对于此起彼伏爆雷的民企引发的交付信任危机,此次中报业绩会上,央国企开发商则强调保交付,试图提升品牌安全度。央企中海行政总裁张智超说,“在当前形势下,保交楼对我们不是问题,反而是一个竞争优势。”

美国南卡大学教授谢田9月8日对大纪元表示,中国房企的年中报表显示,房地产市场的形势越发紧张,预计其滑坡的趋势会在下半年更加显着。而中共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看来于事无补。房地产企业想活下去,可能是一种奢望,因为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活路在哪里。

吴嘉隆则认为,当局真的要救房地产,或许可以套用之前中共救国有银行的模式,就是由人民银行还有几个大行出钱成立一个资产管理基金,然后由这些基金去承接比较好的资产。比如要撑住恒大,把资产打包卖出去,由这个资产管理基金接盘侠,把资产活化,但可能要二十年、三十年慢慢去处理。在短期内先让房地产企业撑过去。不过他认为中共现在国家资金也没有了。

“现在问题一方面是供给过剩、投资过度,盖了太多的房子。还有中国的人口在收缩,对房地产的需求在下降,房地产企业是注定要收缩的。再加上整个经济情况不好,目前的房地产泡沫要破掉,基本上是没有救。”

他认为中国房地产的问题也不只是民企的问题,由国营企业来做房地产也许可以减轻某些眼前的困难,但是从长期来看不是解决之道,是因为房地产业当初没有制约,没有做选择性的信用管制,全国靠房地产撑GDP的增长,这条路本来就走不通。中共的经济对策一直是用基础建设投资、固定资产的固定投资推动经济,结果是把大量的资金和资源用在房地产行业,行业供过于求,是结构性、长期性的。

不拿地和卖地求生分析:土地财政是制度劣势

外部融资不畅的背景下,开发商们几乎只能依靠卖地、卖物业续命。

以正艰难还债的雅居乐为例,其宣称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为43亿元,这较2021年末的9.3亿元有大幅攀升。但对比去年上半年斥资105亿拿下22宗土地,2022年上半年,掌舵者陈卓林不仅零拿地,还通过出售公司权益、物业、厂房及联合营公司等,获得33亿元的收入。此外,公司楼盘销售均价也同比下降了近2700元/平米,并在一年内裁掉了11139名员工。

就在9月1日,大幅收缩的雅居乐公告透露还要继续卖地,以6.8亿元出售济南两个项目的股权。

另一方面,开发商特别是民企,开始不拿地,或避开三四五线城市。

克而瑞数据统计称,截至2022年6月底,50强房企中,仍有三成房企尚未拿地。若是聚焦重点22城,这一比例超过半数。国企、央企是拿地主力军,占比高达74%,包括中海、华润、招商等。民企则近乎隐身,拿地金额占比仅有25%,且集中在龙湖、滨江等少数企业中。

与此同时,即使拿地,房企们也开始集体聚焦一二线城市,三四五线市场似乎正在被抛弃。截至6月底,百强房企投资金额的83%集中于22个重点城市,22城以外仅占17%。

大陆房地产业内人士王女士9月7日对大纪元透露,他们公司拿的地也不多,现在裁员也很多。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地产不保值,尤其是很多三四线城市,它的房地产的降价很厉害,所以我们都希望拿一二线城市地皮,现在拿地挑选会更严格,不会贸然地去拿。不像在2019年、2020年或者之前,随便拿块地,只要拿到地就赚。现在大家都在抢一线二线城市的地。”

王女士说,一线二线城市地的资源比较少的,但如果不拿地、不储存地,结果就是马上极度萎缩,整个生命线会停止。

王女士说,“最近大家都在做的事就是裁员,我们又开始疯狂裁员。”

她说,大家都觉得这是很危险的行业,都在走下坡路,都在寻求转型。“本来大家想往商业地产去走,但是疫情对于商业地产,像一线城市,像上海的商业的空置率又很高,所以大家现在也在摸索到底该怎么走。”

克而瑞数据统计,目前三四线城市房产库存高企,45个非重点城市2021年末广义库存6.64亿平米,需要5.25年消化。克而瑞研究中心高级研究总监谢杨春在7月份曾表示,现金流紧缺也是房企在三四线城市投资收缩的导火索。

台湾总体经济学家吴嘉隆对大纪元说,中国房地产问题的根源在于,当初共产党来的时候,取消私有产权,土地收归国有。后来因为财政的压力,要靠卖土地批地取得财政收入,搞土地财政。房地产企业其实算是权贵白手套。

“但是人们买的都不是所有权,是使用权而已。到最后因为房地产做不下去了,地方政府批地大家不敢批了,开发商批个地盖好房子卖给谁?整个产业过度投资、过度开发。所以这条路走不下去了。”

吴嘉隆说,房地产危机反映出中共目前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制度的劣势。就是它考核地方官员是用GDP成长率,不只是吸收外来投资、吸收台商的投资,还包括能够批出多少土地来取得财政收入。它整个行政考核跟土地有关,一直搞到最后撑不下去、整个经济泡沫破掉为止。

责任编辑: 楚天  来源:大纪元记者宁海钟、骆亚报导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909/1800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