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惊人之语 > 正文

王赫:土地财政塌方 房地产税将近

作者:

2月15日,住建部透露目前中国城乡房屋建筑数量为近6亿栋,令社会震惊。大多认为,开征房地产税已不远了。(简沐/大纪元

2月15日,住建部透露目前中国城乡房屋建筑数量为近6亿栋。这是住建部历时3年,动用500万人,覆盖了中国100%城市、100%自然村落,彻底摸清的全国房屋建筑的“家底”,并给它们颁发了“数字身份证”。近6亿栋的数字,令社会震惊。大多认为,开征房地产税已不远了。

其实,北京早就想开征房地产税;但是,官员的反对(“房叔”太多)、地方的抵制(依赖土地财政)、担心楼市泡沫破裂、忧虑GDP增长率等等因素,欲行又止(参见笔者“房地产税成中共鸡肋?”一文)。不过,财政困难日增,需要新增财源,2021年10月北京最终决定在部分地区开展房地产税改革试点,期限五年。

然而,2022年疫情突起,经济重挫,3月财政部被迫明确表示年内不会扩大房地产税试点城市范围。北京开始放宽政策、积极救楼市,并于11月11日发布“金融16条”,但效果不彰。

2022年房地产业表现凄惨,投资同比下降10%,是1999年有记录以来的首次下跌;商品房销售面积比2021年下降24.3%,是1992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最大跌幅,销售额比2021年下降26.7%,减少近人民币五万亿,降回至2017年水准。进入2023年,下降依旧。

虽然,刘鹤在达沃斯峰会上(1月17日)重申房地产在中国是重要的支柱产业,表示从未来看,中国仍处于城市化较快发展阶段,巨大的需求潜力将为房地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但是,这可能更多的是一种政治表态,“以攻为守”,因为“与房地产相关的贷款占银行信贷的比重接近40%,房地产业相关收入占地方综合财力的50%,房地产占城镇居民资产的60%”。所以,北京要千方百计保住房地产业的架子,宁可“有价无市”,也不能让房地产泡沫破裂的现实完全暴露出来。

凄惨的房地产业给北京还带来了一个巨大的麻烦:地方土地财政塌方。官方数据,2022年全国卖地收入6.6854万亿元(含有不少水分,比如国企、城投的虚假托市),同比下降23.3%,这可是个历史性的转折。

要知道,自1998年房改以来,全国卖地收入可是飞快增长的。从1998年的约507亿元,到2001年1,300亿元,2011年3.3万亿元,2019年7.7914万亿元,2021年8.7051万亿元。根据测算,从2001到2021这20年,现价GDP年均增长12.4%,现价全国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3.4%,而土地出让收入年均增长23.4%,远超过了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增长。

卖地收入的飞快增长,使地方财政变成“土地财政”。1998年,全国卖地收入只相当于当年地方财政预算收入的10%,2001年就接近17%,2011年更飙升到63%,2021年再上升到78%。

然而,2022年一下比2021少了2万亿,这对地方财政的冲击实在太大了。2022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108,818亿元,比上年下降2.1%;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5,039亿元,比上年增长6.4%,收支缺口高达116,221亿元。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之外,本来指望卖地收入来弥补,哪料2022全年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73,755亿元,比上年下降21.6%,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66,854亿元,比上年下降23.3%。

这么大的财政窟窿怎么办?北京就不得不打房地产税的算盘了。事实上,北京多年前就有所布局。

例如,(一)2007年颁布“物权法”,提出“国家对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制度”。11年后,2018年6月16日,自然资源部发布消息称,全国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已实现全国联网,不动产登记体系进入全面运行阶段。

(二)2018年税收征管改革、2019年压缩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等等政策,其中一项要求,就是在2022年底,全国税务和房管,实现全国房地产信息共享,也就是只要是登记在房管局的房子,税务那边,网上都能查得到。

(三)2021年开展全国涉税房地产价格认定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首批和第二批24个试点单位。目前全国共有691个城市,其中地级以上城市297个、县级市394个。按照目前推进速度,预计到2025年,全国近300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涉税房地产价格认定数字化转型工作将全部完成。

(四)2020年以来,借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摸清中国城乡房屋建筑数量为近6亿栋,并为每一栋建筑物建立了“数字身份证”。

(五)2022年9月22日,税务总局局长王军说“税务部门正在开发‘金税四期’(智慧税务),今年年底将基本开发完成。”“金税三期”业已打通了各省之间、国、地税之间的数据,让纳税人透明。“金税四期”将更上一层楼:总结个性化涉税信息,绘制“纳税人画像”,让开征房地产税变得非常简单。

总之,北京一直在积极准备开征房地产税,技术条件目前已经基本具备,只等政治决策而已。

那么什么时间会做出这个政治决策呢?可能是当北京承认房地产业已经无法重振时。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中文大纪元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225/1870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