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外国银行在中国难立足 IPO参与度十年最低

外国银行对在中国大陆首次公开募股(IPO)的参与度已降至十多年来的最低水平,凸显它们面临在中国封闭的金融体系中难以立足的困境。

外国银行对在中国大陆首次公开募股(IPO)的参与度已降至十多年来的最低水平,凸显它们面临在中国封闭的金融体系中难以立足的困境。

据《金融时报》报导,今年到目前为止,外国银行仅参与了价值2.97亿美元的新上市,仅占总数的1.2%。这一比例低于自2009年Dealogic开始收集数据以来的任何一年。去年的占比为3.1%,是有记录以来第三差的一年。

2023年中国庞大股市的109宗IPO中,没有一家美国银行参与其中。迄今为止,这些交易总计筹集了260亿美元,这些交易经常吸引国内投资者的大量需求。今年,只有瑞士信贷和德意志银行担任账簿管理人(bookrunner)。

与中国内地竞争对手相比,外国银行的在华业务相形见绌,但数据反映出它们难以在一个存在不同监管和尽职调查要求的市场中保持有意义的存在。过去三年COVID-19的严格规定限制了外企进入中国的机会,加大了大陆子公司与其海外总部之间的距离。

2019年,外国银行参与了在上海深圳(中国两个最大的交易所所在地)筹集的所有资金的约五分之一,但此后这一比例每年都在下降。

这种情况发生在中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恶化之际,这给在大陆的外国企业带来了寒意,并引发了对中美两国沟通中断的抱怨。

外资银行需要多个牌照才能在中国的不同行业开展业务。根据英国《金融时报》对其数据的分析,去年许多从事证券业务的公司都难以盈利。

中共对尽职调查公司的打压是影响外国投资的另一个因素。全球银行的多位高管表示,他们往往对在中国上市犹豫不决,因为很难进行内部流程所需的尽职调查。

凯盛融英(Capvision Partners)、贝恩(Bain& Company)和美思明智(Mintz Group)这三家总部位于美国的公司都为投资银行、对冲基金和可能在中国投资或开展业务的私营公司等客户,提供有关中国公司的信息和数据。近期,这三家公司在中国的办公室纷纷遭到中共的突击检查。

《金融时报》援引上海美国商会前会长季恺文(Ker Gibbs)的话说,“这让整个外国商界不寒而栗。”

“律师和尽职调查人员就像沼泽指南一样。如果你没有一本沼泽指南,你就不能进入沼泽。”季恺文说。他指的是这些尽职调查公司的工作对外企进入中国投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家全球性银行亚洲投资银行部门的一位高管告诉彭博社,与美国相比,在中国上市对机构投资者的依赖程度较低,而对散户投资者的依赖程度较高,这意味全球银行的传统模式不适合中国市场。

责任编辑: 时方  来源:大纪元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613/1913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