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军政 > 正文

外交休兵碰壁 马英九敢交兵吗?

 

(台湾)   (2008-08-28)

联合早报网讯)台湾自由时报发表文章指出,北京奥运已经结束,许多人在观察中国的对台政策会不会有什么变化?九月是联合国议题的热季,果然两岸的实际温度立即在王光亚的中国说帖中见了真章。

  在“外交休兵”的政策下,外交部这次透过十六友邦提出“审查中华民国(台湾)二三○○万人民有意义参与联合国专门机构活动的基本权利”案,要求联合国大会列入联大临时议程,在作法上,事前外交部曾刻意加以比较说,民进党时代是要取得联合国席位,今年改以先参加联合国所属国际组织,因此要温和务实许多。外长欧鸿链更信心满满地保证“绝对可以让大陆感受到我们的善意”。

  外交部的笃定其来有自,看看马英九的受访自述:“如果大陆不休兵,很快就看得出来,我们马上就恢复『交兵』。有些人觉得我们一厢情愿,当然不是,我们是『两相情愿』。”即是所本。

  相关谈话言犹在耳,联合国秘书处不巧就公布王光亚函潘基文的内容,这封信真像个照妖镜。莫非,自称和对岸两相情愿的马政府是一群“花痴”在治国?或者,王所谓一个中国、台湾地区、没有资格参与联合国专门机构,就是国共两相情愿的台面下共识?马先生同意去国家化,由对岸指定“台湾同胞”参与一中框架下的国际活动?若不同意,对岸显然未休兵,那么马先生要不要马上交兵?

  对照于中方一个中国的“硬道理”,外交部回应声明马政府祭出的却是软弱无能的“软柿子”,不要说蚊叮牛角,无济于事,甚至此等轻描淡写、不敢造次的虚应故事,坐实了马政府今年的联合国动作只是摆个姿态,交差了事罢了。

  外交是主权重要象徵,在不备好筹码下,主动把自己的主权拿去与敌人交易,寄希望于对岸有“情”能收手,原本就是悖逆逻辑的笑话,现在外交部吃了大亏却不敢撄其锋,未见“软实力”,已将国格践踏于脚底,如此弃专业的表现,形同自取其辱,这出令人不忍卒睹的歹戏,马政府难道还要唾面自乾演下去吗?

***************

杨锦麟
凤凰博报 由你开始
天天杨言080827
你休兵,他没闲着?
    马英九在接受台湾远见杂志专访时表示,他在外交上推动「外交休兵」,如果大陆不休兵,很快就看得出来,政府马上就恢复「交兵」。 这话说得有点咄咄逼人。
 
      所谓“外交休兵“,据说是两岸某种若隐若现的“默契”。,为了营造两岸缓和气氛,大陆近期也作出了诸多的努力,但并没有正式确认“外交休兵”,也没有任何人表示接受“休兵”的概念。
 
     两岸在国际社会上的实力对比,台湾明显略逊一筹, 今年以来,北京顾全两岸关系来之不易的缓和局势,在国际空间上或有某些政策调整或做冷静观察的考虑。
 
     北京似乎被一个主观设定的“外交休兵”概念画地自牢,因为担心两岸关系出现逆转, 担心台湾即可恢复交兵,而不得不委曲求全,至少在外界已形成这样的印象。
 
     最近,马英九政府一方面呼吁“外交休兵”,另一方面在参与联合国,加入东盟以及参与其他国际组织,以及加强美台关系,日台关系等方面,仍有不少积极进取性的布局和作为。 
 
     陈孔立先生昨天在联合早报撰文讨论两岸如何面对台湾参与“国际空间”的难题。认为双方共同协商寻找解决的办法,才是共谋双赢之道。否则,如果台湾方面只是主观地设定一个“不可能一个晚上达成”的“首要目标”,却不与大陆协商寻找解决的途径,同时又说出“成功要素在于两岸互信”这样的话,把球踢给大陆,那岂不是预先把今年9月间在联合国大会上无法解决这一难题的责任推给中国大陆了吗?
 
     这样就能确保两岸关系持续稳定向前发展吗?
 
     你休兵,但他没闲着。
 
     也许这只是一种讯息解读的错觉。

     但愿也只是错觉。

***************

兩岸「外交休兵」應有之規劃與作為
田欣
不像兩岸新主張的提出往往需要一段時間蘊釀,「外交休兵」這次的出現似乎有些突然。到底「外交休兵」意涵為何?其隱藏在背後的思維為何?希望透過本文的分析,能看清楚其後續的發展與前景。
一、「 烽火外交」vs.「活路外交」
在2008 年總統選舉過程中,馬英九先生所提出的外交政策中,除了批評「 烽火外交」是「使台灣在國際社會處於前所未有的孤立困境」的主因外,更提出了「烽火外交」的替代品,即所謂的「活路外交」。「活路外交」是指要台灣政府「終結虛耗的『烽火外交』, 並在兼顧尊嚴前提下,從共同利益出發,以『九二共識』為基礎,在互不否認的情況下,與對岸展開務實協商,尋求彼此可以雙贏的平衡點,也就是『活路模式』。 將來不管在雙邊關係或國際組織的參與,兩岸都不必衝撞,互相消耗資源,反而可以各盡所能,齊頭並進,共同貢獻國際社會」。


「活路外交」或「活路模式」所主張的,是將台灣的外交事務,納入兩岸協商,期待可以透過兩岸協商,尋找「雙贏的平衡點」。這種思維,其實已經蘊涵著「兩岸」優於「外交」的政策取向,這也是與「烽火外交」政策取向間最大的不同點。


當然,在兩岸外交實力相差懸殊的前提下,期待透過台灣的孤軍奮戰能創造什麼佳績,無異癡人說夢,這也是「烽火外交」實施多年來卻無法「突圍」的原因。將台灣的外交開展寄託在與中國間的協商上,固然比較務實,但一不小心,恐將讓台灣退無死所。「 烽火外交」多年努力的不過就是讓國際社會聽到台灣自我聲稱是「主權國家」,突顯中國封鎖的無理,若「活路外交」是要放棄這種努力,期待從與中國善意互動中,得到中國允許的一些國際空間,那麼我們必需清楚意識到,這些國際參與不一定會為台灣帶來國際地位的提昇,相反的,愈多中國同意的國際參與,台灣的主權地位可能將愈下降。


二、「 外交休兵」的出現
「活路外交」的政策主張中,雖然沒有「外交休兵」的文字內容,但已經蘊涵了其精神內容。「 活路外交」中「將來不管在雙邊關係或國際組織的參與,兩岸都不必衝撞,互相消耗資源」的文字,與「外交休兵」意義相當接近。其實,「 兩岸休兵」的主張,在馬英九先生當選總統後,已陸續有人在報章媒體上提及,但卻並未引起廣泛討論。一直到4 月21 日,內定接任外交部長的歐鴻鍊大使在舉辦的記者會中,主動提及「外交休兵」,並間接證實「馬英九確實有兩岸外交休兵的想法」後,「外交休兵」才成為受到各界注意的焦點。馬英九有「外交休兵」的想法一事,於5 月10 日於「台灣與國際關係的新紀元」學術研討會開幕式致詞中得到了證實,他提及「現在是談判的時代,未來台灣除了要與美、日、歐、東協等談判簽定自由貿易協定外,最多需要談判項目的對象是中國大陸,新政府上任後,除就直航、陸客來台、投資鬆綁及爭端解決機制等經貿議題與對岸談判外,還將擴及和平協議與國際空間,若兩岸能『外交休兵』,必可達到雙贏」。但,演說中馬英九雖然提及「外交休兵」,對其內容卻並未多做描述。


馬英九對「休兵」一事應是念茲在茲,在5 月 20 日總統就職演說中,馬英九總統清楚地呼籲「兩岸不論在台灣海峽或國際社會,都應該和解休兵,並在國際組織及活動中相互協助、彼此尊重」。 但,所謂的「和解休兵」到底內容為何,圖像仍不甚清晰。在明知就職演講內容將被對岸逐字解讀的馬英九,這一段話是說給國際社會聽的,還是說給對岸聽的,實在令人玩味。看來要真正了解「外交休兵」具體的內容,還是必需要回到最初的脈胳中。


三、「 外交休兵」的內容
歐鴻鍊於421 的記者會中所提的「外交休兵」,似乎只是針對「兩岸不因惡性競爭做出不合時宜挖牆角行為」一事,但在 5 月初接受報章專訪時,歐鴻鍊針對今年 APEC 台灣出席代表一事,再度提及「外交休兵」, 此時的「外交休兵」已擴充為兩個層面,「 一個是停止互挖對方邦交國的牆角,另一個層面就是國際空間上涉及雙邊關係的部分,尤其是國際組織上的多邊關係」,他並強調,「假使中國大陸願意和我們改善關係,他們就必需在國際組織上給我們更多的空間。他們如果同意讓我們與會的層級提升,那就能顯示出他們善意的回應,現在就看他們怎麼起而行,拿出實際的行動,顯示出真正的善意」。看來歐鴻鍊心中的「外交休兵」, 已自原本的「互不挖牆角」,發展到期待中國在台灣參與的少數國際組織中,不給台灣難堪,甚至提升台灣的參與位階。當然,歐鴻鍊的說法是真實反應了高層「外交休兵」的想法,還是反應了外交圈對這幾年 APEC 指派代表時受到中國抵制的困擾,值得深思,但至少歐鴻鍊的提法,證明了「外交休兵」內容可有的延展性。


先不考慮「外交休兵」的其他可能內容,「外交休兵」中最核心的「互不挖牆角」的意義為何?「凍結現狀」嗎?現狀能凍結嗎?若教廷若與中國解決主教派遣的爭議而建交,算是破壞現狀、挖牆角嗎?


更重要的是,不挖牆角式的「外交休兵」到底對台灣有什麼利益?


主張「外交休兵」的人往往單純的以為,休兵後、台灣將不需再受遊走兩岸的國家恐嚇威脅,因而可以節省大筆金援的經費,類似巴紐的醜聞也不會再發生,這些人往往期待,台灣甚至可以因此不再對邦交國進行經濟援助。這樣的想法肯定不是歐鴻鍊的思維,因為就在421 的記者會上,當歐鴻鍊強調「 外交休兵」的同時,已經重申對友邦經濟援助的重要性及正當性。這種與一般常識看法相悖的主張,其實是來自務實的政治評估:因為若台灣不延續過去的經援政策,所有台灣的邦交國數字將迅速崩解。


與台灣建立邦交的國家,若不是因為政治人物的個人利益,或是國家可以享受到的經濟發展利益,為何會捨棄國際社會中享有高度地位與影響力的中國,而屈就國際孤兒的台灣呢?若是這些國家本身對聯合國的資金或提供的維安部隊有需求,與台灣建立邦交的代價就會過高,如馬其頓,當初就是因為面臨國內內戰,聯合國的維安部隊卻因中國的反對而遲遲未能派駐,最後只能選擇放棄與台
灣的邦交。


當台灣不再提供經濟利益時,邦交國一一選擇與台灣斷交將會是可預見的事。迅速失去邦交所產生的政治壓力將相當巨大,為了不讓政治風暴形成,維持對邦交國的經濟援助將會是不得已的策略。值得觀察的是,歐鴻鍊同時強調跳脫邦交國數字迷思的主張,究竟是不讓邦交國敲詐得逞的故意放空,還是暗示著,未來將減少對邦交國的經濟援助,國人應預期邦交國的迅速減少。


四、「 外交休兵」: 中國的角度
對中國政府而言,「 外交休兵」從來不是問題,因為中國從不承認台灣有行使外交的權利,既然無權行使外交,又何來「休兵」可言。中國對台灣邦交國的「挖牆角」不過是中國主權行使的正當行為,台灣方面提出的「外交休兵」等於要求中國承認台灣具有單獨行使外交的權利,這是中國絕對不會接受的主張。在戰術上,於近期內不讓馬政府因失去邦交國而難堪,以使馬政府在談判桌上出讓更多籌碼,這種交換是符合中國利益的,因此,中國暫時的放棄「挖牆角」可能可以預期,但絕不意謂著中國同意台灣有執行外交的權利。對中國而言,所謂的「休兵」,應是指如何讓台灣在中國同意下,以非主權國家身份參與國際組織,藉此減低台灣人民對中國的敵意,而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會給予台灣政府相當的功績,所以中國一定會要求台灣付出代價,代價會與馬政府能承受國內的壓力有關。


由於馬英九總統在就職演說中已承諾「九二共識」, 而且並未提及「一中各表」,相當程度地回歸了中國要求的「一個中國原則」,中國政府已不需在此再下功夫。接下來的要求應會集中在「放棄主權宣示」、「 減少對美軍購」及「平等協商‧共議統一」等議題上,短期可見的具體作為將會是要求台灣放棄返聯。對中國而言,台灣向聯合國侈言自己的主權,逼迫著中國去動員其他國家及聯合國秘書處反對,不也是破壞兩岸「休兵」默契的一種作為?

 

對中國而言,馬英九政府在返聯議題上的表現,將影響後續對台政策評估,也會影響馬所期待的兩岸協商或「活路外交」的進展。但對馬而言,就任的第一年是否真有放棄返聯的空間?放棄返聯將對馬形成什麼樣的壓力?若以參與WHO 來交換是否可行?這些會是馬政府將於近期內面對的艱困抉擇。若馬選擇了繼續申請返聯,「外交休兵」就將立刻破局。


對於兩岸關係,有人以為只要馬英九就任後,就會發生質變。持這樣看法的人可能會相當失望。因為從中國的角度看來,只要台灣問題是可以被框住的,中國其實並不急於解決台灣問題。中國領導班子並不會因為馬英九不反統,就認定馬英九不獨,從而讓馬英九予取予求。對付馬英九的過程中,中國將採「既聯合又鬥爭」的策略,一方面給馬英九甜頭,讓馬英九留在「一個中國」框架下,不製造新的問題;另一方面則向馬英九施壓,逼迫台灣一步步出讓國際舞台,接受中國主導安排的國際參與。


當然,若是目標本來就是要統一,這樣的發展倒也無可厚非,但若目標是要儘可能地維持現狀,不願意輕意放棄台灣的主權,那麼終將在路途上與中國發生利益衝突。這將會是一場台灣國內與兩岸拉拒的持久戰爭,「外交休兵」只不過是拉起了這場戰爭的序幕罷了!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郑浩中

来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