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彭博:中国通膨低落不宜为喜 反应为忧

中国4月CPI仅比一年前微涨0.1%,是两年来最小升幅,也低于市场预期。通膨超低,令人担忧经济体系的需求可能不足,经济复苏势头也极不平衡。(欧新社)

彭博资讯亚洲经济专栏作家摩斯(Daniel Moss)撰文指出,中国的经济复苏与通膨都令人失望。中国从解封以来,通膨并未加速上升,而是平静无波。这种失谐状态,显示中国经济在高成长率的表面之下,正面临深层的挑战。这对全世界都不是好消息。

中国4月消费者物价(CPI)仅比一年前微涨0.1%,是两年来最小升幅,也低于经济学者预估;生产者物价(PPI)更重挫3.6%,反映出原料商品价格疲软。而且这还不是一次性的问题,因为从今年初以来,CPI升幅便一直缩小。去年12月中国刚解封时,各界担忧经济复苏太快,将加重全球通膨压力。摩斯认为,现在看来这纯属杞人忧天。

反观美国,从叶伦担任联准会(Fed)主席以来,美国经济虽长期持续温和扩张,但她一直认为通膨低到难以令人放心。等到2019年鲍尔继任主席之后,则认为对通膨应该眼见为实,而非仓促预测通膨将升高,因此一直维持宽松货币政策;直到2022年通膨急剧上升时,才不得不激进升息。

至于中国现在通膨超低,令人担忧的是经济体系的需求可能不足,而经济复苏势头也极不平衡。由于全球成长减缓,美国经济可能衰退的呼声甚嚣尘上,使中国的制造业与出口部门陷入困境,必须靠消费来支撑经济成长。

中国经济呈现双轨发展,凸显出中国解封后碰到的是全球景气反弹已经泄气,而中国消费者集中于国内消费,只有中国本身能够受益,无法对全球经济带来更广泛的刺激;从正面来看,这将有助于全球物价稳定。

另一方面,中国通膨偏低也让人民银行有刺激经济的空间;就算官员并未做出降息的暗示,但也可能势在必行。

美国银行(BofA)最近的报告中,认为中国有可能发生通货紧缩。尽管中国物价不可能持续下跌,但通膨仍将非常低迷。

目前由于各大央行都难以有效抑制通膨,因此人民银行在通膨控制方面的分数自然居于高位。但央行的使命并非仅限于尽可能压低通膨而已;当通膨过低时,消费者及企业将缺乏信心,经济成长进一步减缓,使通货紧缩的预期升高,央行即使放松信用也效果有限。

日本银行(央行)前总裁黑田东彦便深有同感。他在任十年期间,就经常抱怨日本的“通缩心态”。摩斯认为,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也应该考虑到此种情况,且可能必须有所行动。如果中国坐视经济复苏无力,对中国及全球经济的影响绝不能小觑。

责任编辑: 楚天  来源:经济日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515/1902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