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言论 > 正文

王赫:穆迪下调信用评级 中共诡辩自曝其丑

作者:

国际信贷评级机构穆迪9月21日下调了华润置地等具有国资背景的大陆房地产公司的评级至负面。

12月5日,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之一穆迪发布报告,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中共跳脚,以“财政部有关负责同志”答记者问的方式,表示“感到失望”,讲了一大堆诡辩的话。针对诡辩,本文做五点评论。

第一,2023年的一个突出现象,就是国内外关于中国经济走衰的认识,空前的接近一致。举几种表现。(1)中共国家外汇管理局11月3日公布的7~9月国际收支显示,外商投向工厂建设等的直接投资为-118亿美元,这是自有可比数据的1998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2)8月10日,拜登直白地说:中国正在艰难应对高失业率和劳动力老龄化,使该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的一枚“定时炸弹”,并对其它国家构成潜在威胁。(3)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跌破7,且成常态了(过去“破7”几个月就反弹回去了)。(4)被称为“聪明钱”的北向资金,2021年净流入4,322亿元创历史新高,但2022年同比骤降79.17%仅为900.2亿元,2023年继续大幅下跌(见表1)。

表1:2023年1-11月北向资金净流入额

单位:亿元人民币

月份
净流入额 1412.90 92.58 354.40 -46 -121.39 140.26
月份 十一 十二
净流入额 470.12 -896.83 -374.60 -447.86 -17.8 ——

          

资料来源:媒体公开数据

穆迪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只是顺应了这个共识,但做得还非常保守,因为它仍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A1)不变。事实上,穆迪的下调力度,远不够揭示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形。

第二,为什么下调评级展望?穆迪解释,政府和公共部门(······)将向陷入财务困境的地区政府和国有企业提供财政支持,“对中(共)国的财政实力构成了重大风险”。的确,国内外普遍认为地方政府债务是中共一颗无法排出的定时炸弹。

这主要有两额原因。其一,增长迅猛,几乎失控。2019年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还不到20万亿元,截至2023年10月末,首次突破40万亿元关口。这还只是显性债务。其二,隐形债务更大(主要是地方国企——城投的有息负债),多方估计约60万亿。如此巨大的债务,地方财政根本没有能力偿还(体制内专家说也没想过偿还)。《华尔街日报》日前发文,30省市靠借新还旧避免违约,解决地方巨额债务面临紧要关头。借新还旧的规模有多大呢?陆媒第一财经报道,根据公开发债数据,今年前11个月,中共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总计约9.14万亿元,首次突破9万亿元关口,远远超过2022年全年发债规模(约7.4万亿元),相当于今年前三季度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约9.1万亿元);其中,一半多点是再融资债券(发行规模约4.59万亿元,同比增长约82%)。但问题是,借新还旧,只是把债务往后推,可债总是要还的,而且越积越重,中共根本没有解决办法,只是空喊什么要“制定一揽子化债方案”,却拿不出实质性的解决措施,其实是能拖一天是一天,坐等暴雷。

第三,穆迪不看好中国经济增长前景,打脸中共当局所谓的“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穆迪预计,2024年和2025年中国的年经济增长率将放缓至4.0%,2026年至2030年平均为3.8%。这与国际几大经济机构的预测相似。例如,10月1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23年中国GDP增长率预计从预测数值从5.2%下调为5%,将2024年的预测下调0.3个百分点至4.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走出疫情限制的中国经济“正在失去动力”,尤其是“房地产行业的危机造成的障碍”。而在2月3日发布的“中国2022年第四条磋商报告”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随着劳动力的萎缩和资本投资回报的减少,如果不进行改革,估计未来五年中国GDP的增长率将降至4%以下。如果是这个速度,中共将无法完成其“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还有的研究机构预测,现在至2049中国经济的增长率将更低,只有2%-3%。总之,对中国经济远景更对的是悲观预测。

第四,中共没能化解穆迪对财政可持续性的担忧。官方数据,2023年1-10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7,494亿元,同比增长8.1%。看似不错,细看则是另一回事。其一,187,494亿元中,非税收入惊人的同比下降3.8%,说明已难多渠道盘活闲置资产带动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中共财政的最后一根支柱已经动摇;其二,187,494亿元中,税收收入虽同比增长10.7%,但这主要来自国内增值税(同比增长51.8%),因为去年同期留抵退税较多、基数较低;而更能反映经济状况的国内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这三大税,分别同比下降4.8%、6.3%、0.5%,由此推论可以2023年的经济比2022年更差(2022年这三大税都是增长的,只是增值税下降29.1%)。其三,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缺口压力居高不下,长期所谓“紧平衡”。(详见笔者“十月数据揭中共财政形势恶化”一文)

第五,“财政部有关负责同志”说:土地出让收入是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的主体,土地出让收入是毛收入,收入减少的同时,也会相应减少拆迁补偿等成本性支出。这与事实有出入。官方数据:2023年1-10月累计,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4992亿元,同比下降20.5%;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相关支出38811亿元,同比下降17.5%。同时参考2020-2022年相关数据(见表2),显示:(1)2023年1-10月,卖地收入、支出相抵,还倒欠3849亿元,是2020-2022年盈余状态的大逆转;(2)卖地收入下降幅度大于支出降幅,卖地收入涨幅也大于支出涨幅,说明支出有一定的刚性和稳定性,不会随着卖地收入的减少而成比例的减少,这对地方财政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表2:2020-2022卖地收入、支出数据

单位:亿元人民币

年度 卖地收入 增长率 卖地支出 增长率 备注
2022 66854 -23.3% 63736 -17.8%  
2021 87051 3.5% 77540 2.6%  
2020 84142 15.9% 76503 1%  

数据来源:中共财政部

事实上,1989年以来的30多年里,穆迪只在2017年将中国信贷评等由Aa3降至A1(理由是整体经济的债务可能实质增加,与其对国家财政的可能冲击);这次只是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维持A1评级不变。应该说,穆迪的做法,是相当温和、保守的;中共“财政部有关负责同志”的辩解不能成立,是诡辩,而诡辩只会刺激各界的厌恶和反感,加速“去风险”。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中文大纪元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1207/1987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