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动态 > 正文

韩咏红:中国领导人访欧分化了谁

作者:

若中国要分化欧洲,真正的用意也是为了松动美欧同盟,以破解美欧联手围堵中国的企图。为期五天的中共国家主席习近平欧洲三国行,以习近平到访匈牙利受到炫目的高规格接待,以及中匈关系升级至“新时代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而来到小高点,再走向尾声。

匈牙利是北约成员国中,与中国及俄罗斯关系最密切的国家,这个人口不到1,000万的中等国家也因此被其他欧洲大国视为逆流,甚至被认为是欧盟中的“特洛伊木马”。

而习近平在匈牙利受到贵宾般的待遇则是意料中事。在抵步前,习近平就在匈牙利媒体发表长篇署名文章,赞扬两国友谊像匈牙利的托卡伊美酒一样“芬芳甘甜、醇厚绵长”。当习近平的专机进入匈牙利领空后,匈空军战机升空护航,总理欧尔班夫妇更亲自到机场迎接。

中匈确定“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意味着匈牙利与中国的亲密程度超越了俗称“巴铁”的巴基斯坦,但低于塞尔维亚、越南、老挝、古巴,这四个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塞尔维亚也是在本周习近平到访期间将塞中双边关系升级,成为首个和中国“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欧洲国家。

当然,这些双边关系的名号层级都不及中国与俄罗斯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共官方称中俄是“结伴不结盟”,实际意义是仅次于结盟。

习近平在时隔5年后再踏足欧洲,由于他近年已大幅减少出访次数,这次难得的欧洲行因而受到极大关注。西方媒体做了连篇累牍的报道与解读,大家尤其警惕的是,习近平此行会如何分化欧洲?还有评论认为,这是习近平“重燃欧洲新冷战之旅”。

习近平的目的地是欧洲三国:法国、塞尔维亚与匈牙利。其中,法国早就嚷着要“战略自主”,不愿当美国的跟班,但在贸易与俄乌战争问题上又与中国存在分歧,法国因而是各方观察习近平欧洲行是否取得突破的指标。塞尔维亚与匈牙利则早就归属于中国的朋友圈,中国公司正在建设长达350公里的塞匈铁路,就是三方密切关系的证明。

对于习近平的来访,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也有所求,并且是软硬兼施,但软为主。他对习近平展开的魅力攻势,包括精心准备多份珍贵礼物给习近平:一本1742年出版的《汉法词典》、1856年出版的雨果《沉思集》,据说售价超过5000欧元(约4.2万港元)一瓶的路易十三干邑白兰地、明星运动员签名的运动衫等。

马克龙还邀请习近平到法国西南部偏远山区、比利牛斯山海拔2100米的外祖母出生地,让习近平分享他的童年回忆,回报习近平去年陪着他,在习近平之父习仲勋居住过的广州松园品茗听曲。

马克龙这番落力招待,得到什么吗?在贸易上,中法两国达成协议,扩大猪肉至猪内脏对中国的出口,中国暂缓对法国干邑加征关税。据路透社引述法国外交人士说,习近平明确表示无意向俄罗斯提供武器,并准备调查为俄提供军民两用物资的问题。

习近平夫妇2024年5月7日与马克龙夫妇共游比利牛斯山,并观看舞蹈表演。

不过,针对俄乌战争问题,习近平强势反驳称,“反对利用乌克兰危机甩锅、抹黑第三国,煽动‘新冷战’”。至于马克龙试图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联手,针对中国电动车出口问题向习近平施压,更是碰了一个大钉子。习近平断然指出,不存在所谓“中国产能过剩问题”。

相比之下,习近平在塞、匈的访问则顺利得多,两国都张开双臂欢迎更多与中国的贸易和中国投资,包括铁路、绿色能源合作等。

对于习近平本次欧洲行,最为关注的或许不是欧洲各国,而是美国。欧洲媒体担忧中国分化欧洲,但是中国又何必分化欧洲呢?若中国要分化欧洲,真正的用意也是为了松动美欧同盟,以破解美欧联手围堵中国的企图。

从这个角度说,中共领导人此行可以说颇有斩获,在争取法国方面是略有推进、不让情况继续恶化已是成绩,而中国与匈牙利的关系,将持续对北约构成牵制。

此行中,习近平选在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25周年之际到访塞尔维亚,并且在当地媒体上发文强调“我们不能忘记”,就是向西方发出的明确信号,即中国和俄罗斯一样反对北约扩张,也认同俄罗斯对北约不断东扩而产生的安全疑虑。

中国对俄罗斯的这种立场,将使得中国与其他欧洲大国的矛盾难以解除。不过,种种迹象显示,中国并不追求完全缓解与这些国家的矛盾,但也不希望关系再恶化。至于习近平的塞尔维亚、匈牙利之行,则表明一个简单的事实:中国还有许多国家可以去,围堵中国是围堵不住的。

这算不算是对欧洲的一种分化呢?严格说是做不到加剧分化,也构不成新冷战。中国会利用经济实力,在自己的影响范围里继续发展,对于其他不同立场的国家,中国也会继续与它们保持既矛盾又互相交织的关系。

责任编辑: 李华  来源:联合早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4/0513/2054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