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科教 > 正文

震惊!中共准备让中国人精神上“共同贫穷”?【阿波罗网报道】

“当时是'贫下中农'管理学校,有一天有个学生唱的歌曲不是"革命歌曲",结果被贫下中农听到了,他向领导打报告说:那个学生唱‘黄色革命歌曲’!”

阿波罗网记者秦瑞报道/中共文联主席、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在2023年第一期的中共《求是》杂志发文,称要《推出更多优秀作品,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其中出现令人担忧的信号。

在这篇提及“党”14次、提及“社会主义”16次的文章中,铁凝声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不仅是物质上的共同富裕,同时是精神上的共同富裕”。

而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在中共的不断干预下,所谓的“共同富裕”最终会走向“共同贫穷”。经济上如此,精神上当然也会如此。

这并非耸人听闻,在中共历史上,这样的场景确实出现过。据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严春友撰文回忆,在文革时期:

“文革”以前的小说都被列为禁书,禁止出版,人们只能从私人渠道秘密阅读。

“文革”以前的歌曲全部被禁止演唱,包括现在所谓的那些“红歌”,如《洪湖赤卫队》插曲、歌剧《东方红》里的插曲等等。旧京剧也被当作“四旧”禁止演唱。

“文革”式的歌曲,歌词基本上都是口号式的,曲子则是进行曲,极少有抒情歌曲。那些歌曲,听起来像是呼口号。最典型的是《文革大革命就是好》,其歌词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嗨!就是好!就是好来就是好就是好!”简直是在抬杠。

“文革”期间只有“革命歌曲”,以至于“革命歌曲”成了歌曲的代名词。当时是'贫下中农'管理学校,有一天有个学生唱的歌曲不是"革命歌曲",结果被贫下中农听到了,他向领导打报告说:那个学生唱“黄色革命歌曲”!

“文革”前所有的电影几乎都禁止演出,唯有几部可以演的,便是《英雄儿女》、《铁道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等,《上甘岭》那样的影片都不允许上演。

总起来说,这个时期的文艺作品单调乏味,品质单一,存在着严重的概念化,创造的原则是所谓的主题先行论,实为政治概念翻版论;它们无一不是歌颂'红色革命者'的"伟大与胜利",无一不是控诉"旧社会"的"黑暗",无一不是消除人的个性,无一不是强调个体牺牲自己,献身于所谓的整体;缺少人情味,均为政治观念的符号,甚至是政策的形象化。经过这样的洗礼(洗脑),人们的思想就变得"单一"而"单纯"了。因此,不难理解,这种所谓的"单一"与"单纯",实质便是愚昧和无知。

在现行制度下,中国作协拥有相当大的实力、权力和资源。它掌控着全国各类文学刊物,手中还有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儿童文学奖等重要奖项的发奖权。

因创作《芙蓉镇》而获得中国茅盾文学奖的著名作家古华,曾经指出“中国作家协会基本上是延袭了苏联的制度,由党派出官员来领导,管理作家。虽然说是作家自愿参加的组织,事实上它是中宣部下面一个二级机构,定位是副部级,有上面指定的党组书记。这个党组书记从来不是选举产生,是在作协中掌握实权的人,而且往往是中宣部的某一位副部长来兼任。”

在中共历史上,一些前辈的言论和遭遇,值得铁凝等人深思。

1957年,剧作家吴祖光曾经愤而指出,中共“把拥有几万出戏的古典戏曲生生挤兑得只剩寥寥几出戏在舞台上苟延残喘”,‘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真是这些戏改干部的活活写照’”。

“对于文艺工作的‘领导’又有什么必要呢?谁能告诉我,过去是谁领导屈原的?谁领导李白杜甫、关汉卿、曹雪芹?••••••”

而另一位文联主席老舍,在政治上一直紧跟中共,1949年以后创作了从《龙须沟》、《春华秋实》到《青年突击队》、《红大院》和《一家代表》等一连串的剧本,为中共政权歌功颂德。然而,即便这样在文革中同样不能逃脱厄运。

责任编辑: 秦瑞  来源:阿波罗网记者秦瑞报道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113/1854780.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