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动态 > 正文

何清涟:尼日尔政变关连当今世界的三重博弈

作者:
西方国家当中,只有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是资源国,多数是资源依赖国。俄乌战争后,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陷入失败,主因就是资源依赖国制裁向欧盟尤其是德国提供资源的俄罗斯,变主动为被动;尼日尔政变更加凸显了这个问题:资源国正在扭转全球化以来由资源依赖国话事的不利地位,用经济学术语表达,就是国际资源市场正在由买方市场(定价权在买方)转化为卖方市场。

尼日政变发生后,法美俄中几个大国对这国的关注与表态(包括行动),让这个国家成为世界焦点。(美联社

7月26日尼日发生政变之前,世界上知道这个西非国家的人不多。政变发生后,法美俄中几个大国对这国的关注与表态(包括行动),让这个国家成为世界焦点,外界最关心的当然是一个西非小国为何牵动这么多大国神经,美国就此的表态为何越来越强硬?

尼日尔虽小,牵涉到当今世界三重博弈。

第一重:非洲旧殖民地与宗主国的恩怨情仇

非洲是世界面积第二大的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相比之下,欧洲的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在20世纪60年代前的旧殖民时代,英、法、德、意等欧洲列强在非洲曾展开激烈竞争,都拥有大小不等的殖民地。

其中,法国是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大殖民帝国,在巅峰时期(20世纪30年代)拥有135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约占世界总面积的十分之一。二战结束后,尽管法国是战胜国,但是国力大幅衰退,再加上民族主义在世界各地兴起,导致非洲的法国殖民地纷纷独立,一共产生了20个国家,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联合国(UN)对非洲国家发展情况的划分,在法国殖民地中,没有一个是发达国家,其中13个法国殖民地(包括尼日尔)都属于最不发达国家。非洲国家不擅长现代工商业,独立之时曾赶走宗主国的企业,但后来又相继请回(或者主动回来)。这些国家与西方国家的关系错综复杂。以尼日尔为例,它既是重要的铀生产国,也是西方国家在西非打击伊斯兰极端分子的关键盟友,更是欧盟打击漠南非洲非法移民的重要盟友。

1960年代,在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大潮席卷世界,全世界对殖民主义的批判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潮之时,法国出于对殖民主义的赎罪意识,认为阿尔及利亚等前殖民地的移民可补充本国低端劳动力的短缺,大量引进了该国的黑人穆斯林移民,这些移民包括其二、三代后裔,始终未能融入法国社会,终成今天法国国内政治冲突之由。

尼日尔在独立后与法国一直保持紧密关系,本次政变前该国驻有大量法军提供帮助,但随着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持续侵入,民众认为法国对他们的帮助不够。前宗主国的企业为了能在非洲经营下去,多半采取了厚薄不等的让利经营。但因非洲在民解运动之后,民族意识觉醒,对原宗主国的经济让利一直存在新殖民主义指控,尼日尔当然也不例外。该国近年来特别寄希望于俄罗斯的帮助,导致整个地区的反法亲俄情绪高涨,与另外两个前法国殖民地马里及布基纳法索近年政变以前的状况相同。

迄今为止,法国在自己的老殖民民经历了四次失败,先是布基纳法索、马里和中非共和国,迎来了莫斯科和瓦格纳,最后是尼日尔。

第二重:资源国与资源依赖国的博弈

8月2日,布基纳法索政变后上台的年轻总统特拉奥雷(Traoré),在一次电视讲话中问了一个老问题:“为什么非洲有富足的矿产,充足的资源,而非洲却是全世界最穷的大洲?非洲国家需要满世界乞讨?我们现在有机会缔结新的关系,我希望这些关系能带给非洲人民更好的未来。”

这段话看似简单,但其实涉及到与当今世界秩序有关的双重博弈,一是资源国与资源依赖国的博弈,二是资源依赖国之间的博弈。

资源国与资源依赖国的关系,若按新马克思主义的中心-边缘论定义,资源国多是发展中国家,它们从殖民主义时代开始,就一直受资本-帝国主义的剥削,因此陷入贫穷落后。这一理论就是非洲、拉美反殖民主义的思想武器。

再回到法国问题上。尼日尔是个农业国,但拥有非洲最高级别的铀矿石。据世界核能协会信息,2022年,该国铀产量为2020立方吨,约占世界总产出的5%。尼日尔经济基本取决于铀的出口收入。据法广7月31日引用欧洲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技术委员会的数据,2005年至2020年期间,尼日尔是法国第三大天然铀供应国,占其供应量的19%,仅次于哈萨克斯坦和澳大利亚。2022年,尼日尔是欧盟第二大天然铀供应国,份额为25.38%,为13个欧盟成员国正在运行的约103座反应堆生产燃料,其中一半在法国(56反应堆)。

7月26日尼日尔发生政变,给铀矿业务供应带来变数。法国总统府已经明确表示,马克龙“不会容忍任何针对法国及其利益的攻击”。不过,法广报道也指出,对尼日尔近年来与法国的疏远,法国也认识到尼日尔“不再像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是巴黎的战略合作伙伴”,核运营商法国电力公司“十年来一直遵循供应组合多元化战略”,把铀的供应“转向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澳大利亚等中亚国家”。

非洲国家对西方始终存在受害者情结,有些国家反西方情绪强烈,这些导致它们在尼日尔政变上难以统一行动。尽管法国、美国都支持西非经共体出面军事干预恢复秩序,西非经共体最初也下了最后通牒,但到了8月6日最后期限,并未对尼日尔采取军事行动。半岛电视台分析,西非经共体对尼日尔政变的激烈反应也揭示了其15个成员国联盟中不寻常的裂痕。随着地区战争的威胁明显悬而未决,各国都在一场即将发生的重大对决中争先恐后地选边站,一边是较富裕的沿海经济体,另一边则是军事领导的内陆经济体。8月10日,西非共同体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举行的峰会结束时发表声明,对尼日尔继续谴责并实施经济制裁、关闭边境等措施,但重申其打算保留解决尼日尔危机的所有选择,他们坚定支持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尼日尔危机。

第三重:美俄法中等大国的非洲博弈

8月1日,德国之声发表《尼日尔军事政变中国投资受何影响》,其中提到,中国是尼日尔第二大投资国,仅次于前殖民地宗主国法国。截至2020年底,中国对尼日尔的直接投资为26.8亿美元,均采取与尼日尔政府合作方式,双方以股份形式分成。中国在尼日尔最主要的投资方是国有能源巨头中石油以及国有的中国核工业集团,主要用于开采石油和铀。比较大的合作项目有阿加德姆油田、津德尔炼油厂(SORAZ),以及2019年9月中石油与尼日尔政府签订的石油管道协议,在阿加德姆油田与贝宁港口城市科托努之间铺设一条长达2000公里的管道,投资将达到40亿美元(包括阿加德姆油田第二期工程在内),据中石油一份声明,截至今年2月,该项目已完成63%。

中国在尼日尔的铀矿项目其实处于暂停状态。2007年,中国核工业集团与尼日尔政府合资在该国中部开发阿泽里克(Azelik)铀矿。中核持有项目37.2%的股份,中国投资实体中兴金源科贸有限公司持股24.8%。2009年,尼日尔政府从中国国有的进出口银行获得6.5亿元人民币的贷款,用于该项目的开发。由于市场条件不利,该项目于2015年暂停。

综上所述,法中两国在尼日尔的战略利益不在一个量级。首先,铀的重要性对法国来说非常关键,法国商业调频电视称“铀,是半个世纪以来将尼日尔和法国联系在一起的宝藏”,中国投资几乎失败;从石油来看,2019年,中国从非洲进口了9250万吨原油,创历史最高值,但在中国原油进口总量里的占比已从33%的峰值下降到18%。2022年,中国从非洲各国进口的原油数量降至5000万吨以下,占中国原油进口总量里的占比已经跌到10%以下,创1998年以来最低。必须说明,非洲原油进口主要是在安哥拉、尼日利亚、刚果(布)等国家,尼日尔的主要处于投入期。因此,两国对尼日尔政变的表态不一样,马克龙称威胁了法国的安全与利益;中国则表示密切关注事态发展,敦促尼日尔各方维护稳定。

美法真正担心的其实是俄罗斯力量对尼日尔特别是非洲的渗透。7月27日,第二届俄罗斯-非洲峰会在圣彼得堡开幕,54个非洲国家中的49个国家将参加为期两天的俄-非峰会,17个国家以国家元首级别参加。这次尼日尔政变之后,政变领导者并不掩饰自己的仇法亲俄情绪,四天后公开在街头书写标语“打倒法国和帝国主义,俄罗斯万岁!”分析人士指出,在非洲这些法国老殖民地,法国影响力正在式微,而俄罗斯、中国、土耳其等其他大国在该地区的存在不断增强。

西方国家当中,只有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是资源国,多数是资源依赖国。俄乌战争后,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陷入失败,主因就是资源依赖国制裁向欧盟尤其是德国提供资源的俄罗斯,变主动为被动;尼日尔政变更加凸显了这个问题:资源国正在扭转全球化以来由资源依赖国话事的不利地位,用经济学术语表达,就是国际资源市场正在由买方市场(定价权在买方)转化为卖方市场。

责任编辑: 李安达  来源:上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821/1943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