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遭速删!很残酷但很真实 中共财政官曝秘辛

—触目惊心 中共省市县3级财政官员曝秘辛 爆红后遭速删

中共地方政府债务沉重收入大减,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但个中详情外界不得而知。日前,三位不同级别的财政干部接受陆媒采访时,披露了自己工作中的部分秘辛,地方政府的财政困境及乱象令人触目惊心。文章发表后不久即遭当局封杀。

资料图。上海一家银行的员工正使用点钞机清点面额我 100 元的人民币钞票。(JOHANNES EISELE/AFP via Getty Images)

中共地方政府债务沉重收入大减,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但个中详情外界不得而知。日前,三位不同级别的财政干部接受陆媒采访时,披露了自己工作中的部分秘辛,地方政府的财政困境及乱象令人触目惊心。文章发表后不久即遭当局封杀。

本周五(8月11日),中国《经济观察报》发表了一篇题为《财政局长这半年》的调查报道,省、市县三级财政机构的官员讲述了其所在部门今年上半年的部分工作现状令人惊心——空壳公司虚报经营数据帮助政府“做大财政收入数据”;将不达标的专项债包装达标以“增加”财政收入;地方财政入不敷出,靠政府投资“左手倒右手”让表面数据“看得过去”;退休队伍庞大,刚性支出太高,投资项目只能一律“顶回去”;官员们四分之三的精力都用于应付各种检查写报告;很多地方连基本的“三保”都难以做到……

省级财政:忙着“处理”空壳公司与隐形债务

某省份一开发区财政部门的负责人李建(化名)受访时向陆媒透露,他今年干的一件重要事情就是“清理区内的空壳企业”。

据其介绍,这些“空壳企业”在当地并没有实际业务,只是走帐交税,然后按照与政府财政机构事先协定好的比例提取政府的返还资金。这样做能够起到“做大财政收入数据”的作用,但现在连这种变相作弊的方式也行不通了。

“财政压力太大了,而且在财政支出的大盘子里,财政返还支出排序比较靠后,到了这个时候,甚至可能没钱返还”,李建说。在这种情况下,财政局只能取消与辖区内空壳公司税收返还方面的合作。

李建今年上半年所做的另一项“重大工作”,则是“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清零辖区内的隐形债务,而具体做法是“表外并表内,上级并下级”。例如,李建所在辖区的债务,经过一番操作后,实际上是让上级的城投公司给“并走了”。

李建干透露,他上半年做的第三件重要事情是“包装专项债项目”,就是委托专业的第三方把一些并不完全达标的项目包装为符合专项债申请要求的项目。他表示,虽然地方政府也会担心这样做将来被追责,但也没有其他办法可想。“当前财政压力太大,需要时间换空间。”他说,“资金下来,可以弥补其他各项支出的不足”。

市级财政: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某县级市财政部门的工作人员郑庄(化名)受访时也披露了如何应付各级政府检查的情况。

据郑庄透露,每年省级审计署的特派办,市里的审计,县区里的审计,财政部的监管局,还有巡视组等等会不断来“检查”,他们不少的工作时间都是用于准备各种材料来应付各项检查。

“现在回过头来想想这半年,有意义的事情一项没干,除了应付检查,就是搞专项债项目、做预算,”郑庄坦言。他进一步披露,由于上级要求的材料“细化了最少30倍”,导致下面很多单位不断增加人手来应付。例如,自己所在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以前只有2人,现在扩充到30人。

另一名地级市财政部门的负责人田然(化名)也直言,今年是他从事财政工作20多年来“最困难的一年”。因为财政工作越来越不好干,很多地方财政局长成了一个“令人嫌弃”的职位。

“现在财政工作不好做了,收入上不来,但是刚性支出还不断增加,”田然感叹道,“这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田然表示,据他了解,同省的不少地区连“保运转、保工资、保民生”都出现了问题,今年下半年的财政预算“更没底”。

县级财政:靠“左手倒右手”制造财政“恢复”假象

中国中部某县财政局局长陈康(化名)受访时报告陆媒,县区平行部门和乡镇的人在县财政局办公室外排队要钱的景况,现在几乎成了他每天都要面对的常态。

“来要钱的部门都是有理由、有需求的,但是没钱,”陈康说,“以前还可以从基金预算(土地出让收入)安排资金,现在哪有资金去安排?”

因为地方政府手中没钱,现在领导也不再催投资了,对财政局就一个要求,“保证三保,保证工资”。

陈康表示,虽然已经公布的数据显示各地财力得到了“恢复”,但内部人很清楚,这种“恢复”一方面是因为去年的基数低,另一方面就是靠一些“技术调整手段”做出来的表面现象。例如:当地上半年的耕地占用税,基本是用政府投资或者城投项目开工缴纳的,而且是财政给资金代缴,实质是就是“左手倒右手”。

在支出方面财政局也面临著巨大压力:机关事业退休人员不断增多,导致在职缴费人数和退休人数的供养比不断提高;政府债券还本付息进入高峰期,要落实所谓“惠企纾困、稳增长”的政策十分艰难。

至于如何来应付这项困局,陈康表示,下半年的首要工作就是“应收尽收”;其次就是多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支持;再次便是多储备专项债项目;最后继续盘盘家底,“看看还有什么可以盘活的资产”。

文章报道发表后一度在网络上被热传,但不久许多转载这篇文章的链接就无法打开了。

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转发了这篇报道的部分截图,并吐槽说:这篇文章难得说了点儿实话,透露了一些“很残酷但很真实的现实”,结果很快就遭到了封杀。

责任编辑: 方寻  来源:新唐人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813/1940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