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中国经济到底怎么了?分析指五大“病因”

作者:

过去一年,中国经济面临诸多“痛点”,股市一次次爆发抛售浪潮,外资大撤离,中国民众对经济前景丧失信心,通缩的幽灵在盘旋……很多人不禁问道,中国经济到底怎么了,病因是什么?

中国依赖大量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的经济模式正在崩溃,经济放缓,公务员薪资大幅下降,地方政府负债累累,失业率持续居于高位。中国经济困境的病因是什么呢?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导,这些因素包括中国经济增长引擎熄火,消费者信心萎靡不振,通货紧缩,中国债务问题和外资撤离等五大问题。

房地产:经济增长引擎熄火

房地产一直是中国经济的引擎,曾占中国经济的约四分之一。但这一行业从2020年起逐渐陷入危机。中共当时推出“三条红线”政策,试图防止房地产开发商负债累累,以消除金融风险,但中共得到的却是房地产行业的崩溃。这摧毁了中国的家庭财富,破坏了离岸债券市场,并剥夺了地方政府急需的收入。

中共在COVID疫情期间实施的“清零政策”严重干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这对房地产行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中国的楼盘销售、施工和投资急剧下滑。多家房地产巨头陷入债务违约。1月底,香港法庭对恒大集团下达了清盘令。

“房地产这个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熄火了。”《华日》说。

2024年,房地产销售预计将进一步萎缩,开发商可能面临更多的流动性问题。标普全球评级公司预测,在不利的情况下,销售额可能降至约10万亿元人民币。

图为2021年10月18日,恒大集团位于黑龙江省绥化市的一处楼盘。(VCG/VCG via Getty Images△)

消费者信心萎靡不振

在2023年,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消费、服务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都不尽如人意,这些经济数据都在描述一个事实:中国民众对经济前景没有信心。

BBC说,“没信心”成为过去一年的高频词,也汇聚了中国经济困境的所有症结。对于59岁的郭天然(化名)来说,信心的崩塌是一瞬间的事情。

疫情期间,郭天然在她生活的河南省买下一套房子,126平米,再加一个7万元的车位,一共花了82万元人民币。

“买的时候,家里人还建议我买个大企业的,所以就选了恒大,风险小,而且物业服务好。结果没想到签约不到半年,就‘爆雷’了。”郭天然向BBC中文表示。

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加剧了中国消费者的悲观情绪。《华日》说,过去中国人不惜背上沉重的房贷也要买房,期待房价上涨能大赚一笔,现在房地产市场风雨飘摇,他们只好捂紧钱包。

面对疲软的消费需求,企业不愿意投资和招聘,这从极高的青年失业率中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政府债台高筑

根据《华日》的统计图表,中国总体债务已扩大到GDP的300%以上,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地方政府债务。

向开发商出售土地过去一直是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与土地销售有关的收入通常占地方政府收入的30%以上。在2019年至2021年期间,该份额约为40%。但房地产危机已经使地方政府的这一收入来源正在变得枯竭。这导致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与日俱增。

此外,房地产公司在中国债务中也占据相当大的比重。中国银行业在这两个高负债领域都有很大的风险敞口。面对经济增长乏力、通货紧缩和房地产市场动荡,银行的贷款损失可能增加,抑制银行向经济注入贷款,进一步给经济增长造成压力。

中国消费者信心动摇,影响经济复苏。(Wang Zhao/AFP/Getty Images)

通货紧缩

民众消费和民营投资的疲软导致了通货紧缩。通缩问题可能会成为一个难以克服的经济问题。价格下跌会侵蚀企业利润,让消费者推迟消费,等待未来会有更低价格。而这会导致企业降价,推迟招聘和投资,进一步抑制消费。

《华日》说,这是一种难以摆脱的恶性循环,一般要靠大规模政府支出、降息和扩大信贷来补救。但中共官员不愿意开足马力刺激经济,担心房地产泡沫再次膨胀,加重本已庞大的债务负担。

外资撤离问题

《华日》说,随着中国前景越来越黯淡,外国投资者正在逃离。自从1998年有可比数据开始,中国工商业每个季度都有外资流入。但这种局面在2023年第三季度宣告结束,当时中国的国际收支首次出现118亿美元的直接投资净流出,外国公司要么清空离场,要么停止在中国的利润再投资。股票和债券投资者也撤出中国金融市场。

作为一个投资目的地,中国在外国投资者心中的光环已经褪色,这里已不再是他们追逐回报和商机的地方。

中国经济仍面临更多挑战

投资者抛售中国股票的原因之一是对中国经济前景感到担忧,因为中国经济正在面临更多挑战。

挑战之一是人口危机。中国人口负增长开始困扰中国经济。中国面临出生人口减少,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这意味着中国的劳动力和消费者群体将缩小,将使中国未来更加难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此外,西方国家的对华“去风险化”也使得这些国家收紧对中国产品的进口限制。从而进一步加剧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

《华日》说,随着中国面临的经济挑战越来越多,刺激经济的选择越来越少,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增长注定比现在还要疲软得多。

责任编辑: 李冬琪  来源:大纪元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4/0302/2024865.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