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儿 > 正文

伤害孩子最深的,往往是这“3句话”,多数父母第一句话就中

姐姐打来电话,刚接通,就听到她在那边说个不停:

“我一回到家就看见女儿在看电视,叫她也不理我。”

“问作业做了没,她就鼻孔里哼了一声。”

“我让她眼睛休息下,她连看都没看我一眼。”

好不容易絮叨完,我刚想开口,她又加了一句:“你说这孩子,怎么说话一点都不算数,还没礼貌、不尊重人!”

好家伙,那个贴心的小棉袄,因为没有理妈妈,瞬间成了不守信、不懂礼、不尊重人的“破棉絮”了。

这负面标签贴得有点多啊。

等姐姐消气后,我让她再回忆一下,当时她看到的画面是什么。就是不带任何评价,跟回忆看过的电影一样。

姐姐想了想,这才慢慢告诉我说,她回到家,看到女儿正看电视入神。她跟女儿说话,女儿眼睛盯着电视,嘴里“嗯”了两声。

话刚落,姐姐说,奇怪,怎么好像没那么生气了。

我告诉她,这就是“观察”和“评价”的区别。

观察,会使我们更理智地看待孩子的行为。而评价,则可能为我们的情绪添一把火,从而引发沟通危机。

一:观察VS评价

观察,其实就是把你看到的、听到的事情,按照时间、地点、情境表达出来。这是一个无可反驳的事实,它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

而评价,则是笼统地用词汇形容一个人。

比如你说孩子看电视从8点看到9点,这是事实,他无可反驳对不对?

但你如果评价孩子说,你一直都在看电视,只知道玩,从不知道主动学习。

孩子肯定有一箩筐话等着你:

我哪里只知道看电视?我学习的时候你怎么没看见?只知道说我不好,为什么就看不到我好的地方呢?

接下来,唇枪舌战、你来我往,小事升级成大事,最后不闹个鸡飞狗跳不得安宁。你甚至都会怀疑自己,我到底干什么要生孩子?

这就是观察和评价的区别。

观察,可以使话题变得柔软而充满善意。而评价,则可能让谈话充满批判和敌意,从而把双方的距离越推越远。

二:这3句话,很伤人

《非暴力沟通》一书指出,评价式沟通,会引发对方的抗拒和敌意。

有3类话语,属于“评价式”语言。而伤害孩子最深的,往往就是这“3句话”,多数父母第一句话就中。

①“你总是”

一位当老师的朋友跟我说,有次班上一孩子没写作业。她批评说,怎么总是不写作业呢?

没想到,那孩子委屈巴巴地回答,老师,我这学期就只有3次没写。一次是我生病,还有一次是同桌把我的作业本弄丢了,这次是我太累了,没有完成。但其余时间我都认真写了,怎么会是“总是”不写呢?

孩子这一番话,说得朋友哑口无言。

我们也经常会对孩子说这类话:你怎么总是丢三落四?你怎么总是不自觉学习?你怎么总是这样懒懒散散?

这些话,不但不会让孩子欣喜改进,还可能反驳你,我哪里总是这样了?我上次还有前几次不都做好了吗?你还总是骂我呢。

“总是”这个词,会从根本上否定孩子,他自然听不进去。

并且,这样的话听多了,还可能让他无形中就为自己贴上这样的标签:我就是这样一个人。

孩子一旦形成这样的认识,他之后的行为,就真的可能“总是”这样了。

②“你从来不”

我听过一位妈妈抱怨自己的孩子:他从来不懂得关心人,他从来不主动收拾屋子,他从来就是这副德行。

从来+否定的话语=消极沟通。

用“从来”这样的消极沟通,来否定和指责孩子,会让他觉得,自己的努力,永远不会被看见。

他自然也就不愿和你交流,或者干脆做得更差,以此来呼应你的说法。

③“你每次都”

还有时候,我们脱口而出就是“你每次都这样”、“你每次都不知悔改”、“你每次都撒谎”。

“每次都”,其实也是对孩子的一种全盘否定。

当孩子听到我们评价他“每次都”时,本能地会紧张、会委屈,还会用不客气的话语顶回来。并且,听到这样的评价,他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感,做什么都不对。

评价式语言,孩子听后虽然会内心抵触,但听多了,他也会在无形中将它们内化,当成自己性格的结论。

所以,以上这些话,我们最好还是不要跟孩子说。

三:用观察的话语表达

《亲子沟通密码》一书提到,孩子有一个隐形的“成长工具箱”,他会把我们的沟通方式、处事方法都默默地装进工具箱里,然后用这些方式来与我们、他人进行沟通。

如果想要孩子将来少一些叛逆,多一些温和的沟通技巧,那我们首先就要往孩子的工具箱里,装一些实用、有效的方法。

比如书中提到的以下这些方法,我个人感觉很有用,你可以参考下~

①用事实描述观察

想要和孩子“非暴力”沟通,首先就需要用观察式语言代替评价式语言。

观察式语言的第一种,就是描述事实,简单来说,就6个字——我看到,我听到。

比如孩子回到家就把书包随手一扔。打住,把那句“你总是一回来就把书包乱扔”收回去,换成描述的语言:

我看到你回家后,把书包放到了地上。

我听到你说,你回来有些累。

用描述事实的方式与孩子沟通,你会发现,在言语的流动中,少了敌意和怒气,多了理解和包容。

②用数据表达观察

孩子做完作业,不喜欢整理书包。不妨试着把那句“你从来都不知道整理自己的书包”,换成具体的数据:

开学一个星期,你有3次没有整理书包,2次整理了。我想,你只是忘记了,相信你会为自己的事情负责,越做越好。

用数据说出事实,然后用“我觉得”向孩子传递信任。让他把重点放在坚持上,形成持续行动的热情。

③用时间线串联观察

人是一种动态发展的生物。孩子有时候会做好,但有时候又可能偷懒不愿做。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用时间线来代替“每次都”这样的话语。

比如我跟布妞说不能看电视,她道理都懂,还会告诉我说,看电视眼睛疼。但等去到小朋友家玩,她又闹着看电视不肯走。

遇到这种情况,我就会告诉自己,在家的时候,布妞同意不看电视,还告诉我说,我们大人也不要看。去到小朋友家,她跟着一起看,我叫她她坐着不动。

用观察的语言,串联时间线。这样的表达,会让我们的思维更清晰,而不是任由情绪爆发,说出一些伤人的话来。

希望这篇文,能让正为怎么沟通而头疼的你,带来一点点参考。也愿我们,都能善用观察的语言,与孩子正向沟通~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布谷妈妈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916/1803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