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走路快和走路慢,谁更容易长寿?研究显示:两者衰老或差16~20岁

前两天小区内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引发了小区群里的热烈讨论。事情是这样的,由于区域封控,小区内习惯锻炼身体的大爷大妈都选择在小区内锻炼。王大爷和李大爷每天都结伴锻炼,风雨无阻,两人锻炼的方式也一样,就这几天两人为了不和别人聚集,选择在小区内散步锻炼。

王大爷身体本来硬朗,平时走路就风风火火,比较快,散步也是一样,还信誓旦旦的说,走路快对身体好,容易长寿。而李大爷身体也不错,但是走路没那么快,一听这话来劲了,就使劲快走,还想要和王大爷一较高下。

谁知,这没一会儿就出问题了,随着两人越走越快,王大爷尚好,但李大爷脸色逐渐苍白,呼吸不畅,差点晕过去,还是在王大爷和路过的居民搀扶下休息了好久才缓过来。

后来,这件事就被发到小区群里,劝说老人锻炼要量力而行,不要快走。但也有人说快走对身体好,更容易长寿,大家针对这个问题也在群里热聊起来。

长寿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生活中人们也常常通过运动来强身健体,期待能长命百岁,而走路作为一种力所能及的锻炼方式,受到很多人的追捧,尤其是中老年人。

关于“走的快”要比“走的慢”更容易长寿,这一话题由来已久,那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

走的快比走的慢更容易长寿,两者相差16岁,真假?

关于走的快和走的慢对寿命的影响一直没有相对权威的论定,直到英国的莱斯特大学对此问题做出了一个全面性的追踪调查,才最终盖棺定论。

在2009年有科学家发现在人体染色体两端头部位置有个保护装置,可以保护细胞内DNA信息的完整与稳定,被称为“端粒”。科学家们还发现,这些端粒会随着细胞不断分裂而逐步损耗,直到消亡。

直白点说,“端粒”是反应人类生命周期的时间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体的寿命长短。

莱斯特大学就采用了端粒检测技术,对47万平均年龄在52岁的人,进行长达10年的追踪研究,将走路快慢对寿命的影响做出了最终判断。这种技术手段直接对DNA端粒进行检测分析,免除很多外在因素的干扰,有很高的准确性。

研究结果表明,走的快的女性预期寿命在87.5岁左右,走的慢的女性预期在72.4岁;走的快的男性预期寿命在86岁,走的慢的男性预期寿命仅有64.8岁,无论男女预期寿命相差几近16岁甚至20岁左右。这一研究结果,证实了走的快更容易长寿。

事实上,从人们的生活状态也可以理解这一点。生活中年轻人更有活力,相较中老年人走的更快,跑的更快,这正是因为年轻,各个器官更康健;

而走快的人比走的慢的人一般情况下心肺功能更好,骨骼肌肉协调能力更好,也意味着身体更加强健,相对更容易长寿。从这个角度来讲,走的快更容易长寿确实是有道理的。

既然走的快更容易长寿,那怎样才算走的快呢?

怎样才算走的快?有何标准?

走的快比走的慢活动强度更大,机体消耗能量也相对较大,代谢水平也更好,能使身体各个器官得到更好的锻炼,对预防肥胖、三高、心血管疾病有不错的效果。这又有什么依据呢?

《美国心脏协会》也曾刊登过一篇研究,指出每天快走10分钟,能有效降低中老年人心脏病发生的概率。可见快走的好处,但怎样算走的快也成为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有的人一小时可以走7公里,有的能走6公里,有的可能才走4公里,哪种算是走的快?这似乎应该有一个标准化的速度,但并不能绝对去定义。就像女人和男人,年轻人和老年人,在体力方面都存在差异,是无法用统一标准去测定的,“适合”自己的“快走”才是标准。

这个标准有上限和下限之分,上限速度可能只是比跑慢一点,也就是差一点速度就能跑起来,这有可能都超过你慢跑的速度;

下限速度则最少要比平常走路要快,最好能达到身体微微出汗的状态,心率要比平常更加快一些,呼吸也要急促,但还能正常和人交谈,不觉得有呼吸压力,属于最好的状态,这个下限速度比上限速度更重要。

另外,快走最好选择饭后半小时为宜,每次快走时间能达到30分钟以上,每周快走4-6次,锻炼效果最佳。

总的来说,相对慢走,走的快更能使身体全方位的得到锻炼,对身体更有益,每天慢走一万步,不如尝试每天快走30分钟。

不过要注意的是快走并非适合每个人,毕竟人与人之间身体负荷都是存在差异的,不然快走也就有了绝对化的标准了,那哪些人适合快走,那些人又要慎重呢?

哪些人群不适合快走?

事实上,快走是一项老少皆宜,且很容易做到的一项运动,是适合大多数人的,但也有一小部分人群不合适快走。

(1)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

这部分人群是最忌讳快走的,快走中会不断出汗,会导致体内水分不断流失,造成血液粘稠,容易引起心脏和脑部供血不足。

此外,快走还会加速这类人的血液循环,使心率加快,呼吸急促,加重心脏负荷。这对患有心脑血管的患者无异于雪上加霜,很容易诱发血栓,引起脑梗心梗,是很危险的行为。日常更适合慢走、太极、瑜伽等轻柔的运动。

(2)有关节疾病的人群

这个不难理解,快走本身就属于一种较为强烈的运动,对膝关节的伤害虽然没有跑步、跳绳等激烈运动造成的大,但依然会有一定损伤。

这是因为快走时,关节活动的频率要较快,容易造成关节处毛细血管扩张,甚至破裂,加重关节伤害,尤其是基础体重较重的患者,更为不适合。因此,此类人群最好不要快走。

(3)患有颈椎病、腰椎疾病的人群

患有颈椎病的人群,通常会影响到下肢血液循环,会有无力感。强行快走,或者走路时间过长,很容易因为下肢无力摔倒,有一定的安全隐患。而患有腰椎问题的人群,本身更应该多休息,快走或走路时间长,会加重腰椎负担,使病情加重。

(4)体质较弱的人群

像年老体弱、大病初愈、孕妇等,都属于体弱者,这部分人群更需要多休养。此类人群快走很可能会因为心率变快,出现呼吸不畅,头晕眼花的情况,这更不利于身体健康,最好根据自身情况采用相对柔和的锻炼方式,并且循序渐进才是。

快走是一种健康有效的锻炼方式,但是如果不讲究方式方法,很可能会因为运动方式不当,反而造成身体伤害,适得其反。

怎样快走更利于健康,要注意什么?

生活中,可以看到健身房里有专业的健身教练,运动员也有专门的教练和陪练员,这就说明运动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有成效的,更需要科学化,快走也是一样。

首先,任何有一定强度的运动开始前,都要进行热身。热身是使身体从静止状态到运动状态的过渡,以便身体各个机能能更好的协调在一起,可以避免瞬间运动状态造成的各种拉伤。因此,不论做什么运动,开始前最好热身十分钟。

其次,要选择舒适的鞋子,宽松的服饰,不要带过重的物品。快走时,身体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人体各个关节、肌肉在协调身体运行,宽松的鞋服,可以保证机体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更好的工作,血液循环会更加充分畅快,运动效果更佳。

此外,快走中一定切勿急速停止。现实中有人因为在激烈运动中骤停而猝死的例子,这是因为人体处于高强度运动中,心脏为了适应这种状态,会加强心肌收缩,使血液能快速流通,满足各个器官所需。

如果骤然停下,机体强度突然下降,但心脏供血恢复正常需要过程,此时心脏仍处于高供血状态,很容易导致组织过度充血、心律失常,这是很危险的行为。

虽然快走不是强度特别大的运动,但骤停也会对身体造成一定损害。正确的做法是,慢慢减速至正常行走状态,并且保持正常行走15分钟,方可停下休息。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快走的姿势。正确的快走姿势要保持上身直立,双肩自然放松,收紧腹部,双手握拳,手肘保持90度,配合步伐前后摆动,并且配合运动节奏,做规律深呼吸。

结语:

总之,快走确实是一项简单易行的有氧运动,有不错的锻炼效果,且适合多数人。但一定要结合自身身体情况,量力而行,且不可盲目过度锻炼,以免适得其反。

责任编辑: 宋云  来源:脊柱医师张风江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1221/1844850.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