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言论 > 正文

杜耀明:权贵浮词不计社会成本 政治挂帅有碍经济复苏

作者:
目前加拿大、马来西亚、澳洲、英国等地方放宽限制,争取大量香港移民的经济考虑。反观特区当局“阔佬懒理”,不但任由人和钱不断流走,更继续政治挂帅,一齐从严,抹走两制的本质差异。

香港疫后经济转眼由升转跌,今年首季谷底反弹后,第二季即回落1.5%。数字升跌本来不足为奇,大可以反省不足趁机改进,令人吃惊的是当局面对败局依然故我,政治继续收紧,经济束手无策。

香港经济产值之中,私人消费占65%,第二季增长按去年同期增8.5%,是表现最出色的经济环节,但比第一季增幅13%已经放缓,复苏升势显然受制于中产阶级移民潮持续、消费券金额减半、港人北上消费增加等等所致。

不过,政府对三大因素不是无能为力就是无所用心。今年以来,港人北上大陆消费已成趋势,据报道,七月份香港人北上人次超过468万人,比六月份再增约5%,消费金额估计高达40亿元,以三个月计,总额逐渐迫近香港生产总值(2022年)的2%(现时约为1.7%)。

消费是个人选择,邻近香港的大陆地区,人力丶机器丶土地等都较香港便宜,内地消费比香港性价比高自然不过,因此港人北上消费形成习惯,首先是合乎经济理性的决定。其次,经过特区当局长期推动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甚至劝吁港人融入大湾区,北上消费正是当局成功争取的结果,只不过未看到互利双赢,却先见零和游戏的此消彼长。

特区当局可以静候时来运转,待香港消费业界降价格丶增服务,逐步以竞争挽回劣势,但若非无为而治,也可加强宣传,突出本港特色以提振本土消费,同时开征离境税,拉近两地消费成本,也可运用税款推动本地消费业。不过,两者首先都需要以香港利益为本位的竞争意识,但如是者,加强宣传犹如自打嘴巴,将香港由融入改为抽离大湾区之外,而徴收离境税除了贬损邻近大陆城市的经济利益,更可视为违反区域融合的国策。在如今“一国大丶两制小”的形势下,这些经济及宣传措施,相信当角局向上方提出也成禁忌,更不要说主动实施了。因此,本地消费业只能自求多福,政府期望私营消费进一步提升以带动本港经济,相信也只流于良好意愿。

至于移民潮仍未止息,当局同样袖手旁观。一些七老八十的政治权贵,竟视移民潮如无物,表明不希罕有心移民的香港新一代,因为大陆人才比香港人更优秀,大可取而代之。立场所限,他们不满大量香港人以脚投票可以理解,却不能不顾经济影响,无视大批国民移居外地造成的经济损失。

具体来说,一是培养人才的社会及经济成本,以大学毕业生为例,单是十二年免费中小学教育加四年大学的津贴额,估计成本起码每人二百万,二是资金外流,每人带走一百万的话,三十万人就有三千亿之多,更有估计流走资金高达五六千亿,他们移走的话,近万亿的成本和资金就变成其他地方的资产。

还有,就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根据澳洲(澳大利亚)移民议会(Migration Council Australia)的研究估算,移民对澳洲经济有几方面的贡献。首先,移民大多年青及教育程度高,令澳洲人口之中,大学教育程度者增加六成,也增加不少专业及技术的人才,并提升整体的劳动参与率。也因此每名移民在经济上的贡献,估计比现有国民要高一成。整体而言,长远来说,移民亦有助提升平均国民生产总值接近6%。再从政府开支看,由于移民教育程度高,也等于降低政府培育大学生的平均支出,因为他们毕业后才入籍,而他们大多年青又有工作,以每个人口计,便降低政府对老人服务以至基础建设的公共开支。

相信这些经济考虑,正是目前加拿大、马来西亚、澳洲、英国等地方放宽限制,争取大量香港移民的经济考虑。反观特区当局“阔佬懒理”,不但任由人和钱不断流走,更继续政治挂帅,一齐从严,抹走两制的本质差异。

结果,经济上当然得承受两制大幅拉近至近乎合体的后果,即无法维持香港与大陆在市场品位上的差别,难以吸引大陆贵客来港消费,以抵销香港人北上消费的经济效果,同时价值上,令中青年两三辈人离心离德,部分人更移居西方国家,既削弱香港的实力,更成为中国视为对手国家的社会及经济资产,真教人摸不清,这是低级红还是高级黑的杰作?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责任编辑: 李安达  来源:RFA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804/1936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