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无限唏嘘:不到5年,香港成了国际金融中心遗址

日前,李家超在京港洽谈会开幕式致辞时称,与内地金融监管机构合作,协助国际掌握和了解国家政策。

李家超表示,自从香港全面复常以来,国际大型盛事在这亚洲国际都会举行,国际金融论坛今年5月成立香港中心,充分展现国家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信心和支持。

然而在向国际宣传的同时,近日有立法会议员提到,有内地网上平台形容香港与兵马俑相若,将成“国际金融中心遗址”。

透过翻查大量网络资讯,发现内地网络的确出现有观点以“国际金融中心遗址”称呼香港,而且观点持续数月,讨论至今依然存在于内地网络。

“短短几年,沧海变桑田”

微博、小红书、微信平台上,都出现了不同的“遗址”说法,解释不同原因,8、9月开始,微博便有“遗址”的说法,例如大V的“天涯飞刀”说,现在的香港股市,被人戏称“金融中心遗址”,“不过短短几年,沧海变桑田,让人唏嘘不已”。

而被称为“遗址”的主因,是创业板接近归零。

11月中微博“江湖人称宋教授”表示“港股成交只剩下日均800亿港币,100亿美元出头,53%的股票接近零交易,加起来不及美股的龙头股单个股票的交易量,曾经的世界前三股市落到了这般田地!建成世界3大金融中心花了100多年,香港成为金融中心遗址,只花了不到5年!”

就近日“台股超车港股”后,“遗址”说法又再度出现,有网民认为“国际金融中心靠的是实力竞争,遗址才需要靠维护”。

参观交易广场“遗址”

至于小红书上,原来除了来港影路牌打卡,也零星出现了一种旅游方式,称要来港参观“国际金融中心遗址”打卡,有网民说“国庆香港游,来参观亚洲金融中心遗址”、有人拍照留念说“香港市,曾经的国际金融中心”,也有人专程到中环交易广场,拍下“无流动性的前世界金融中心遗址”,从而引起了一番讨论。

回应多指出“遗址”说法与事实不符,认为香港金融业工资还是大幅高于新加坡,香港“堕落多一百倍都是在贵州之上”,有人则戏称“交易所已经全面走电子化了,所以这个交易广场确实是个遗址”。

内地旅客爱到兵马俑类“遗址”打卡

两日前,微信的《独家》频道,也刊出了“国际金融中心遗址的真相”,再次陈述此一现象;频道“GZ哲说”则贴文章标题“有人说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遗址你怎么看?”文中亦唱反调,指出了香港的不少优势,例如医疗和卫生水平,又例如“健全、自由的营商环境”,文章还比较了内地的金融中心,评说内地“以银行等金融机构等名义建几座高楼大厦,取个金融中心等名字,招租一些打着金融科技、金融服务实则从事放贷甚至高利贷、催收等灰色产业等企业,这也叫金融中心?”

这类说法,印证了“国际金融中心遗址”目前在内地极具话题性。

虽然暂时未能阻止内地网民讨论,不过从内地旅客爱到兵马俑这一类“遗址”打卡参观此一现象,会不会已经出现了商机?

责任编辑: 李冬琪  来源:雅虎财经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1201/1985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