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港台 > 正文

20个在美港人组织发联署信批评 多间美资大行巨头将出席港金融峰会

作者:

11月初在香港举行的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预料会有约200名来自各国的金融业界领袖人物参与,包括多间美资金融机构的高层。

香港11月初将举行国际金融峰会,美国多间美资大行巨头都已答应出席,聆听受美国制裁的香港特首李家超致开幕演说。事件除了引发美国国会议员争议,亦有20个在美港人组织发起联署信,批评相关金融机构赴港出席活动会破坏美国的外交政策,是无视美国对李家超的制裁和对香港人权的关注,希望美国政府采取行动。

这封联署信在周一(17日)发出,对象是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John Blinken)、以及美国房屋金融服务委员会、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众议院外交事务、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成员。

20个在美港人组织发起联署信。(香港民主委员会Twitter)

质疑美国银行高管帮助港府说服外界

在2019年香港反修例运动期间,被控袭警而入狱的美籍律师Samuel Phillip Bickett,亦是联署参与者之一,他指在香港金融峰会上,这些金融高管将与包括李家超在内受美国制裁的港府官员会面,帮助香港说服世界,并释放出一个讯息——“香港一切如常,尽管过去3年的专制镇压,投资者应该回归。”

Bickett说:就算投资者不来香港投资,但他们去香港是一个试验,这些银行是在“试水温”,去看看美国政府的反应,他们公布了会去峰会,他们在观望美国政府会做些甚么,如果美国政府甚么都没有做去反对,那就会对全世界的银行或金融机构释放出一个讯息,就是美国政府对于声称要制裁的个人没有任何后续行动。

“港府的首要目标是假装一切正常”

信中提到,美国多间主要金融机构,包括花旗集团、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黑石集团、高盛等,将于11月初在香港出席金融峰会,在香港与因为侵犯港人人权,而受到美国政府制裁的官员会面,制定金融战略并进行社交活动,为港共政权提供支持。

Bickett表示,他与一众港人对美国银行及金融机构代表出席峰会感到失望,他认为这些银行是清楚知道这是违反道德,促请美国政府采取行动,警告相关金融机构破坏美国的外交政策,并无视美国对李家超的制裁和对香港人权的关注。

Bickett说:港府的首要目标是假装一切正常,去尝试挽回投资者来港,我们不在乎李家超对信件的看法,我们的目标是确保美国公司、美国金融机构,不会为李家超及其他港府官员进行宣传,不会让传媒拍摄到,美国银行总裁站在被制裁的政府官员身旁,而他们是侵害人权。

信中要求美国政府及相关委员会采取行动,针对摩根大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长杰米.戴蒙(Jamie Dimon)、花旗集团行政总裁范洁恩(Jane Fraser)和计划参加今次峰会的其他美国公司领导人,警告他们有悖美国政策,并将导致法律和监管后果。

美籍律师Samuel Phillip Bickett表示,对美国银行及金融机构出席峰会感到失望。(本台资料图片)

多间美资大行出席峰会美国会议员警告会加强审查

11月初在香港举行的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预料会有约200名来自各国的金融业界领袖人物参与,包括多间美资金融机构的高层,例如摩根士丹利主席兼行政总裁高闻(James Gorman)、高盛主席兼行政总裁所罗门(David Solomon)、黑石集团总裁格雷(Jonathan Gray)及花旗行政总裁范洁恩(Jane Fraser)等。

外界质疑,今次美资参与金融峰会是“助攻”李家超抢资金及人才。其中,美国新闻网站Politico报道,美国共和党议员批评,这是无视制裁和对香港人权的关注,有人更扬言会加紧审查。报道又引述前香港美国商会会长、现任香港自由委员会基金发展总监早泰娜(Tara Joseph)指出,香港当局会以美资行参与为李家超“洗白”,反问美资银行为何要参与这场骚。而另一非牟利组织“香港运动”(Campaign for Hong Kong)主席朱牧民则认为,出席反映与会商界的心计。

因应外界批评,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周一(17日)对港媒表示,不担心参会者会因而临时缺席,因为“香港有独特的吸引力,也有自己本身的金融优势,不是个别人士或机构讲几句说话就拿得走。”

香港与新加坡同期举办金融活动

今次峰会备受港府重视,为疫情后首个重要大型金融活动,目的是吸引外资及人才回港。外界一直将香港与新加坡作比较,而两地11月将同期举办大型金融活动。许正宇早前亦表示,不怕与新加坡竞争。

许正宇说:我们不怕竞争,但怕自己不争气,如何用好优势,用好香港各方面基础,各方面条件发展自己。在这方面,新加坡和香港最大不同是我们有国家,我们有中国或内地支持,让我们依靠国家面向世界。

新加坡前外长及前卫生部长杨荣文,接受港媒《明报》专访时亦表示,经历疫情及《港区国安法》实施,部分香港资金、企业及人才外流,新加坡未来5年至10年无疑会因而受惠,但长远而言香港有中国做后盾,连结中外经济的角色非新加坡可匹敌,强调“香港虽然不再是过去的那个国际城市,但她将会是中国的国际城市”(It will no longer be the international city of the past. But it will be an international city for China.)。

责任编辑: 刘诗雨  来源:RFA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1019/1817989.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