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惊人之语 > 正文

哇!中纪委敢查时任总书记 敢查习近平吗?

作者:

最近三个月,大陆一再有网站刊登中纪委接到举报华国锋的信件并严查的旧文,让人无法不联想到古人常用的春秋笔法。这篇旧文曾于2018年7月刊载在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机关刊物《学习时报》上,并由新华网随后转载。

众所周知,华国锋是毛泽东死前钦定的接班人,他是毛的亲儿子的身世,在中共党内并不是秘密。在毛死后,华没有“辜负”所托,除了祭出“两个凡是”,继续遵循毛的政策和指示外,还花费巨款为毛在天安门广场修建了坟墓。为了巩固权力,他也支持军委副主席叶剑英与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除掉“四人帮”发动的宫廷政变,其后,华成为毛之后集党政军权于一身的中共最高领导人,并同意邓小平复出。

1980年后,华国锋因跟邓小平发生政治路线上的激烈冲突,被迫离开了中共权力核心,由邓小平执掌大权。此后,华国锋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并且在中共权力传承的官方叙事中被抹去。

然而,就在华国锋退出权力中心不久,一封举报信被送到了中共中纪委。一时间,中纪委的官员们乱了手脚,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很快,这一消息就被中央上下全部得知。时任中纪委常任书记的黄克诚自然也知晓了这一封针对华国锋的举报信,于是他马上赶到纪检委,仔细阅读这一封举报信。

检举信主要提到华国锋的三件事:一是华国锋去江苏视察,当地政府为了华的安全和出行方便,提前封锁道路,搞戒严,造成上班族迟到,学生迟到,甚至部分地方出现交通拥堵,引起群众不满。

二是中央党校的教授写信称,有人把华国锋在中央党校作报告坐的椅子送到博物馆,作为文物进行展览。有民众认为,华国锋这是带来了极大的个人主义崇拜之风,破坏了社会风气。

三是山西群众写信反映,山西地方政府在华国锋交城的老家,修缮其故居建纪念馆,有搞个人崇拜之嫌。

看罢举报信,黄克城于是下令调查,并向众人保证:“大胆调查,一切后果由我来承担”。同时,黄克诚也主动把这件事告知华国锋,让华有个心理准备。

华国锋得知后,亲自赶到中纪委,并就这三件事给了解释。首先华国锋在江苏期间,确实出现了管制道路,造成交通拥堵的情况,但命令不是来自华本人,是当地政府商议后的做法,但结果却造成了混乱,华已对相关负责人提出批评。

其次,华国锋所坐椅子被党校工作人员视作文物送入博物馆展览,确有此事,但华本人称并不知情。现在已经撤下了椅子,并对当事人做出了严厉的批评。

至于山西交城政府为华国锋修缮故居一事,华的解释是实际修缮的是自己哥哥的居所,因为自己在交城早已没有居住的地方。

华国锋的解释的漏洞在于,在江苏交通出现混乱的情况时,华为何不马上下令停止管制?还有山西政府不是因为华国锋的缘故,凭什么给华的哥哥修缮住宅?

不过,华的解释好歹可以说得过去,至少从表面上看,损害领导人声誉的“坏事”都是底下人做的,领导者并不知晓,领导人的“光辉形象”还在。

据说黄克诚听完华的解释后,也是松了一口气。其后的调查结果也与华的解释一致,黄克诚也向华国锋道歉。但华国锋为此还上门向黄克诚表示自己的感谢,称赞黄克诚敢讲真话等。

这样的文章在2018年新华网转载后,被大量转发,甚至在微信朋友圈中刷屏。彼时北京学者荣剑在推特发文称,“从昨晚到今早,国内网路上到处是华主席认错的帖子。主席也会犯错,主席也会被中纪委严查,主席的错主要是搞个人崇拜。主席要有认错的雅量,没认错的雅量就不要当主席……”

不过,很快,该文和相关评论在当晚就全部被删除。背后折射的是中共高层江派与习派的赛局。

但显然,这篇文章还是引起了高层的注意。很快,在7月13日,网传中共中央办公厅下令全国撤下习个人的画像以及含有习照片图像的海报、宣传品等。中国多地官方同时要求各单位不要张贴习的画像,已经张贴的要紧急撤下。也是在同一时间,陕西省社科联发布的“梁家河大学问”研究课题被官方紧急叫停,叫停原因并未披露。

7月14日,中共新闻联播再提“旗帜鲜明讲政治”,“维护中央权威”,“自觉与中央保持一致”,似是习在向那些“搅局者”发出警告之音。

如今,同样内容的旧文再现网络,应该还是意有所指。与华国锋相比,习近平出行何止只是交通管制,连沿街的窗户、门都要被封,相邻小区居民出行也要受限。

还有根据网路上的曝光,习在视察时碰过的大量物品,包括椅子、毛巾和马桶等,都被拿来展出。这说明谄媚已经成了官场的流行病。

至于习近平之父习仲勋在陕西富平的陵墓,更是在习上台后,大规模扩建,据说占地4万亩,面积相当于三分之一的香港

那么,对于习的不符合中共党规的做法,为何没有人敢检举呢?为何没有中纪委书记敢查呢?为什么习不主动认错?那是因为现在的中共政权已经走入了末路,对任何不同的声音,都采取暴力打压下去,以此苟延残喘。而所有的上位者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习要“忠诚”,哪怕是表面上的。现任中纪委书记李希是习的嫡系,估计他收到任何关于习的负面讯息,都会毫不留情地压制下去。

网路上曾流行这样一段话:“如果尖锐的批评完全消失,温和的批评将会变得刺耳。如果温和的批评也不被允许,沉默将被认为居心叵测。如果沉默也不再允许,赞扬不够卖力将是一种罪行。如果只允许一种声音存在,那么,唯一存在的那个声音就是谎言。”

责任编辑: zhongkang  来源:人民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1124/1982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