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惊人之语 > 正文

无相君:跨省上门之痛:为了文明城市,丢了文明

作者:

相信很多人都被相关消息刷屏了。

据《经济观察报》消息,2月10日,江苏某县的街道上,城管正挨家挨户地撕住户春联。

而就在这段视频火了后,就有自媒体人疑似遭遇深夜“跨省敲门”。

“当晚,有三名操着徐州口音的人到我老家枣庄(山东)敲我家门。我家只有我妈在家,她没敢开门。他们就拿手电筒往我妈屋里乱照。”

“我家邻居是我本家的一位叔叔,当时三个人来了就问叔叔认不认识我,我孩子多大了,听说我会写稿子,想找我写点东西。”

后经多方渠道了解,这三个人正是某县的。

大晚上敲门,让人心惊胆寒。

粗暴撕去别人家春联,更是于法无据,于情不容!

就连央视白岩松都说:“这种吃力不讨好的行为,越界了。”

光明网则评论:当下,在不少地方,城管操的心越来越细,伸的手越来越长……对正常的经营行为则要遏制过分干涉的冲动,保护好城市的烟火气。

01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城管撕春联这种事,肯定是得罪人的。

而且还挨家挨户,肯定避免不了熟人的冷眼。

为什么非得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呢?

核心,还是利益。

据《新黄河》的报道,说是该县多名“一把手”曾表态:“要坚定志在必得、创则必成的信心决心,确保今年一举夺得全国文明城市桂冠。”

说到底,还是为了一个“全国文明城市“啊!

02

“全国文明城市”的诱惑为何那么大?

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名誉称号,对于当地的主政者和编制内人员来说,是实打实的好处。

首先,这个称号评定单位“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是正部级单位,历任主任大多都能进入核心圈。

领奖,也是去北京领。

这就导致这一称号特别受参选城市大员的重视。

因为在实践中,一旦能获得这个称号,该市的领导往往能在仕途上获得较大的进步提升,也更容易受到上级赏识。

从经济角度看,文明城市嘛,也能提升城市档次,吸引更多外来投资者投资,也就是说,能为当地带来更多的税收。

此外,一旦某个城市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的称号,在财政拨款,以及奖金发放上,也有实惠。

我们知道,很多编制内人士的账面工资并不高,但各种奖金福利加起来,却能高达二三十万。

那么,怎么发奖金呢?总得找个噱头。

精神文明奖,就是一个很好的噱头。

一个冷知识是,一旦某个城市拿到该称号,那么该城市上至体制、事业单位,下至公立医院、学校,每个人每个月都是有创城奖金领的。

这就是为什么每次搞文明城市的时候,相关工作人员一点都不消极应对,反而特别认真的原因。

而就是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城市的操作才开始逐步变形。

《中国新闻网》曾回顾过部分城市申报“全国文明城市”期间的荒诞举措。

比如2009年,郑州市浇筑“遮羞墙”遮挡道路两边的杂物。

2011年济源市发起“捡烟头状元”评选。

2014年武汉市要求全城背诵价值观等等。

一般情况下,如果你所在的城市,突然哪天街边小摊贩都不见了,街道变得超级干净,马路两边各种制服人员都在捡烟头。

或者,花费大量的公款,将城市里里外外“装修一遍”。

那么很有可能,这就是文明城市的验收期和复查期。

而如今,撕春联的行为,也是申报文明城市的畸形操作。

而且就在同一时间,三亚也发生了城管为创建文明城市,粗暴收走沿街学生的一张书桌的新闻,让人不齿。

由此可见,不少地方都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已经掐掉了文明……

03

我们到底需要一个怎样的“文明城市”?

我想,里子才是最重要的。

一个城市文明不文明,终究是市民说了算。

就拿贴春联来说,文明城市里有撕掉春联的要求吗?

在传统习俗中,春联应该是自然脱落,有的甚至能挂一年,从未有过过完年就撕掉的说法。

再次,春联也是个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岂能强行毁坏?这是要负民事责任的!

春联,是一个家庭的面子。

文明城市,是一个城市的面子。

如果为了一个城市的面子,去毁掉千万户家庭的面子,这是否违背了创建文明城市的初衷?

真正文明的城市,应该是这个城市里绝大多数人,都能过上有尊严,体面的生活。

文明,是一时的光辉,是永久的责任。

希望各地想获得大奖的人能够好好想想:文明城市,究竟为谁文明?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木蹊说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219/1868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