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不顾重磅利好外资疯跑 他们究竟看到了什么魔鬼

 

 

一定是哪里出问题了!

周末政策火力全开,但A股高开低走,从涨5%一路下跌至0。

搁以前,降印花税、暂缓IPO和再融资节奏等等,这一套组合拳下去,A股得大涨8%-9%,上涨时间至少得持续一周。

现在,股市就大涨了几分钟。一定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更严峻的是,这边释放重磅利好,外资却疯狂跑路,北向资金流出约90亿。

这极其不正常。

因为“每次释放利好,就是逃跑的绝佳时机”,是股市剧烈动荡时候的准则,比如2015年。

现在,他们就开始这样操作了,不符合逻辑。

外资,究竟看了什么魔鬼?

1.政策火力全开又如何呢?

8月27日,财政部和税务总局联合发文,印花税减半征收。同时,证监会又连发三文,放松股市加杠杆限制,收紧IPO节奏,规范减持行为等等。

所有政策都有一个共同的方向:刺激股市上涨。

火力全开的政策中,有两个政策直接刺激市场情绪,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

一个是,印花税减半征收;另一个是,放松股市加杠杆限制。

先看印花税减半征收。

8月27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为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自2023年8月28日起,证券交易印花税实施减半征收。

目前,证券交易印花税按照卖出时成交金额单边千分之一收取,现在印花税减半征收意味着,卖出股票割肉的时候,少交一些税。

逻辑上并不会直接刺激投资者进场买股票,不会刺激股市上涨。

投资者之所以进场买股票,仅仅是受市场情绪影响而已。

今年前7个月,证券交易印花税1280亿元,同比下降30.7%。放在当下的大环境看,各行各业都缺钱,也都急需用钱。

此时降低印花税,其实就代表了监管层的一个态度:诚心刺激股市上涨。

再看放松股市加杠杆限制。

8月27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发布通知,修订《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将投资者融资买入证券时的融资保证金最低比例由100%降低至80%。此调整将自2023年9月8日收市后实施。

此外,本次调整同时适用于新开仓合约及存量合约,投资者不必了结存量合约即可适用新的保证金比例。

什么意思呢?

以前100万元的保证金,最多可以向证券公司融资100万元买股票。现在,最多可以向证券公司融资125万元买入证券。

可以看出来,调整后投资者杠杆可以加到1.2倍。

本质上,是扩大了股市杠杆交易规模。

这个影响是什么呢?

必须明确一点,股市牛市,离不开源源不断的资金流入的支撑,其中杠杆资金是重要的一股力量。

比如,2015年大牛市,杠杆资金的力量就非常明显。

据证券时报不完全统计,通过融资融券、伞形信托、股票质押回购、股票收益互换、银行贷款流出等工具,银行自有资金及理财资金入市规模远超3万亿元。

券商融资融券业务,准入门槛高达50万,即便放松了杠杆限制,杠杆比例也非常低。

相比之下,之前的场外配资业务基本上没门槛,而且可以随随便便加到10倍杠杆,10万元撬动100万,一个涨停就是100%-200%的收益。

这就意味着,放松券商融资限制,投资者杠杆比例从1倍增加至1.2倍,对股市确实有一定的支撑作用,但是影响更大的是,市场情绪。

总体来看,无论是印花税减半,还是放松股市加杠杆限制,这两个政策都是短期利好政策,仅刺激市场情绪。

它们对市场基本面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对长期市场机制更没有实质性影响。

2. A股生态改变了吗?

能够影响A股长期机制的有两个:一个是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另一个是,进一步规范大股份减持行为。

为何这样说?先看一下,之前A股生态状况。

之前,大家怎么看A股?它就是一个“融资”工具,定位上来讲,很难给股民“造富”。

1、它只关注融资规模大小,而不是股市涨了多少。

比如,2022年,A股都那么疲软了,一年两次跌破3000点。

但是,A股IPO融资并没有停,一年融资了5854亿元,同期美股才1425亿元(约合207.9亿美元),英股才募资45亿元。

A股这哪是融资啊,这是抽血啊,而且是趁其虚弱的时候抽血。

所以,沪指多次在3000点附近徘徊。

之前,动态调整股指成分后,把垃圾股去掉,只留好股票,大家都一致认为,对比国外市场,最起码股指长牛该来了。

现实情况呢?脸打得生疼!

2、大股东,圈一笔钱就跑,不分红不派息。

当下上市公司IPO或增发等,大股东的本意并不是为了公司长远发展,而只是为了圈钱。

所以,出现了五花八门的大股东减持套路,比如“刚解禁就减持,一天都不能多拿”、“一边增发,一边套现”、“前脚发重大项目,后脚发布重大减持”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离婚式、清仓式、套路式、组团式等花式减持套路。

减持途径也不断创新,二级市场直接甩卖已经过时,大宗交易转让也不高明,不少大股东通过换购ETF的方式减持。

减持那么多,得来的钱也花不完啊,怎么办?反手又借给公司,每年收取利息。

这就明摆着,根本不看好公司发展,割了韭菜又赚了韭菜的利息。

因此,在这个生态上,上市公司大股东不会大规模分红。

如果股票退市了,那么对于大股东也是利好,反正该套现的就套现了,退市后就不用提心吊胆的财务造假了,这叫顺利上岸。

如果还想圈钱,那简单,再搞一家公司,三年后重新上市就行了。

3、对于投资者来说,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赚一笔就赶紧落袋为安,不会长情。

为什么基金经理风格会“漂移”,搞医药的基金会重仓人工智能等等?就是因为,基金经理知道,不炒概念不赚钱。

为什么大家都批评A股没有长线资金?因为这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财务不真实,没有投资者保护机制,大家自然不敢长期拿一只股票,“老八股”等等案例还少吗?

在A股,任何没有及时止盈的投资,终究有一天会跌回去。

3. A股的问题究竟在哪里?

这些本质问题是什么?A股的风险和收益失衡了。

这个问题已经积重难返,达到了临界点,完全破坏了市场信心。

对于普通股民来说,A股的风险太大,收益太低。

股市永远在3000点徘徊的根源是,大股东的风险和收益错配了,即风险太低,收益太高。

1、证监会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如何影响大股东风险收益的呢?

证监会有几个安排:

根据近期市场情况,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

对于存在破发、破净、经营业绩持续亏损、财务性投资比例偏高等情形的上市公司再融资,适当限制其融资间隔、融资规模。

严格要求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应当投向主营业务,严限多元化投资。

房地产上市公司再融资不受破发、破净和亏损限制。

整体看,其实就是放缓IPO、以及增发股票的节奏,减少对股市的“抽血效应”,刺激股市上涨。

分开来看,上市房企再融资,放松了条件,目的是,拯救开发商,拯救房地产,这可以理解。

但是,客观上,它恶化了房企的风险和收益比,即房企业绩再烂,它也能从股市融资,能够有机会“割韭菜”。

对于其它垃圾公司再融资,监管层限制再融资的次数和规模。

什么意思?

监管层虽然无法左右大股东利用融资的效率,但是可以降低大股东的圈钱便捷度,人为的提升大股东圈钱的成本。

这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大股东们的风险和收益。

但是,要想让A股永远告别3000点,这种靠行政命令的指引还远远不够,应该形成制度性安排,以及惩罚性机制,

让大股东圈钱的时候也能够三思而后行,想想这样圈钱划算不划算。

只有让大股东在圈钱的时候付出一定的代价,他们才不会肆无忌惮的圈钱,才不会把上市割韭菜当作最终目标。

2、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如何影响大股东风险和收益?

证监会发文称,上市公司存在破发、破净情形,或者最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净利润30%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

这个政策直接对大股东圈钱套现做出了限制,属于提高大股东圈钱成本。

一定程度上平衡了大股东的风险和收益。

它的问题是什么呢?

1、逼迫本来要跑路的大股东,提前跑路。

今天股市,有不少大股东砸盘的身影,因为它们再不跑可能就跑不掉了。

2、只限制大股东跑路,广大机构投资者抛售,并没有受到限制。

3、同样的,这个规定也有一些漏洞,那就是大股东违规的惩罚机制。

现在大股东减持,也有很多政策限制,但是他们还是花式减持套现,根源在哪?惩罚机制不够。

比如,大股东隐瞒一致行动人,违规减持套现了29亿,一看证券法,只能顶格罚款60万。

这种情况,会让今天和以往出台的所有政策,都变成一个笑话,股市也永远徘徊在3000点。

股市,不是公地,不是谁都可以过来割韭菜的。无论大股东还是金融机构,割韭菜,必须付出代价。这才是正常的市场。

引入和切实落实惩罚机制,才能够平衡股市的风险和收益,A股才会永远告别3000点。

总结:外资为何慌不择路外逃?

1、趁政策落地前,大股东提前套现跑路。

2、股市风险和收益严重错配,彻底击垮了市场信心。

3、惩罚机制严重匮乏,导致很多好政策都变成一张废纸。

股市,其实是很多领域的缩影,比如消费、MY经济等等。貌似出台了很多政策,但就是没什么效果。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根源。

责任编辑: 方寻  来源:资本时差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829/1946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