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这样的国家,想不强大都难

作者:

今天我们讲述三个故事,读完之后你就明白,这样的国家,想不强大都难。

1.以国家的名义固守诚信

1756年,一个带有皇室血统的女子,为英国贵族诺森伯兰公爵生下了一个男婴,这个私生子的名字叫詹姆斯·史密森。这孩子天赋过人,思维敏捷,2l岁便从牛津大学毕业,22岁即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尽管如此,私生子的身份却一直是他无法摆脱的印记,一直是别人讽刺和打击他的笑柄。在一次盛怒之下,他对他的老父亲发誓说:“我会让自己青史留名,即使将来人们把诺森伯兰这个贵族姓氏忘得干干净净,也会永远记得我的名字。”

为了兑现自己的豪言,他非常努力地钻研科学,最终成为英国著名科学家,三方晶系矿物里的“菱锌矿”就是以他的姓氏命名的。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真正使他的名字永垂千古的却是来自一次捐赠。

1826年的一天,70岁高龄的史密森先生写下一份遗嘱,表示自己死后将把所有遗产留给唯一的侄子,但是如果侄子死亡并且没有后代的话,遗产将赠给遥远的美国政府,用于在华盛顿特区建造一个“致力于知识创作和传播”的研究学会。

三年之后的1829年,这位可敬的老人在意大利与世长辞。不久,他的侄子居然年纪轻轻也随他而去,而且没有后代。仿佛一切都是造化使然,一如他当初所言——人们可能真的要把诺森伯兰这个贵族姓氏给忘记了。不过,接受馈赠的美国人并没有忘记他,当时的美国总统杰克逊特地派外交官理查德·腊思千里迢迢地赶来,带领专员们在英国法庭和英国人打了一场旷日持久的遗产战。整整两年后,美国人终于取得了史密森先生的遗产,变卖了508318美金。在当时,这笔钱买一座小城镇都够了。

美国政府最初是准备落实史密森的遗嘱的,甚至国会为此还专门通过了一部学会组织法。但可惜的是,美国政府最终却将这笔钱用于购买债券,最后也不知道美国政府的投资师怎么搞的,居然投资失败了,血本无归。这个事情差点就这么不了了之了。但就在这时,曾经当过美国第六任总统的约翰·昆西·亚当斯以一名普通参议员的身份,站出来振臂疾呼,强烈批评这种不讲诚信没有责任感的行为,认为这样辜负了一个满心赤诚的朋友对美国的期望。最后,国会再次立法,并连本带息地恢复了那笔财产,一同用于成立史密森学会,在美国的华盛顿特区建造了一座以史密森先生的名字命名的庞大博物馆群。这座庞大的博物馆群如今拥有16座大型博物馆,一座美术馆和动物园,成为美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博物馆群之一。为了表示对史密森学会的重视,做到绝对的开明和诚信,学会的董事会至今都由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副总统、3名参议员、3名众议员和6名非官方人士组成。

在此间还发生一段插曲,在史密森先生离世74年后的1903年,意大利政府准备征用史密森先生遗体所在的墓园的土地。美国政府知悉情况后,连忙派出特使带领海军仪仗队,以高规格前往意大利迎接这位老朋友的灵柩。据说,那天史密森先生的棺柩上被仪仗队员轻轻覆盖上鲜艳的美国国旗,而此时,忧伤的港口忽然飘起了细密清凉的小雨……

史密森的灵柩被运回美国,安葬在史密森博物馆总部所在的史密森学会大厦。在这座极具欧洲中世纪风格的城堡里,史密森先生终于安然睡去,不再流浪,供无数游客反复瞻仰。他的陵寝与史密森博物馆群,连同那面飘扬的美国国旗,成为一座诚信的丰碑。

这份诚信,并非来自个人,而是来自一个国家。这个庞大的集体,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把对捐赠者的守信贯彻始终,让所有良善者仰之弥高,心怀感动。让所有不讲诚信的流氓,顿现原形,沦为人渣。

2.让契约精神深入骨髓

这是一个延续了两百多年的故事。

在纽约河边的公园北部,有一座陵墓,这里埋葬着美国的第18届总统,南北战争时期担任北方军统帅的格兰特将军。陵墓高大雄伟,庄严简朴。陵墓的后方,是一大片碧绿的草坪,一直绵延到公园的边界,绵延到陡峭的悬崖边。

在格兰特将军陵墓的后面,更靠近悬崖边的地方,还有一座小孩子的陵墓。它和绝大多数美国人的陵墓一样,只有一块小小的墓碑。

那是一座极小、极普通的陵墓,在其他任何地方,人们都可能会忽略它的存在。但在墓碑和旁边的一块木牌上,却记载着一个用生命传递的感人至深的故事:

1797年,一个5岁的小男孩,不慎从悬崖坠落身亡。孩子的父母悲痛欲绝,在自家的土地上为孩子建了一座坟墓,以便和心爱的孩子朝夕相伴。这是一座极小、极普通的坟墓,没有人会注意到它的存在。

数年后,由于家境原因,这对夫妻不得不将这块土地转让给他人。因为孩子的坟墓无法迁走,他们和这块地的新主人签订契约,写明孩子的坟墓将作为土地的一部分永远保留。

沧海桑田,世事变幻,这片土地在后来的岁月中,多次转卖,换了好几个新主人,就连孩子的名字也早被世人遗忘,但根据一个又一个买卖契约,孩子的坟墓却一直被完整无损地保存了下来。

一百年过去了,到了1897年,这片风水宝地被选中作为格兰特将军的陵园,政府成了这块土地的主人。

无名孩子的坟墓,在政府手中依然被完整无损地保留了下来,成了格兰特将军陵墓的邻居。

伟大的历史巨人之墓和无名小孩之墓毗邻而居。

又一个一百年过去了,到了1997年,是格兰特将军陵墓建立一百周年,也是小孩去世两百周年。

为了缅怀格兰特将军,当时的纽约市市长朱利安尼来到这里,他同时还做了一件被众人称道的事情,亲自撰写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并把它刻在木牌上,竖立在无名孩子的坟墓旁边。

在一个连帝王陵墓都要挖掘的国家,你无法想象美国人居然会为了一份契约,永远保存一个无名孩子的坟墓。

具有这种契约精神的国家,将永远屹立不倒,赢得国民发自内心的敬爱。

真正的强大,不是像精神病人一样地叫喊,厉害了我的国。而是信守诚信,赢得普世的尊重。

3.规则的基点是众生平等

1764年10月14日的深夜,美利坚合众国。

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图书楼。楼里珍藏有哈佛去世时捐赠给哈佛大学的图书,是哈佛大学的镇校之宝,这些书籍在大火后全部化为灰烬,让所有哈佛人无不为之深感痛惜。

然而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却在火灾后发生了。大火发生前,17岁的约翰违反校规,把一本《基督教针对魔鬼、世俗与肉欲的战争》的书私自带出了馆外,拿回宿舍阅读。

第二天当他意识到自己从珍藏馆带出的那本书,已是唯一存世的孤本的时候,他陷入了巨大的道德诘难之中。最终,他敲开了校长霍里厄克的办公室,把稀世珍宝的孤本交还给了学校。

霍里厄克校长用颤抖的双手接过图书,眼里闪现出激动的泪花,心怀感激地说:“谢谢你为学校保留了这份宝贵的遗产。”

然而两天后,学校贴出告示,根据相关校规,勒令约翰同学退学。

在哈佛大学的校史中有这样一段历史。多年前,有个叫哈佛的英格兰牧师在他的遗嘱中,将其拥有的一块地皮和250本书捐赠给一所学院,这所学院后来发展成为举世闻名的哈佛大学。哈佛大学一直将这250本书珍藏在学院的图书馆内,并规定学生只能在馆内阅读,不得将书带出馆外。霍里厄克校长就是依据这条校规勒令约翰退学的。

很多人对此表示不解,纷纷出面为约翰求情。霍里厄克校长表情凝重,对提出异议的人说:“我感谢约翰,他毫无隐瞒地将图书还给学校。我赞赏他的诚实,但我又不得不遗憾地让其退学,因为他违反了校规,我必须对学校的制度负责。”

这就是规则意识,一种人皆服从的契约精神。所以有人说:“先有哈佛,后有美国。”霍里厄克校长坚守哈佛的办学理念:让校规看守哈佛的一切,比让道德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

而更令人惊讶的是,约翰被勒令退学后,并没有仇恨哈佛。他于第二年考入了哥伦比亚大学,最终成为美国数一数二的大律师。美国独立战争开始后,他加入托马斯·杰斐逊的团队,直接参与了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了美国历史上。约翰是被哈佛开除的学生,但却成为践行哈佛精神的优秀代表之一。

有了契约,就有了规则,有了规则就会有文明,文明就是众生平等,没有特例。这种众生平等的立国精神,会引导社会走向和谐,步入稳定。

2019-12-24

责任编辑: 东方白  来源:青衣仙子的一维空间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1106/1826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