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军政 > 正文

中共歪曲歼11拦截美侦察机真相 专家驳斥

专家表示,中共对歼-11战机上个月逼近美国侦察机的说法完全脱离事实。图为中共歼11战机。

上个月一架美国空军侦察机在南中国海上空被中共歼-11(J-11)战机拦截。对此,中美双方各有说词,并各自亮出视频。分析视频的航空和军事专家表示,中共的说法与事实相去甚远,简直就是虚构。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月4日报导,分析人士认为,中共的这种挑衅行为十分危险,甚至可能导致悲剧,从而提高美中之间致命军事对抗的风险。

美中双方说法各异

这起事件发生在2022年12月21日。美国印太司令部说,一架中共海军歼11战斗机在拦截美国一架美国空军RC-135侦察机时进行了不安全机动。事发当时,这架侦察机在南中国海国际空域合法执行例行行动。

美国军方发言人表示,歼11当时距离美军飞机机翼不到10英尺,但距离机头20英尺,这导致美国飞机采取规避动作。

美方公布的视频显示,这架中共战斗机飞到了四引擎RC-135的左侧和略上方,然后逐渐逼近RC-135的机头,然后离开。

中共军队南部战区随后也发布一段视频,反控美机危险接近。南部战区发言人田军里宣称,美方一架RC-135型机在中国华南沿海、海南西沙群岛当面蓄意抵近侦察,南部战区组织空中力量对其全程跟踪监视。

田军里称,美机不顾中方多次警告,突然改变飞行姿态对中方跟监飞机向左挤压、做出危险接近动作,严重影响中方军机飞行安全。

专家:中共在虚构故事

为了弄清楚真实情况到底是什么,CNN联系了几位航空和军事专家。这些人士都看过了美中分别发布的两段视频。他们表示,错误肯定在歼11战斗机,没有理由像它那样靠近那架美国飞机。

“RC-135飞机当时是在国际空域,且它是一种大型、缓慢、非机动性的飞机。接近(它的)较小型的、快速的、机动性飞机有责任保持距离,而不是给两架飞机造成麻烦。”前澳大利亚空军军官彼得‧莱顿(Peter Layton)说。

“拦截的目的大概是为了视觉识别这架(美国)飞机,但战斗机本可以呆在几英里以外完成这项任务。飞得更近不会带来任何好处。”他说。

曾驾驶过类似侦察机的美国空军退役军官罗伯特‧霍普金斯(Robert Hopkins)也对中共军方的说法进行了反驳。

“中方的回应与现实相去甚远,简直就是虚构。一架没有武装的、客机大小的飞机,不会攻击性地变成一架灵活敏捷的武装战斗机。”霍普金斯说。

RC-135类似于1960年代和70年代的波音707客机。

2001年5月7日,一架美国RC-135侦察机从一个未公开的机场起飞。(USAF/ AFP)

歼11的行为非常危险若发生事故可能变成美中武装对抗

虽然美国飞行员在事发当时能够安全地应对这起事件,但专家们一致认为,视频中显示的美中飞机之间的距离之小,几乎没有允许出错的空间。

美国企业研究所非常驻研究员、印太防务政策专家布莱克‧赫辛格(Blake Herzinger)说:“飞机以每小时500英里的速度相互靠近,并怀有不友好的意图,这通常是不安全的。”

“在这个范围内,一个意外动作或一个设备问题就可以在一秒钟内造成可怕事故。”赫辛格说。

他还说,美中军事关系的现状意味着事故可能迅速变成武装对抗。

“值得记住的是,PLA(中共军队)已经有效地破坏了任何形式的热线电话或讨论论坛,这些热线电话和论坛旨在解决中美潜在事故。”他说,“如果拦截行动确实出了问题,高级官员限制潜在(冲突)升级的选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少。”

莱顿指出了另一个可能导致升级的潜在危险。正如在美国的视频中看到的那样,中方的飞机配备了空对空导弹。

他说,RC-135是一架没有武装的飞机。当目的只是为了视觉识别RC-135飞机时,中共军队为何认为有必要携带导弹进行拦截?“这样做有潜在的危险,可能会导致重大的、悲惨的事件。”

在上周五(2022年12月30日)举行的新闻会上,中共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被记者问及此事件时,反倒谴责美国挑衅。“美方的挑衅性危险行动是引发海上安全问题的根源所在。”他说。

莱顿表示,他认为北京上个月可能一直在试图挑衅美国军方,战斗机飞得如此之近,除了加剧制造事故的风险外,没有任何好处。“这一事件似乎是中共海军精心策划的,尽管相当冒险。”

在去年发生了一系列涉及中共战机拦截美国和盟国飞机的事件后,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表示,中共军队的行动正在升级,“应该让我们所有人感到担忧”。

澳大利亚国防部2022年6月表示,一架中共战斗机5月在南海上空危险拦截一架澳大利亚军用侦察机。澳大利亚表示,中共飞机飞近澳大利亚空军飞机的前方,释放出一团含有铝屑的“箔条”,这些铝屑被澳大利亚飞机的发动机吸入。

责任编辑: 李冬琪  来源:大纪元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106/1851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