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文集 > 正文

何清涟:习近平挑破窗户纸 白宫连忙糊补

—美国对华战略判断对世界的影响

3月上旬,中美两国领导人习近平与拜登过了一招,先后就两国关系发表了非正式讲话,引出了一个两国媒体都一直不愿意挑明的话题:两国为将要发生的冲突是否做好了准备?

习近平挑破窗户纸 白宫连忙糊补

在美国白宫的陈述中,中国始终是竞争关系,而且为了让北京减少敌意,一直强调美方无意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不触动中共的核心利益(中共永久执政权)。尽管部分国会议员对此有不同陈述,但只有白宫才代表美国政府,掌管外交,这些看法只能被当作美国政界的不同意见。
 

3月6日在北京全国两会期间, 中共国家主席习近平罕见地公开指名称在过去五年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了全方位的遏制、围堵、打压,给中国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将美中关系的恶化归咎于美国刻意所为。3月7日, 中共外交部长秦刚在“两会“的新闻发布会上也点名批评美国:“台湾问题之所以产生,美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台海和平稳定的真实威胁是台独分裂势力,定海神针是‘一个中国原则’,真正的护栏是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台湾问题处理不好、中美关系地动山摇。”
 

在例行的白宫新闻发布会上,白宫发言人卡琳·让-皮埃尔(Karine Jean-Pierre)重申:“我们想要一种竞争而非冲突的方式。我们相信我们已经做好了在竞争中战胜中国并保护我们的国家安全的准备。这是本届总统、政府上任第一天起所做的工作。”——就在2月中旬,拜登就中国气球事件说明时表示,美国不希望美中之间出现“新冷战”。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内德·普赖斯(Ned Price)也在这场记者会上表示,美国追求有基础、有护栏且最终是有方法能避免竞争变成冲突的美中关系。竞争不代表遏制、压迫或拖中国后腿;至于避免冲突,双方仍必须要对话与交流。
 

但美国媒体对此并不满意,不少认为美中关系的底线(避免陷入新冷战)可能守不住了。《华尔街日报》明确表示担忧,称“中美关系在敌意旋涡中越陷越深“(3月9日),由拜登领导的美国政府和由习近平领导的中国政府之间的紧张关系一直在加剧,就在几周前,中美还在试探着走向“外交停火”,但现在任何旨在修复双方关系的努力都被推迟了。

美媒:中美两国为未来冲突所做准备不同

不仅如此,《华尔街日报》在3月7日发表两篇文章,表达了这种担忧。一篇是新出炉的《美国尚未做好迎接大国冲突时代的准备》,另一篇是为了强调对比,旧文重提,《习近平的终极目标:一个为中美冲突做好准备的中国》(2022年10月19日)。
 

《美国尚未做好迎接大国冲突时代的准备》一文的要点是:美国军方自2018年以来已经转而重点关注中国和俄罗斯,但在生产武器和制定新的战争方略方面仍面临挑战。克林特·希诺特(Clint Hinote)的分析,说明中美两国近年军备竞赛方面的实际情况:
 

1、美国五年前开始应对一个与中国和俄罗斯展开大国较量的新时代,但美国还未做好准备,前进的道路上也存在着重大障碍。由于美国政府内部对预算的争论以及对中国威胁的紧迫性存在分歧,加之围绕中东地区的持续担忧、尤其是伊朗问题,以及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之战,都分散了美国政府的精力和资源。
 

2、武器开发相对落后,无论是潜艇、高超音速导弹还是其他武器,都无法应对需要。
 

3、招募新兵很困难(这篇文章没说原因,但《纽约邮报》与其他媒体都曾谈到奥巴马与拜登政府在军队推广LGBTQI+这种觉醒主义文化导致军人大量离开,且影响军队战力与声望。[1]

希诺特中将最后说,“我认为我们已经有了一套‘钝化’中国攻击的办法,但需要重塑军队才能做到这一点“。
 

重塑军队是个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更何况按照解决问题的思路,应该是问题出在什么方面,就从这方面入手解决。 前美军中将、现任美国智库传统基金会的国防中心主任,美国国防政策和战略专家托马斯·斯波尔(Thomas W. Spoehr)负责监督涉及美国国防事务的研究, 2022年曾发表《美国军队的觉醒主义》(The Rise of Wokeness in the Military),从建设军队的几个重要方面分析了“觉醒主义”对军队的严重危害,贯彻到美国军队的不良后果。[2]

有兴趣的人可以去找这篇文章来读。

美国必须结束对华战略模糊状态

美中关系陷入如此局面,真正的问题在于美国对华政策处于战略模糊状态。我在最近的文章《美国地缘战略的十字路口:“中国威胁”VS“和平崛起”》中,回顾了美国从2005年开始并延续至2018年的对华战略分歧,其中提到美国两大地缘战略大师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对华友好的“拥抱熊猫派”)与米塞斯·海默(John Joseph Mearsheimer,主张中国威胁论的“屠龙派”)曾接受卡耐基和平基金会的邀请,在该基金会的刊物《外交政策》上讨论中国是否“和平崛起”以及美国如何应对这个问题,这场讨论最后以《巨人间的冲突》(Clash of the Titans)为题发表。
 

布热津斯基的主要观点是: 中国正在和平崛起,中国的民族主义是中国崛起的一股重要的力量,对未能统一台湾,中国国内存在着严重的不满。但是冲突并非不可避免,中国领导者并不想在军事上挑战美国,他们关注的重点依然是经济发展,以及赢得别国对其大国地位的承认。布热津斯基认为,中国领导者对于中国的崛起以及中国的软肋有理性的认识与算计,知道中国的军事力量与美国相差甚远,因此,中国只能在战略层面继续保持最低限度的防御威慑姿态。他在其地缘战略名著《大棋局》中设定并为美国采用的欧亚大战略,是主张美国以中国为盟友,将重心放在削弱俄罗斯、让俄罗斯失去乌克兰,不再是一个欧洲国家这一点上,这场讨论中他仍然坚持这主张。
 

米尔斯·海默反对这个观点,他认为:“中国不可能和平地崛起,如果它的经济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继续保持飞速发展的话,美国和中国之间很可能会进入一场激烈的防务竞争,并极有可能发展为战争。中国的绝大多数邻国,包括印度,日本,新加坡,韩国,俄罗斯和越南,都可能加入美国的阵营以胁制中国的势力。”
 

米塞斯·海默的中国威胁论是基于逻辑推论,第一点是他的国际政治理论:最强大的国家会努力在自己所在的地区内建立霸权,同时确保没有其他强大的竞争势力控制其他区域,并最终主宰整个体系。第二点是美国无法容忍与其相抗衡的对手出现。1991年,在冷战结束之后不久,从老布什政府到小布什政府,都强调“美国应当防范崛起中的国家,保持它在全球势力均衡中的控制地位”,并且提出的“先发制人”的战争立场。
 

米塞斯海默的结论是:中国有可能试图像美国支配西半球一样去主导亚洲,试图将美国赶出亚洲,相应地,获得地区霸权可能是中国收回台湾的唯一途径。因此他认为美国必须设法遏制中国,最终把中国削弱到与美国无法抗衡,不再有能力控制亚洲为止。
 

这场讨论在地缘政治理论圈影响深远,但布热津斯基的主张一直占上风,直到2016年美国大选川普当选,白宫对华政策急剧转弯,2018年11月29日,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发表《中国影响和美国利益:推动建设性警惕》报告(Chinese Influence & American Interests: Promoting Constructive Vigilance),承认美国的中国研究界对中国误判,指出中国利用美国的开放民主加以渗透、大举操弄美国政府、大学、智库、媒体、企业和侨界,希望借此阻断美国对中国的批评、以及对台湾的支持。 此后,“中国威胁”看来已成事实,米塞斯·海默的“中国威胁论”再无争议。
 

从2018年到如今又过了四年半,白宫易主,是结束“战略模糊”状态,还是继续保持?美国对华的战略判断,影响的不仅仅是美国自身,还有一大群盟友与准盟友。
 

[1]

 ‘Woke warfighters’: GOP report claims Biden admin, Pentagon policies weakening military, By Caitlin Doornbos, November 21, 2022(

https://nypost.com/2022/11/21/gop-report-claims-biden-admin-pentagon-policies-weakening-military/

)
 

Military recruitment numbers are down. Are ‘woke’ politics to blame? By Suzanne Bates, Sept 11, 2022(

https://www.deseret.com/2022/9/11/23342879/army-airforce-navy-recruitment-numbers-down-are-politics-to-blame

)
 

[2]

 Thomas Spoehr, The Rise of Wokeness in the Military, JUNE/JULY 2022 | VOLUME 51, ISSUE 6/7 (

https://imprimis.hillsdale.edu/the-rise-of-wokeness-in-the-military/

 )
 

作者:何清涟中国经济学者,现居美国。

责任编辑: zhongkang  来源:SBS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317/1878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